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斬斷了與佛洛伊德的“虐戀”,榮格鑄就了一部“神秘天書”
······轉載自“中心出版集團”公眾賬號······


▲卡爾·榮格(1875-1961),瑞士心理學家,創立了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


天才之間的互相欣賞,總是飽含著相愛相殺的情節。


現代心理學鼻祖榮格和另一位現代心理學巨擘——榮格亦師亦友,卻又最終決裂的佛洛伊德便是如此。


他們的愛恨糾葛從一見如故、整整持續了13個小時的談話開始:他們每周都通信,交流彼此的研究成果和心得體會;他們邀請彼此來自己家里做客并且熱情的招待;1909年,兩人同時應邀去美國講學,在船上共度為期七周的旅途生活;1909年國際精神分析協會正式成立時,于弗洛伊德力挺榮格當選為協會的第一任主席……在一封寫給榮格的信中,弗洛伊德(比榮格大十九歲)親切地稱榮格為精神分析王國的“王儲”,并稱榮格是他的“長子”。



佛洛伊德與榮格一見如故,暢談了13個小時,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圖為講述佛洛伊德與榮格生平的電影《危險方法》劇照。


然而此后不久,由于學術上的分歧,兩人的關系就出現了明顯的裂痕。兩位都是史上心理學的天才,都是智者,只是天性不同。佛洛伊德是現實主義者,眼睛看到的,現實摸到的,自身體驗到的,都是可靠的研究課題;而榮格是理想主義和神秘主義的綜合體,他自身的一些神秘體驗就告訴后人——人心有靈,不僅僅是感官肉體。更有人曾大膽推測,榮格和佛洛伊德的決裂正符合了弗洛伊德的經典理論“俄狄浦斯情節(戀父戀母情節)”,這種情感的一個核心矛盾之一是“傳承與突破”,而榮格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完美的詮釋了這一理論。



佛洛伊德與榮格等人的合影。佛洛伊德稱榮格為自己的“長子”


之后,榮格的研究日趨于“瘋狂”,他把自己的夢境、靈魔與精神追尋歷程以及親筆繪制的表達他學術思想的繪畫都寫在了《紅書》之中。雖然有數種流傳于弟子間的不完整抄本,但是榮格生前并沒有將它付梓,一個看過原本的弟子說,此書假若出版,大家可能會認為榮格“完全地精神失常”。榮格自己可能也擔心,如果就這樣面世,他會“永遠離開理性科學世界的戰場”。 


榮格曾說過這樣的話,后來被收錄在《紅書》之中,或許,這就是對榮格一生最精準的闡述和評價。

我跟你談到過那段歲月,
追尋內心圖像的那些年是我此生最重要的時光。
其他一切皆發源于此。
這本書就始于那時,
在那之后的枝枝節節幾乎無關緊要。

我的一生都在闡釋那些意象,
它們從潛意識中迸發,
像一條深不可測的河流,
在我的內心泛濫,
幾乎要毀滅我。

這些已經超出我的一生所能承載。
后來只是一些外在的現象、科學的闡釋與生活的融合,
而包孕一切的神奇開端就在那時候。
——榮格,1957年



瘋狂與神性:榮格生前禁止發表的《紅書》


文丨馬凌


1913年10月,榮格獨自一人在一列火車上,突然被一種壓倒一切的幻覺鎮住了,他看見了一場滔天洪水淹沒了北部歐洲,黃色的濁流,漂浮的瓦礫,成千上萬的尸身。這一幻覺持續了大約兩分鐘,榮格又是困惑又是惡心。兩周后,相似的幻象在旅程中再度出現,黃色巨浪變成了一片血海。榮格深怕自己面臨精神病的威脅,此前一年,他發覺弗洛伊德“有一種精神病”,并且“有著十分令人擔心的癥狀”,這也是他與弗洛伊德決裂的原因之一。這一年,榮格年近四十,擁有名譽、權力、財富和知識,但是恐懼找上了他,他處于中年危機之中。


▲ 榮格手繪插圖


 (一) 


對于幻象,榮格其實并不陌生,在回憶文章《我一生中早年的事件》里,他講述了一系列重要的夢境、幻象和幻想。譬如三四歲的時候,他做了第一個意味深長的夢:草地上有一個黑色石頭砌成的洞,一排石階一直通下去,穿過一個圓形的拱門,揭開一道綠色幕布,出現了一間石屋,那里有一個金光燦爛的王座,其上一個十分高大的、由皮肉組成、像是樹干樣的東西,它的頂端有一只眼睛。他怕得全身都僵了,此時又聽到母親的聲音:“看看它吧,那就是吃人的怪物!”這個夢給榮格留下深刻的心靈烙印,直到多年以后,他才認識到這個形象是宗教祭祀用的陽具,而背景是一座地下廟宇。有趣的是,如果按照弗洛伊德學說,這個夢必然與性欲相聯系,但是在榮格這里,他排開力比多,指向更深層、更普遍的東西,也就是“原型”和“集體無意識”。


 時至今日,對于榮格與弗洛伊德的恩怨情仇,坊間有種種說辭,2011年根據同名著作改編的電影《危險方法》上映,指出兩人之間有個叫薩賓娜·施皮爾賴因的女子,她是榮格的病人兼情人,也是弗洛伊德的密友兼同事。但是,拋開電影噱頭,歸根結蒂,榮格與弗洛伊德的分歧除了理論方法的、精神心態的,更是世界觀的,榮格對神秘主義和通靈學說一直深感興趣,但是弗洛伊德對此大不以為然。按照榮格的自我陳述,他的一生充斥著幻視、幻聽、預感成真和無法解釋的靈異事件,從12歲那年夏天被小伙伴推倒從而引發長達數月的“精神官能癥”,他在漫長的一生里既“見過”上帝、也“見過”魔鬼、還“見過”白日里的“鬼魂”,特別是1944年心臟病發作之際,他有一次刻骨銘心的“瀕死體驗”——他的“靈魂”在一千英里的高空中俯瞰地球,這種種體驗和震撼是常人所無法理解的。


▲ 榮格手繪插圖


 “洪水-血海”幻覺之后,榮格故意在清醒狀態下關閉意識、誘發幻想、允許精神內容自由呈現。在一個黑皮的小筆記本里,他以日期為順序,記下了一系列幻象、幻想以及思考。三年之內,這種“黑書”記滿了六本,與其說它們是榮格的個人日記,更像是榮格將“積極想象”方法用在自己身上的實驗記錄。從1913年10月到1914年7月,是榮格瀕于精神崩潰的時期,與“洪水-血海”相類似的幻覺一共出現了十一次,其它幻覺亦紛至沓來。1914年4月20日,他辭去國際精神分析協會主席的職務;4月30日,他又辭去瑞士蘇黎世大學醫學院教師的職務。當此際,他正在準備報告《無意識在精神病理學上的重要意義》,預備在英國醫學學會舉辦的大會上宣讀,而他不斷擔心,自己很可能在讀完論文后瘋掉。戲劇化的是,1914年8月1日,他宣讀完論文,翻開報紙,發現世界大戰爆發了,于是他“明白過來”,自己的十一次幻覺是“預言”性質的,也就是說,它們與外在的真實具有某種對應性。在晚年自傳中他解釋說:“我的職責現在明確了,我得竭力了解發生了什么事以及我自己的體驗總的說來與人類的體驗到底巧合到什么程度。因此,我的第一個義不容辭的職責就是探究一下我自己的精神的深處。


▲ 榮格手繪插圖


 (二)


 大約從1915年開始,榮格開始把“黑書”上的內容擴展之后轉錄到“紅書”上。此書的拉丁名字是“新書”,因為封皮是紅色,所以又叫“紅書”。如果說黑書是榮格的私人實驗記錄,《紅書》則是榮格的個人“圣經”。此書古色古香,圖文并茂,像中世紀的手抄本那樣,將超過400頁的羊皮紙裝訂為一個大開本,內部打有針孔以方便描線,用礦物顏料作畫,以油墨書寫,首寫字母為花體,還有裝飾性的花邊和旁注。榮格的一生中有兩大“手工作品”,一是以二十余年的時間、一磚一石構筑的波林根塔樓,那是他的石頭圣殿,再就是以十六年的時間、一筆一劃寫成的《紅書》,這是他的紙上圣殿。這兩大作品類似于一種精神治療方式,解救了一直有“雙重人格”的心理分析大師。同時,塔樓和《紅書》也是一種用特殊語言構成的另類宇宙,它們充滿象征,不易解讀。 

▲ 榮格書桌上的“紅書”

▲榮格親自修建的波林根塔


舉例而言,《紅書》第一卷里,當榮格“沉思神的本質”,他遇見了年老的先知以利亞和一位年輕美麗的盲女,跟他們生活在一起的是一條黑色的大蛇。悖謬的是,這個女子叫莎樂美,也就是傳說中向希律王要施洗約翰頭顱的莎樂美。更荒誕的是,以利亞和莎樂美自開天辟地以來就是夫妻,同時,莎樂美不僅是以利亞的女兒,也是圣母瑪利亞的女兒,還是“我”的妹妹。如此一來,“我”驚奇地發現,自己就是基督!榮格說,“走進地獄就是自己成為地獄”,可是這個地獄也太異端了,足以讓基督教世界的讀者目瞪口呆。好在,榮格給他的弟子們寫了一篇《解說》,又在晚年回憶錄里舊話重提,對第一卷里形象的象征性進行了解釋,使這一卷成了整部《紅書》里最易懂的部分。原來,以利亞是聰明的老先知的形象,代表榮格理論中的“自性”,也就是自我實現的終極目標,他象征著邏各斯(智慧)。而莎樂美則是“阿尼瑪”,是男性心靈中的女性意向,因為她不明白事物的含義,因此是盲目的,她象征著厄洛斯(情欲)。厄洛斯朝向肉體的活動將走向夏娃,厄洛斯走向精神的活動則走向圣母瑪利亞,如果排除肉體和精神的兩種極端,第三種可能性則是親子關系,即以利亞作為父親、莎樂美作為妹妹,自我是兒子和哥哥。當莎樂美宣布說瑪利亞是他們的母親,這意味著自我就是基督。關于最后一步,榮格語焉不詳。但是從以利亞身上,榮格發展出腓力門,即精神導師的形象,也是理想人格的象征。 



▲ 榮格手繪插圖



 (三) 


榮格一生號稱解過八萬個夢,可是寫在《紅書》里的“夢”,留給分析心理學派的后繼者一個龐大的迷宮,也給了他們一個“解析”祖師爺的大好機會。榮格在自傳中說過:“我追溯我那些內心意象的年頭是我一生中最為重要的歲月——一切根本性的東西都在其中確定了。一切都是從那時開始的,后來的細節詳情不過是這一材料的補充和詳述而已;這材料是從無意識中爆發出來的并在開頭時把我完全淹沒了。這,便是那可供終生進行研究的‘原始素材’”。不知何故,《紅書》雖然有數種流傳于弟子間的不完整抄本,但是榮格生前并沒有將它付梓,一個看過原本的弟子說,此書假若出版,大家可能會認為榮格“完全地精神失常”。榮格自己可能也擔心,如果就這樣面世,他會“永遠離開理性科學世界的戰場”。1961年榮格逝世后,《紅書》書稿由家族保存,追隨者渴望一睹真容,視其為心理學界的“圣杯”。經過異常漫長的過程,《紅書》終于在2009年出版,原色原大,裝幀精美,雖然索價高昂,依然數次脫銷,并一舉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榮格自己可能想不到的是,專家們搶購《紅書》是為了一睹為快、為了解讀天書,而《紅書》吸引普通讀者的,卻是它的文學性和藝術性。


▲ 榮格手繪插圖


 不難發現,榮格筆下的腓力門與尼采著作中的查拉圖斯特拉和但丁的維吉爾極為相似。事實上,榮格的確從經典著作中借鑒良多,他從《圣經》里借來先知書的語言,從《神曲》里借來三界游歷的結構,從《浮士德》里借來詩劇的體裁,還從《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里借來宣喻體的風格。1922年榮格寫有論文《從分析心理學到詩意的藝術作品的關系》,區分了兩種類型的著作,第一種是作者意圖占據主導地位,第二種則是作品完全占據了作者,后者的例子便是《浮士德》的第二部和《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在創作過程中,包含著集體無意識的原型意象被激活,而不管是誰以原始意象的形式說話,勢必直指人心。即便對于榮格理論了解不深,《紅書》里的“黑暗神秘詩劇”依然誘人。 


▲ 榮格手繪插圖


榮格的手繪功夫出乎人們的意料,《紅書》的英譯本序言作者索努·山達薩尼(Sonu Shamdasani)指出,早在榮格的青年時代,他經常游覽巴塞爾的藝術博物館,尤為喜歡荷爾拜因、勃克林和荷蘭畫派的作品。作為一個醫學院的學生,在他學業的最后時光,他醉心于繪畫幾乎有一年之久,此時的畫作有具象主義風格,技法嫻熟。1902到1903年,榮格在巴黎和倫敦逗留,花大量的時間專注于繪畫和參觀博物館。《紅書》共有205頁繪有圖像,十分工細,美輪美奐,圖文對照的方式使人聯想起威廉·布萊克。榮格畫了曼荼羅、面具、紅輪、大蛇、蛙、火神、巨樹和其它神秘符號,畫中的視覺元素來自巴比倫、埃及、印度、各古老文明以及想象的王國,融合變異了柏拉圖主義、諾斯替、煉金術、印度教還有基督教的大量意象。榮格本人不承認《紅書》是藝術,認為它是象征符號的大集成,但是它的視覺效果實在太好,美國出版商初見書稿即“魂飛魄散”,說它“美得令人無法釋手”。 


▲ 榮格手繪插圖


按照榮格的觀念,人是無邊世界的映像,由于人的語言并不完備,用圖像來講述靈魂是可行之道。“擁有一件事物的圖像,我們就擁有了這事物的一半。這世界的圖像也就是這世界的一半。”在這種意義上,當今讀者捧著這本《紅書》,也就擁有了榮格的“一半”。只是,正如書中所說,“留意圖像的長老教會我們:瘋狂是神性的”,反轉過來,這里的“神性”看上去亦是“瘋狂”的。自2009年《紅書》在多國出版以來,它引起的追捧和爭議都是世界性的。中文版2013年初次出版,2016年中信出版社經典再現,推出全彩印刷的《紅書》,為這本“神秘天書”披上色彩斑斕的魔性外衣。


編輯:楊夢迪   2016.05.31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一本神秘天書,只有天才和瘋子才能看懂
斬斷與佛洛伊德的“虐戀”,榮格花了16年時間鑄就了一部神秘天書
榮格 | Carl G. Jung
“網紅”弗洛伊德是怎么養成的?| 異人錄
人際中無法遠離的煩惱,勢必有意義
認識榮格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密山市| 仁怀市| 南昌市| 赫章县| 衡水市| 龙江县| 思南县| 亚东县| 民权县| 南靖县| 美姑县| 楚雄市| 巴马| 高要市| 中阳县| 万年县| 元谋县| 卢龙县| 宝丰县| 鹤壁市| 合水县| 远安县| 綦江县| 波密县| 城步| 石屏县| 措美县| 航空| 灌南县| 额敏县| 渭源县| 澄迈县| 绩溪县| 山阴县| 始兴县| 府谷县| 枣强县| 静海县| 台北市| 和平县| 修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