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八荒系列》
眾家評說盧禹舜
《八荒通神》系列作品以對物象的主觀化處理,與對布局的精心設計及超大場景的營造,使其視覺形態與眾不同,并以強大的視覺沖擊力給人以心靈震顫。這種圖式在中國繪畫史中很難找到,不僅與同樣崇高博大的范寬的山水畫構圖有別,而且與同樣表現北國景觀的北大荒版畫的范式不同。其中頗富新意的從天際流注的生命之泉,作為圖式中標志性的符號,既是圖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又與整體圖式一起顯現著作品神秘、深邃、博大的個性氣質。 齊鳳閣
《靜觀八荒系列》
盧禹舜繪畫的三大超越、三重境界不單是對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一種刻意追溯、一種文化責任下的價值取向,而是自我心性的自然流溢,是中國藝術血脈的自然跳動。故在其作品的整一性、完美性、視覺性中,并無雕琢之跡、故作之痕。更重要的是,他承揚了傳統,延綿了精神文脈,又超越了傳統,校正了傳統流轉過程中被偏離的軌跡和被疏離與遮蔽了的精神。 黃宗賢
《靜觀八荒系列》
對于中國畫如何進行現代化的融合和實驗,應該是“靜觀八荒”系列那個時候創作的初衷,就是用“以大觀小”的方式,表現北方地域,北大荒那邊東北的地域和土地的關系,并把它升華到中國哲學的高度。他通過對神秘的空間,宇宙的對稱的永恒性的藝術呈現,表現了對生命的神秘感的尊敬,這一系列,直到現在依然是他最具學術性語言和樣式的作品。到“精神家園”系列作品,他從“以大觀小”的方式轉換到“以小觀大”的方式,無論人體,動物還是草木,這一系列都是用小筆來畫大畫,用小筆一筆一筆地在堆積和編織情感與靈魂。我覺得禹舜是一個不斷走向未來,能夠引領未來的,走在學術前沿的一個代表性畫家,由于他作品的豐富性,使我們的中國畫尤其是山水畫界呈現出一個斑斕、多彩,與時代同行的藝術世界,讓我們覺得在未來的問題上,以盧禹舜的年齡和他現在的成果,他依然將是一個引領者。 紀連彬
《靜觀八荒系列》
他的山水畫語言發前人之未發,給人耳目一新的“陌生”感和某些神秘感,構思縝密,構圖講究,成為20世紀晚期領風氣之先的青年畫家。近十多年來,他在“用心感悟自然”的理念下,筆墨語言更為純熟、豐富,更富有變化,更具神韻,也更注重格調在情趣,兼有北方之蒼茫宏大和南方的精致幽微。盧禹舜個性面貌鮮明和獨具風采的繪畫創作,豐富了當代中國山水畫藝術的寶庫。 邵大箴
《靜觀八荒系列》
精神的表現,哲理的隱喻,都是形而上的物事,他那對稱的圖式格局亦是這種理性思維的造型形式顯現,或者說是視覺秩序化的理性。但他又像所有藝術家那樣具有感性思維。比如,他那林木中的女人體和大結構中似是而非的人體符號,恐怕都有他對人體之美的感性表現,又有些天為陽、地為陰的隱喻。那么這圖像就體現了他感性與理性折中、綜合的思維特征。這種思維正是傳統的“思無邪”的君子之道,“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的尺度。 劉曦林
《靜觀八荒系列》
長期以來,盧禹舜在美術創作、美術教育、美術事業發展等領域均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作為美術家,他積極探索、勇于突破,既有傳統,又有創新,更是以充滿時代朝氣的新山水風格,在當代山水畫創作領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堪稱中青年中間的佼佼者。他以“澄懷味象”之心觀照人與自然,用充滿哲理與新意的藝術語言,建構了曠古雄奇的風格圖式,體現著中華民族“大美為真”的寫意精神,強調從縱有千古、橫有八荒的時空維度,來實現對神韻和精神的把握。禹舜先生在四個方面做了積極的探索。第一是在東方與西方的藝術的結合方面。第二是在傳統與現代創新的問題上,他也做了積極的探索。第三是在水墨和色彩的結合方面。第四是在工筆和意筆的技法的結合方面。楊曉陽
盧禹舜先生是卓有成就的我國當代著名畫家,現任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哈爾濱師范大學副校長、教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畫學會副會長,第二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他的《靜觀八荒》、《精神家園》、《天地大美》、《河山錦繡》和《彼岸理想》等系列作品在海內外有著深遠的影響,顯示出獨特的美學價值與藝術追求。盧禹舜先生謙遜、質樸、勤奮,他的作品極具哲學思想與強烈的現代精神,形成了創新與開放、傳承與突破并存的鮮明特色。這些足以使他成為繼李可染、傅抱石之后我國當代中國畫藝術,特別是山水畫藝術的領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