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一個將深刻影響山東、華北城市格局的大消息傳來:萊蕪并入濟南!
我們先看下2017年度國內省會城市GDP排名表:
在27個省會城市中,濟南市GDP占山東全省比重為9.91%,是唯一不到10%的地方,列所有省會的最后1名,倒數第2名為南京市。GDP總量僅僅位列省區內第3位,是僅有的兩個第3名之一,另外一個省內三哥省會是內蒙古自治區省會呼和浩特。
在2017年度城市排名中未能躋身前20強,先后被鄭州、長沙、合肥這些省會城市超越。在城市排位賽中,自1978年開始不斷下滑,從17名下滑到25名,如下表:
在省內,不僅被青島死死摁住,還被煙臺甩在身后,經濟全省第三,人口全省第六;在省外,首位度排名全國倒數第一,經濟數據多年未見起色。2018年年底,巡視組抵達山東,提及濟南:“城市首位度不夠”“省會作用不夠”“引領帶動作用不夠”。
城市要強,首先得大!這也是超越者的路徑,最典型的就是杭州。
2000年,王國平走馬上任。之后,蕭山、余杭撤縣劃區,吞富陽、并臨安。10余年間,杭州市轄區擴張到10個,連同兩個直管縣和一個代管縣,管轄面積從683平方公里,擴張到16596平方公里。杭州以綿延長約93公里的錢塘江兩岸資源為依托,沿江先后建設了湘湖新城、之江新城、濱江新城、錢江新城、城東新城、錢江世紀新城、空港新城、下沙新城、江東新城、臨江新城、未來科技城……杭州從小家碧玉的“西湖時代”,高歌邁入縱橫捭闔的“錢塘江時代”。
杭州之外,還有武漢;武漢之外,還有成都;成都之外,還有重慶;重慶之外,還有合肥;合肥之外,還有西安;西安之外,還有鄭州……
失去十年時光的濟南,吞并萊蕪。
此舉意在做大省會,劍指國家中心城市。
國家中心城市之于濟南,本就是長遠目標,只不過現在要提前加速了:
到2020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全國位居前列,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確立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地位,基本建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泉城;
到2035年,城市發展充滿活力,綜合實力躍至全國上游,力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市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得到更好滿足,全面建成‘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據介紹,此次濟南萊蕪區劃調整后,濟南市轄10區2縣:歷下、市中、槐蔭、天橋、歷城、長清、章丘、濟陽、萊蕪、鋼城區和平陰、商河縣;所轄面積將達10244平方公里,區域范圍內常住人口870萬。從2016、2017兩年的數據來看,萊蕪并入濟南之后,加上萊蕪的地區生產總值,濟南市地區生產總值排名將提升至第二名,超過煙臺市。
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共九座城市被確立為國家中心城市,明確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有廈門、長沙、南京、杭州、青島、濟南、沈陽等七座城市。下面我們看下這些城市的基本數據:
從數據來看,9大國家中心城市基本都是萬億GDP+千萬人口,只有中部鄭州和西部西安得益于獨特的區位擠進國家中心城市,新濟南目前僅有8181萬億GDP+850萬左右人口,在實力上還是有差距的,再來看申報的7個城市,其中杭州、南京、長沙和青島GDP超過萬億,人口杭州已超900萬,南京和青島在800萬以上,長沙接近800萬。新南京在山東省內離青島也還有一定距離,但此次合并顯露的雄心還是可貴的,但前路仍需努力:
眼前最需要的是追過青島,確立山東一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