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來自網絡。
前些天,我在怒馬APP上聽了運營達人——飛魚船長的兩堂在線課程。他用了近6個小時詳細分享了自己在運營微信公眾號過程中的經驗和收獲。
飛魚船長是資深互聯網人,在業余時間運營自己的公眾號“運營控”,目前已獲得5.4萬粉絲關注,位居國內運營類個人公眾號TOP3,發表的文章被虎嗅、36氪、創業邦等100多家媒體/公眾號轉載推薦,全網閱讀量超百萬。
如果你是運營從業者,可以學到很多實用的知識,比如:公眾號如何定位、命名,到哪里尋找種子用戶,怎樣保持優質產出、快速增粉,專業的干貨文章怎么寫,公眾號如何做大等等。
如果你在其他領域工作,同樣也能從這些內容中獲益,比如:怎樣打造個人品牌,怎樣讓別人快速記住你,如何讓你的文章變得不普通,如何修煉提升、突破成長瓶頸等等。
正如飛魚船長所言:自媒體的本質,就是用新媒體的方式包裝自己。公眾號是個放大鏡,能把個人特點進一步凸顯出來。
運營一個微信公眾號,就是通過持續做好一系列普通、細小、繁瑣、重復的日常工作,逐漸在用戶心中樹立起品牌的價值。
而在我看來,人的一生,其實也是一步步打磨和塑造個人品牌的過程。你身邊的親人、朋友、同事對你有什么印象、如何評價你,其實也都取決于你日復一日的言行舉止、點滴細節。
從這一點上看,兩者何其相似。
要是你能運營好一個公眾號,如果將成功經驗移植和借鑒到自己的事業和生活中,相信也會有很大的助益。
優質分享之一:怎樣把公號做大?/怎樣打造個人品牌?
第一,找準定位。這是解決別人為什么要關注你的首要問題。一個明確、清晰的定位給足讀者關注你的理由。
人們通常會對不確定的事物感到困擾。而明確的定位能給予讀者確定性的預期,進而會吸引和誘導更多感興趣的讀者找到和關注你。
第二,內容是稀缺 有用 有趣的。這也是提高轉化率的方法,你的內容要讓讀者看了還想看,看完最好還能自發幫你傳播。
要實現這個目標,內容就要契合讀者的核心需求,要能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思想和服務,就像得到APP里一眾知識大V們開設的專欄;或者你的內容非常有趣、搞笑,充滿個人魅力,就像網紅PAPI醬自編自導自演的短視頻。
飛魚船長敲黑板提醒:如果你不是明星,只是一個普通人,千萬不要把微信公號當作日記本。隨便寫寫感想是不會有人看的,更不會有人主動轉發,這樣的公號要想做大基本希望渺茫。
第三,差異化優勢是關鍵。在人們的頭腦中普遍存在一個誤區:必須把專業能力做到頂尖才開始打造個人品牌,成為KOL(關鍵意見領袖)。
事實上,要達到某個行業的頂尖水平非常困難。因此很多人借故一拖再拖,貽誤很多時機。
其實,個人品牌的競爭并不只是專業領域的競爭,甚至更重要的是跨領域能力的競爭。
在此,我聯想到著名天使投資人李笑來的觀點:實現從平庸走向卓越的途徑,就是打造多維度競爭力。
比如,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他的成功并不是因為他的英語教學水平是全中國最高超的,甚至他的英語發音不太標準。
再比如,網絡培訓課程賣得非常火的 PPT達人——秋葉老師。他親口承認:“單論設計排版、配色技巧有大把的年輕人在我之上。我不過是恰好在推廣技巧、業務理解、故事講述、文案提煉、標題點睛、邏輯串聯、排版方法、配色規則、技巧應用等方面最綜合的那個人?!?/p>
第四,學習為自己增值的其他技能。比如,視頻制作、營銷推廣、課程設計、講故事、快速閱讀、英語、演講、美感、手繪、邏輯思維、PPT制作、資源整合等。
如果掌握了上述部分或全部能力,就能為你的公號品牌和價值加分。當然,學習注定要花費注意力、時間、金錢等成本。
那些幻想著找秘籍、走捷徑、一招速成、一炮而紅的人,恐怕最終都會失望。因為輕輕松松就能學會的技能,并不能構成你的核心競爭力。
就算真有某些捷徑,也很快會變得盡人皆知,而失去所謂的神奇功效。最終你會發現:下功夫掌握更多的技能,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是正途。
請關注下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