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廬江法院 朱永宏
廬江法院日前對一起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作出判決:被告甲電力建設有限公司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原告乙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價款323008元及利息。
原告乙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與被告甲電力建設有限公司簽訂了一份《協議書》,約定甲電力建設有限公司將其承包的“承德-隆城220KV輸電線路工程(第2標段)發包給乙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建設,承包方式為“包工不包料”;合同單價為“一次包死價格”; 合同含稅價款為“總價暫定2442908元。承包范圍為該工程桿塔組立、導地線架設、全部光纜和地線敷設,數量暫定。之后原告按約組織施工,工程竣工后經驗收投入使用,除被告給付部分工程款外,雙方對工程價款一直未結算。
廬江法院經審理認為:涉案輸電線路工程為總價暫定、單價固定、數量(實際工程量)暫定,故該工程的實際工程量影響和決定著工程造價。鑒定機構出具的《工程造價鑒定報告》明確了合同范圍內與合同外增加部分工程造價共計2568318元,爭議部分工程造價308990元。該鑒定報告系鑒定機構受人民法院委托,依據訴爭雙方提供的證據材料并經鑒定人員現場勘驗,充分聽取雙方對鑒定報告初步征求意見稿的異議意見后,本著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作出的,該鑒定報告的結論意見具備客觀真實性,符合本案實際,可以作為定案的依據。根據合同范圍內、外工程造價減去已付工程款2269430元為29888元,加上被告欠原告的其他工程款24120元,因此作出以上判決。
宣判后,雙方均不服判決提起上訴。合肥中院經審理認為:雙方訂立的協議書約定為總價暫定、單價包死,故在雙方未就該份合同價款進行結算的情況下,不能以該份合同約定的暫定價作為結算價款。原審法院據此根據當事人申請依法委托鑒定機構對涉案協議書涉及的工程造價進行司法鑒定出具的鑒定報告,符合法定程序,在無相關證據證實鑒定報告存在違法情形的情況下,該鑒定報告應當作為確定相關工程造價的合法依據。原審判決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予以確認。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在規定總價暫定、數量暫定、單價包死的情況下,合同約定的暫定價不是結算價款,工程的實際工程量則影響和決定著工程造價。在雙方無法確認實際工程量時,只有通過鑒定才能認定事實真相。
猜
你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