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多因外感或內傷而為病,外感咳嗽當以祛邪利肺為主,風寒者疏風散寒,風熱者疏風清熱,風燥者清肺潤燥。
內傷咳嗽邪實正虛者當祛邪扶正,標本兼顧,寒痰宜溫肺化痰,熱痰宜清熱化痰,濕痰宜燥濕化痰,火盛者當清肝火、瀉肺熱,陰津虧耗者宜滋陰生津潤燥。
【組成】法半夏10g,陳皮10g,茯苓10g,炙甘草10g,款冬花10g,紫菀10g。
【功效】燥濕化痰止咳。
【主治】主治痰濕停肺咳嗽,癥見咳嗽,痰多,色白,容易咳出,胸悶,舌苔白,脈弦或緩。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湯成去渣取汁,分2次服。
【經驗】此證乃因痰濕壅盛,停留于肺,使肺氣不降,故咳嗽痰多;痰阻于肺而居胸中,故胸悶。方中用半夏、陳皮燥濕化痰,茯苓滲濕,款冬花、紫菀降逆止咳,甘草補脾健運兼調和諸藥,故用于痰濕停肺咳嗽頗為合適。
【組成】法半夏10g,陳皮10g,茯苓10g,炙甘草10g,款冬花10g,紫菀10g,厚樸10g,杏仁10g(去皮尖炒打)。
【功效】祛痰降肺止咳喘。
【主治】咳嗽兼喘,證屬痰濕咳嗽兼喘氣上逆者,癥見咳嗽,喘氣,不能平臥,吐白色泡沫痰,甚則面目浮腫,食欲不振。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經驗】痰飲內停于肺,肺氣不降,上逆而咳,呼吸不利,發為喘氣。痰飲多則咳吐白色泡沫;水飲不化,阻遏陽氣運化,故面目浮腫,食欲不振。方中用款菀二陳湯化痰止咳,加厚樸、杏仁降肺下氣平喘,適用于痰濕咳嗽兼喘氣上逆者。
【組成】款冬花10g,紫菀10g,陳皮10g,法半夏10g,炙甘草10g,茯苓10g,五味子8g,細辛6g,干姜10g。
【功效】燥濕化痰,溫肺化飲。
【主治】寒痰咳嗽,癥見怕受寒涼,感則即發咳嗽,痰多呈白色泡沫狀,形寒肢冷,食欲不振,舌苔白,脈緩。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經驗】《素問·五藏生成》說:“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肺主皮毛,……在變動為咳。”寒涼之邪,內犯于肺,肺氣逆上,則發為咳嗽。肺失肅降,水道不通,水濕運化不利,遂成飲成痰,故痰多呈白色泡沫狀,寒痰內伏,則形寒肢冷;中陽被遏,則食欲不振。寒邪屬陰,痰性為濕,犯則舌苔白,脈緩。方中用二陳湯化痰祛飲,款冬花、紫菀降逆止咳,加干姜、細辛溫寒散飲,五味子斂肺止咳,適用于咳吐白色泡沫,形寒肢冷,感寒即發的寒痰咳嗽。
某男,45歲,1990年3月某日就診。
數日前因受涼導致咳嗽,至今不已,唾白色泡沫痰,微喘,舌苔白,脈緩。乃寒邪犯肺,氣逆咳喘。治宜散寒逐飲,降逆利氣,擬上方加厚樸、杏仁利氣平喘,藥服3劑而病愈。
內容來源:國醫大師專科專病用方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