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寶寶保暖法有以下幾種,家長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與寶寶的體溫情況,選擇應用:
1、嬰兒包裹保暖法:俗稱“蠟燭包”保暖,這是我國民間最傳統和習慣使用的一種保暖方法。具體做法是用一塊80cm×80cm左右的薄棉包被(天氣暖和可用夾被),讓寶寶睡在對角的中央,左右和下面松松地包著外面用布帶輕輕捆住,讓寶寶在包中可以活動手足。這種包裹法比較簡單,保暖作用較好。缺點是換尿布不方便,需要解開包被,寶寶的溫度容易散失;有的家長把寶寶包得過緊,限制了寶寶手腳活動,使寶寶在包里無法舒展肢體,不利于產熱和保暖,也不利于寶寶肢體的發育。目前農村使用此法保暖較多,使用此法,一要注意包扎松緊適宜,二在換尿布時應動作迅速,不使嬰兒著涼。
2.睡袋保暖法:嬰兒睡袋是目前使用較廣的一種保暖法。睡袋有腈棉和夾層二種;適合不同季節使用。頂部有帽子,前面與底部裝有拉鏈或扣子,方便護理與換尿布。嬰兒睡袋需備有二套,以便尿濕后更換。選購或自制時要注意睡袋的里層應是棉布的,不宜過大、過松,以免保暖性下降。
3.熱水袋(瓶)保暖:寒冬季節,在寶寶被褥或包裹外面加放熱水袋或熱水瓶保暖,是一種最簡單的保暖方法。熱水袋要用新的,用前仔細檢查有無破損、蓋子是否不漏水。加入熱水袋(瓶)中的水不能全部是燙開水,一般是燙開水一半,冷水一半,使溫度在50℃~60℃左右,在熱水瓶或袋外面包一層布,以防萬一有泄漏也不至燙傷。每1~2小時要換水一次,保持一定的溫度。
4.袋鼠保暖法:讓寶寶身體直接貼在母親胸前,利用母親體溫來保暖,俗稱“袋鼠保暖”法。這方法對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是一種極好的保暖方法。一般做一個大布兜縛于母親胸前,把寶寶安放在布兜中,可以隨時吃到母奶,又很暖和,母親還可隨時看到懷中寶寶情況,是既方便又實用的保暖方法。但是在睡覺時,最好不要讓寶寶睡在母親身邊,因為哺乳期母親很累,晚上睡覺較深沉,寶寶容易被被褥或母親身體壓住引起意外窒息,發生危險。睡覺時最好讓寶寶單獨睡一張小床。
5.電熱毯保暖:電熱毯是家庭中常用的取暖用品。因其存在靜電場,對嬰兒不適宜,如果應用此法,一般應是先用電熱毯把寶寶睡的被褥烤熱,然后關閉電路,再讓寶寶上床睡覺。不宜把寶寶放在通電的電熱毯上睡覺,以避免過熱和電磁場的隱性傷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