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南通日報數字報紙文章

 □程太和

蘇中地區的木偶戲有三大流派:一是如皋的提線扇子戲(提線木偶戲);二是泰興的杖頭木偶戲;三是興化的提線木偶戲。

如皋提線扇子戲(提線木偶戲)

清光緒年間,如皋東部地區有個姓蕭的藝人,將一根削得很薄的篾片,一頭系在自己的頸部或腰上,一頭系著一根黑絲線,作為木偶的軌道,線的另一頭系在紙扇上,以牽動木偶,借助篾片的彈性和紙扇的揮舞,使木偶活動自如。表演者伴隨著木偶的動作吹著口哨演出。當時這種戲叫提線扇子戲(又叫“提線木偶戲”,簡稱“提戲”)。此后,民間藝人顏樹林和劉樹元,在扇子木偶表演的基礎上加以改進,配以昆曲或者徽調演唱,從只能演出簡單的對子戲,發展到折子戲和整本大戲。光緒十六年(1890年),顏樹林和劉樹元改進扇子木偶的造型,用竹片制作身軀,以木料雕刻人頭,或用黏土捏制人頭,面部用骨膠調和老粉敷上。打磨平滑以后,用油漆描繪上京劇臉譜。在偶頭適當位置鉆若干小孔,以牛尾毛沾膠水塞進小孔,做成眉毛和胡須。拿一根細竹竿做命棍,固定頭頸。頸下綁一根橫著的竹片做肩。再用木頭或者棉花做手。拳中有孔,可以插上刀、槍、棍、棒等。肩、手臂與手用帶子相連,或者用竹片做骨。然后,根據不同人物,戴上相應的帽子,穿上不同的服飾,就制成了惟妙惟肖的木偶人物。從清末到民國時期,如皋各地有大小木偶戲班100多個,分布于原丁西、馬塘、蒲西、雪岸及原屬如皋縣管轄的丁所陳莊一帶。比較有名氣的木偶戲班有婁家班、李家班、金家班、錢家班等。他們繼承各自前輩的一技之長,并進行改革、創新,因此各具特色。丁西婁家班是如皋木偶藝人中的佼佼者。婁高、婁雙兄弟倆在清朝末年創辦婁家木偶班。當時,只有很少幾個木偶,只能在街頭巷尾、村頭路邊,進行時間很短的演出。后來,婁高的孫子婁元章接班,不斷改進提高。經過刻苦學習鉆研,大哥婁文清擅長雕刻制作木偶。婁元章和三弟婁元清長于演唱、表演。因此,婁家班一度十分活躍。1935年,婁文清去世。為了使木偶戲演出后繼有人,婁元章把年僅11歲的兒子婁家如帶進班子學藝,并請老藝人專門教學。1944年,20歲的婁家如繼任班主,他認真總結祖輩的經驗、教訓,根據老徽調已經過時,不受群眾歡迎的實際情況,決定改唱京腔。了解到錢家班操作技藝有特長,他又帶領全班人馬向錢家班學習取經。錢家班的戲路比較窄,婁家班也毫無保留地把《取東川》《獻西川》《天水關》等整本大戲傳教給錢家班。婁家班還注意向下河京戲班學習,并結合實際把從京戲班學來的東西運用到木偶戲的演出,受到觀眾的喜愛。丁西人金竹華是金家木偶班的創始人之一,如皋木偶劇團的早期成員。擅長用銀杏樹和椏公式樹雕制木偶的頭和手,并且刻苦鉆研,勇于創新,成功地雕制出嘴、眼、鼻、手指、手掌,且各關節都能活動的立體身軀的新型木偶,使如皋木偶制作藝術向前邁進了一大步。1949年,如皋木偶戲班數量大增,婁家班取名“新藝班”,李家班取名“新盛班”,此外還有錢家班、金家班等。1951年,婁家的“新藝班”和錢家班同時加入如皋縣文學藝術協會。由此,木偶戲在社會上的影響更大。后來,婁家如又介紹金家班和李家的“新盛班”加入協會。當年10月,在縣文協會和縣政府文教科的推動下,新藝、新盛和金家班、李家班聯合組成“新藝木偶團”,集各家之長,在農村采用京劇唱腔上演《王寶釧》《四郎探母》《群英會》《借東風》《紅娘》等,演出技藝大有長進。1954年11月,在“新藝木偶團”的基礎上經過整編、重組,正式建立“如皋木偶京劇團”。

泰興杖頭木偶戲

清道光年間,杖頭木偶戲從安徽傳入泰興。上世紀40年代末,泰興縣43個鄉鎮中,29個鄉鎮有木偶戲班。新中國建立后,民間木偶戲班逐步聯合為木偶劇團。1957年,泰興縣經登記發證的木偶劇團有11家。1962年,成立縣木偶京劇一團、二團。1968年,合并為泰興縣木偶京劇團。泰興縣杖頭木偶,又名托偶或托戲,俗稱“三根棒”或“三根棍”。一棒支撐木雕偶人頭,稱為主棒,使木偶面部眼、耳、鼻、嘴閉合、張開和頭頸的俯仰扭轉。主棒上端橫一根短棒(或用木板、竹片)成十字架形,謂之肩板,以此架衣代身,另兩根棒是用以操縱偶人兩手活動,持用各種道具,這兩根棒稱為手挑子或手扦子。泰興杖頭木偶全長1公尺左右,底平無腿。如需表演踢腿跪步、探海、弓步或金雞獨立等腿部動作,則另行制作雙腿,表演時另有演員配合操縱,謂之配腿或配腳。泰興杖頭木偶比一般同類木偶大,戲班多數由家族成員組成,也雇傭一些藝人,一般擁有十多個木偶,實行家傳世襲的班主制,有的已是三、四代相傳的木偶世家。這種以家傳世襲的班主制木偶戲班,一般由7~12人組成,以2人充文、武場(1人司鼓帶小鑼,1人操琴兼敲鑼、鈸),其余人則操縱木偶并配音說唱,班主雖然也雇傭一些木偶藝人,但并不約束他們,來去自由。成員大多數半農半藝,農忙時在家種地,農閑時外出演戲。泰興縣杖頭木偶在歷史上又分為“神像”和“人像”兩個派系。木偶裝置結構大致相同,但造型和表演各有特長?!吧裣瘛狈矫娲蠖?,粗獷傳神;“人像”細膩逼真,近似真人。前者注重“神似”,講究從人物內心活動出發,傳神給木偶;后者講究從摹仿人物角色的形貌開始,而后再體驗角色的內在感情。實質上是“內在”和“外在”的兩種創造角色的表演方法。泰興縣木偶戲從唱徽調開始,后來吸收高撥子以及京劇的皮簧調、昆腔等,逐步形成演唱、道白均為京腔的格局。演出劇目都是借取京劇的劇目,如《下河東》《徐策跑城》《九錫宮》《滾鼓山》《戰長沙》《取東川》等。

興化提線木偶戲

晚清時期,提線木偶戲從山東傳入興化。興化提線木偶戲多集中于焦家莊、西丁莊、戴家舍等地。焦姓的“鴻福堂”“雙福堂”,劉姓的“常勝班”,陳姓的“得勝班”,都是當地有百年歷史的著名戲班。興化提線木偶形體大致在1市尺上下,關節部位各綴以線,演員在上空提線操縱木偶活動。演出劇目大部分是取材于古典名著《西游記》《封神榜》《三國志》《水滸》等大型傳統戲,有時也演《小放?!贰抖《^年》等民間小戲。新中國建立后,一些提線木偶戲班分別在演出所在地登記領證,相繼成立提線木偶劇團,經常演出于蘇南、蘇中、蘇北各地,并遠赴華東、華北、江西、福建等地表演。隨著演出地域擴大,演出內容和操縱技藝也有發展。木偶的裝線數量從原來的7根增加到20多根。開始裝置固定的鏡框式的木偶舞臺,運用現代的燈光布景,豐富了提線木偶的表現力。在特技運用方面,除沿襲傳統的走線、皮筋等特技外,還創造了上下拉線的方法,突出飛禽走獸、天上“神仙”的生動形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如皋木偶
陜西木偶戲簡述
木偶的起源 木偶戲的發展和種類
木偶藝術 ——民間藝術常識(二十四)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戲
【非遺中國:木偶戲】|非遺|木偶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陵水| 淮南市| 东港市| 岱山县| 勐海县| 石门县| 平和县| 延庆县| 密云县| 富民县| 通州市| 北宁市| 太白县| 肥东县| 横山县| 清流县| 庆元县| 崇礼县| 年辖:市辖区| 双鸭山市| 永德县| 无锡市| 崇信县| 安福县| 增城市| 手游| 咸丰县| 青铜峡市| 阳信县| 环江| 贡山| 白玉县| 托克逊县| 广昌县| 林州市| 炉霍县| 新营市| 方正县| 滨海县| 文成县| 响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