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精神分析治療目標是什么?
緩解癥狀 、內省力 、自主感 、認同感 、自尊心 、認識并處理情緒、自我力量及自我協調性、愛、工作及成熟的依賴
精神分析師如何評估來訪者 ?
防御模式 :常見的自我防御機制包括否認、壓抑、合理化、移置、投射、反向形成、過度代償、抵消、升華、幽默、認同。心理分析師可以通過一些提問了解來訪者的防御機制。包括:當你焦慮不安時,可能會做什么?當你難過時,你如何安慰自己?有沒有典型的家事,能把你的性格反映得淋漓盡致?他人可能會對你做出什么樣的評論、批評或抱怨?你發現自己是怎樣對待治療師嗎?也可以通過一些行為反映出來,比如一個主管不論遇到什么負面消息,第一反應是把情緒宣泄在他的部下身上或是砸東西。他的防御機制就是典型的“移置”。
要注意區分防御機制更多的是具有性格性還是情境性的。
情感模式: 所謂理解人類個體,其實很大一部分就是理解那人最深層次的渴望和與之有關的焦慮。——通過評估某人的情感世界,而非打探此人在幼年的哪個階段生物本能受到了挫折或得到了過分的滿足,他們可以對人有更多的了解。而了解情感與特定實踐之間的聯系是某人性格的關鍵。了解途徑有三種(1)語言交流(2)肢體語言(3)情感傳遞,這種傳遞大部分通過面部表情和音調來完成。
要注意區分羞愧和內疚的區別 “內疚”包括內心的邪惡力量、深深的罪惡感。相比之下,羞愧則包括脆弱感、被批判及被蔑視的慢性危機感。“內疚是打破道德規則時的內心體驗,羞愧則是被社會貶低是的內心體驗。”
身份認同:每個人的主要心理都是與他/她所敬愛或崇拜的某人有關。個體的行為與態度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認同的影響,通常在訪談早期,咨詢師會向患者了解一些有關其父母,重要看護著的情況。若要識別一個人主要的認同,最快捷的方法是把握移情的整體基調。525心理網 http://www.psy525.cn
關系模式:認同所反映出的是,誰是患者的榜樣,以及榜樣的那些特征是關著想仿效或拒絕的,而關系模式則反映出個體如何表達自己與重要客體之間的關系。我們強調在這些關系模式中包含著重要的事件及沖突,一次可以被恰當地理解成內化了的客體關系。,而非僅僅是內化了的客體關系。治療師評估移情中的關系模式的過程非為兩步:(1)描述患者持續反復出現的人際關系模式;(2)尋找人際關系模式的根源、意義、動機和強化物是什么。
自尊需求:自尊,分析師有時將其成為健康的自戀,是感情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一個人自我感覺的好壞,反映的是騎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面,盡管不知不覺,但持續穩定,這使得我們絕大多數人指根據這種隱晦感覺來肯定或否定自己。由于自尊是一種薈萃、深刻的內在現象所以治療師需從患者的行為和語言中推斷其自尊性質。為了了解患者的自尊,最有效的問題也許是:“你贊賞人們身上哪些品質?”患者的回答反映出自我評價的要素。很有意思的是患者的自尊在精神分析過程中不斷增強的愿意,不是治療師應該為每件事重新給與積極的肯定,而是患者暴露了許多邪惡及可恥的事,而治療師并不回避了解那些令人厭惡的自我部分。患者已經為一個了解他/她所有缺點的人所接受,此人并不需要將他的缺點最小化或文過飾非。
病態信念:我們每個人都存在系統的信念,這種信念通常存在于潛意識水平,往往知道我們去自我實現。如果一個人具有適應良好的內部信念,那么他就有機會幸運地生活在滿意之中。如果一個人的內部信念強調自我貶低、或徒勞無功、或躲避親近、或背信棄義等等,那么,這個人除非得到了良好的治療,否則注定要反復遭受痛苦。這也是所少說病態信念。讓患者了解這些病態信念有一下好處(1)當患者認識到自己所堅持的、來源于童年期有害信念時,就可以更好地區分當前與過去的現實,并能評價那些來自早年的認識如今是否依然適用;(2)患者了解了自己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獨特的個人意識后,在承認自己的非理性信念時就較少感到荒唐;(3)患者認識到自己的適應不良信念多么幼稚時,就更能忍受改變這些信念所帶來的焦慮。如果人們深刻地領悟了自身的非理性,并且能認同治療師對他們已經形成的不符合邏輯的信念表示同情,那么,他們將敢于冒著駁斥的風險而極少采取行動。
心理發育:與患者有關的關鍵問題都與心理成熟過程有關。大多數的心理分析師認為,心理治療從本質上說,就是努力修通早年心理發育受挫的過程。面對應激時,若感到當前的挑戰似曾相識,人們傾向于采取與類似階段相同的應對方式:這種行為即“退行”到“固著”點。精神分析理論認為:最具毀壞性的精神疾病,特別是雙向性。弗洛伊德理論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性潛伏期,生殖期。在初始訪談,治療師必須敏銳地捕捉患者從嬰兒到青少年前期所經歷的困境。發展階段和事件即他在青春期后所經歷的危機、所處的發展階段和轉變。在對任何一個患者經行評估時,分析師不僅必須了解他目前的困境,而且應時時回顧他早年解決相應沖突的優劣。后弗洛伊德理論還包括性格形成的發展心理學觀點、焦慮和抑郁體驗的心理發展成分、心理發育應急和病理心理、評估依附類型。
要注意區分潛意識沖突與心理發展受挫之間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