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歐神話中,眾神之王奧丁有兩個寵物,就是狼和烏鴉。這說明早在神話出現的時候,人們就將狼和烏鴉組成一對了。
在自然界兩個不同物種之間互幫互助是比較常見的事情,比如野牛和牛椋鳥、蜜獾和響蜜鴷,它們之間一般都有很密切的聯系。但是這種關系我們在狼的身上并不常聽到,更何況狼本身就是群居動物,以家庭為單位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社群生活。
單獨一頭狼在自然界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群狼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對付一只落單的狼,其它體型相當或者更大的食肉動物都會心動,但是如果看到狼群,別的動物就都要先掂量掂量了。組成群體行為,聽從頭狼指揮,發揮出各自的優勢合作捕獵,這是狼群的優勢。
再來看烏鴉,說烏鴉是自然界最聰明的鳥,應該沒有人會反對。我們可以說烏鴉不夠厲害,它的戰斗力確實比不上鷹類這樣的猛禽。但是我們不能不承認它的聰明,烏鴉的聰明體現在它有復雜的思考能力。
我們經??梢钥吹礁鞣N烏鴉騎在別的動物背上作威作福的照片,還有它們經常啄各種動物的尾巴,薅動物們身上的毛發做窩,連大熊貓屁股上的毛都敢薅。每每被烏鴉作弄之后,這些動物生氣進行攻擊,烏鴉早就飛走了。
觀察烏鴉的動物學家還發現,烏鴉會在鹿的棲息地,撿起一小塊鹿的糞便,趁鹿在休息的時候將糞便精準地丟到鹿的耳朵里,惹得鹿狂甩頭,而烏鴉早飛到一般開始“呱呱”的叫。動物學家們到現在都不知道烏鴉這么做是為了什么,除了烏鴉薅別的動物的毛是為了做窩之外,別的作弄動物的行為也不知道是為了什么。
但是這足以看出來烏鴉有多聰明,之前科學家做過實驗,看烏鴉會不會通過一種工具獲得另一種工具,再使用另一種工具獲得食物。烏鴉很快就做到了,把這個實驗難度翻倍,但是原理相同,烏鴉還是能很快掌握。
科學家還做了另一個實驗,他們給烏鴉一些固定大小的紙,并且讓它們明白只有這些固定大小的紙才可以換取食物。之后烏鴉就會將別的紙撕扯成那個大小,以此來換取食物。
除此之外,烏鴉還會將堅果丟到公路上,讓車經過時碾壓過去,正好為它們剝殼。這看起來是一個簡單的行為,就像我們會用磚頭敲核桃似的。但是這需要經過復雜的思考,需要知道車在什么時候來,車轱轆的碾壓路徑,什么時候飛走不會被車撞。
雖然狼的智商也不低,但是從使用工具和復雜的思考方式上來看,可能真的比不上烏鴉。那烏鴉為什么會選擇狼來結成聯盟呢?
動物學家研究表明,烏鴉的叫聲中能表達出三十多種不同的含義,其中一部分狼可以聽懂,而狼的一些叫聲烏鴉也可以聽懂。有句話叫“哪有狼,哪就有烏鴉”,就是說烏鴉經常和狼一起出現。
有些烏鴉是食腐肉的,它們可以聞到將死的、生病的動物的氣味。當它們觀察到哪有受傷的動物,就會通過叫聲喊來狼,狼去捕獵,然后一同進食。或者是它們發現動物尸體的時候,因為憑它們的喙沒有辦法啄開動物厚厚的皮毛,所以也會把狼叫來幫忙。
一頭狼一天吃三到四斤肉,而一只烏鴉一頓就要吃兩斤肉。所以在進食的時候,狼和烏鴉都會大口地吃,沒有時間去妨礙彼此,有誰抬頭了可能眨眼間肉就被對方搶光了。不但如此,如果肉快沒了烏鴉還沒吃夠的話,它們會快速地叼起一大塊肉飛到樹上。狼有儲存食物的習慣,烏鴉也會飛在它們身邊,看它們把肉埋在哪里。等它們走了就刨出來自己吃了。
如果烏鴉只是需要一個替它捕獵的合作伙伴的話,那為什么不選擇更厲害的食肉動物呢?就算不去招惹老虎、獅子,那豹子、猞猁、鬣狗,還有同為鳥類的禿鷲等,為什么不在烏鴉的考慮范圍之內呢?
首先貓科動物烏鴉就不會去考慮,因為貓科動物是獨居動物,它們天生就是各憑本事,就不知道什么叫合作。而且它們的菜譜里本來就有鳥類,沒道理會放過烏鴉。
去除了貓科動物這個擁有強大戰斗力的食肉動物,剩下的,攻擊力強,能每次捕到獵物的,烏鴉惹不起。攻擊力沒有那么強,捕獵成功率不高的,烏鴉又看不上。至于鳥類,烏鴉會的人家也會,沒必要去跟烏鴉合作。
只有狼,又是群居動物懂得合作,又擁有強大的戰斗力,只是很多時候找不到獵物。有烏鴉報信就好多了,起碼在找合適的獵物上就事半功倍,節省了很大的精力。烏鴉在狼群周圍筑巢還能為它們示警,在有更強大的食肉動物來襲時讓狼群及時帶著幼崽逃離。
食肉動物之間的競爭往往就是這樣,在食物短缺的時候,觀察者很多次發現猞猁會去咬死狼的幼崽和懷孕的或者比較弱小的母狼,以削弱狼的競爭力。
那么有烏鴉的存在,就能極大地提高狼群和幼崽的安全性了。
狼和烏鴉是互相幫助的關系,而不是一方單純依賴另一方,這樣的關系才能長久。
有狼的地方就有烏鴉,烏鴉會在狼群周圍筑巢,還會幫助狼群照看它們的幼崽,同時會撿它們的糞便和毛發回到自己窩里,讓小烏鴉熟悉狼的氣味。烏鴉在狼還是幼崽的時候就一起去玩,在互相撲抓中聯系捕獵技巧,但是互相都不會真的傷到。
在動物界,這樣的生存智慧真的令人驚嘆。狼無形中為自己找了一個幫手,彌補了自己在信息獲取中的短板,烏鴉也為自己避開了一個大敵,還為自己找了一個靠山。狼和烏鴉的這種伙伴關系傳了這么多年,越來越穩固,共生聯盟就這樣達成,一起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