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是一個人作為男性或女性的社會和文化身份,除了先天的差別,社會習俗中形成的一些性別偏見和歧視在小學階段就顯示出來了。
一些美國心理學家在1983、1990、1993年等多次分別做過大規(guī)模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幼兒園高年級和一年級的女孩已經(jīng)自認為在數(shù)學上不如男孩,小學階段大多數(shù)的孩子已經(jīng)篤定的認為女孩文科好,男孩理科好。
成人階段呢?心理學家Deborah Best做過一個調(diào)查,她讓一些大學生評價一篇關(guān)于太空科技的論文,這篇文章對于非專業(yè)的人來說,要讀懂是有點難度的。
結(jié)果,同一篇論文,把作者的署名寫成一望即知是男性時,得到的評價就很高,把作者的署名改的一望即知為女性時,該論文獲得的評價就低,沒有條理、論據(jù)不充分等等評價就來了。
這種對于性別的社會刻板印象,會影響到孩子的學業(yè)成績和社會交往的行為表現(xiàn)、自我認知和身份認同、自信心等等各個方面的成長。
當年很多女生就是因為流傳的女生學不好數(shù)理化,或者女生數(shù)理化成績好就沒有女性魅力等,不相信或者刻意壓抑自己的理科天賦,而多少男生又因為數(shù)理化不好而抬不起頭來!
有調(diào)查顯示,受教育程度越高,性別歧視或刻板印象就會越少。
我們在學校給孩子的性教育中,社會性的這個性別角色內(nèi)容應(yīng)該得到與生理衛(wèi)生知識同樣的重視,因為它影響的是一個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成長。
在家里,家長給與孩子的性別角色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更加需要家長有意識地去想一想,你傳達給孩子的是什么樣的信息。
這個話題各家各不同,有的家庭就是認準男尊女卑,有的家庭就是媽媽們比爸爸厲害說了算,我們沒有標準答案。
下面我總結(jié)一些常見的、容易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的問題:
太明顯的重男輕女。
不要以為只有在農(nóng)村才會重男輕女,我遇到的幾個案例,有的是位高權(quán)重,副部級以上的干部家庭,有的是知名企業(yè)家,上富豪榜的,送孩子去國外留學的。
家里不僅對孩子重男輕女,孩子的媽媽和奶奶論起人格尊嚴和家庭地位,論起來夫妻間的平等恩愛與分工合作,也是像清末民初的感覺。
這樣的家庭傳承無疑和大城市里比較西化的氛圍是不一樣的,和西方國家的主流認識也不一樣。
這樣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會有一段時間心理和行為上有明顯的不適或者扭曲,也就不奇怪了。
這種情況無法給具體的建議,當然家里如果能不重男輕女就好了。如果做不到,那就要根據(jù)具體孩子的具體問題咨詢了。
2
過于強調(diào)男女性別角色的不同,即便是家長認為正確的,也要避免做的過于刻板。
例如,男子漢要堅強。事實是,無論男孩女孩,都需要擁有勇氣、堅韌、自我安慰和鼓勵等品質(zhì)和能力。
例如,女孩子要細心要溫柔。事實是,所有的孩子都要學會溫和友善細致。
與其強調(diào)男孩該如何做女孩該如何養(yǎng),不如強調(diào)作為一個人所應(yīng)該擁有的修養(yǎng)、品行和能力。
3
對女孩子尤其不要強調(diào)“我們越是要證明給別人看我們跟男孩子一樣,甚至比男孩子更好”這種觀念,這句話背后是一種預(yù)設(shè)的別人對我看不起、有偏見的看法,行為也是為了證明給別人看這個目標,這樣我們的努力就跑偏了。
我們是為了自己的價值和卓越而努力,不是為了證明給別人看。我見過太多的女性,在家里或者在工作場所,總是充斥著這么一股提著一口氣、爭這一口氣的勁,讓人親近不起來,也讓人并不看得起。
4
也別過度強調(diào)男女都一樣、男女絕對平等。
男女在生理上是一望而知的不一樣,在一些心理行為的表現(xiàn)上,男性整體特征和女性整體特征也確實有不同的地方。
例如,男孩在學校表現(xiàn)出比女孩更強的攻擊型,更熱衷于追跑打鬧,高中男生傾向于暴力解決矛盾而女生傾向于背后說壞話和孤立的手段,女孩在閱讀理解和言語流暢性測驗中比男孩有微小但持續(xù)的優(yōu)勢,男孩在視覺或空間能力測驗上的表現(xiàn)優(yōu)于女生。在數(shù)學上,女生的計算技能優(yōu)于男生,男生的解決策略優(yōu)于女生。這些差別真實存在。自閉譜系患兒的男女性別比例是5比1, 也說明基因上男孩女孩存在差異。
過度強調(diào)一樣而否認差異,等孩子大一些就會不認同了。與其否認差異,不如承認整體有平均表現(xiàn)的不同,但要注意個體差異,認識自己的特點,了解自己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5
警惕自己潛意識里的性別差異觀,多做自我覺察。
我有一個學員,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各個方面都很優(yōu)秀,先生對她很信服,家里一兒一女都帶的很好。
她自己也是強調(diào)男女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兩個人基本做到很好的分工合作,工作和生活配合得不錯。
但是,她常常對先生感到不滿,覺得他不夠負責有擔當。潛意識里還是希望男人當家做主。
當她先生真的有什么意見或者做了什么決定,她又立刻要挑挑毛病,總是要最后證明“還是要有我來把關(guān),你一個人不行”。
而她自己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表現(xiàn)是擰著的。
我們周邊有很多女性是這樣的,受家里長輩以及社會偏見的影響,我們不得不承認,盡管1949年以后提倡男女平等,但是社會上流行的、大家心照不宣的仍然是重男輕女的思想,即便北上廣深也不例外。
潛移默化地我們是多少接受了這個想法的,而意識層面,我們又證明自己作為女性在各個方面都不差,因此會有不公平感產(chǎn)生,會想辦法證明我還是比你強。
結(jié)果就是我們有時候很糾結(jié),一會兒指望男人來做主,當一家之長,我只有輔佐就好,相夫教子嘛,你當皇上,我是宰相;一會兒又要證明你其實并不咋地,我比你要高明。一會要男人哄著自己,給自己送禮物捧著自己;一會兒又要逞威風,讓男人來道歉或者頌揚你的功績等等。
希望各位尤其是媽媽們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這種糾結(jié)。如果有,盡快自己解決好,否則,孩子也是會被潛移默化地影響的。
關(guān)于性安全教育、生理衛(wèi)生教育,尤其是性別角色認同,今天就說這么多。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限于篇幅,揀重要的說了這些。希望對家長們有幫助、有啟發(fā)。(全篇結(jié)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