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馬
知政策、曉動態
小升初、中高考升學顧問
這周末結束后好些學校分班考試就結束了,暑假過后一部分學生成為了真正的中學生,中學生涯由此開啟,經歷過小升初的洗禮之后,很多后知后覺的家長現在也都比較忐忑,尤其對于初中生課外班情況,不知道如何選擇。 相較于小升初,初中階段最大的區別是一切以課內為主,不再像小學階段,課內太簡單,都是靠課外積累。對于中學階段,報班從來不是必須,如果孩子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錢是可以省下的,家長給孩子報班更多的是擔心被別人“落下”,大家都在報,你不報就好像缺點啥。如果近期有想報班的,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報班的一些注意事項,僅從個人經驗角度做一下分享,僅供參考。 對于選擇課外班無非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時間,現在新中考要求孩子要兼顧全科,時間很緊張,而且一些學校平時的作業量幾乎都是過11點,所以能夠利用起來的時間基本都是在周末,可以不夸張的說,沒有哪一所學校的孩子是不用報輔導班的,當然很多學校不提倡報課外班,這是對自己教學的自信,但是不報課外班,自主性學習能力稍弱的孩子是不易跟上學校的進度的。 在初中三年階段,初一相對輕松一些,知識點難度也不算大,孩子之間也不會拉開太大差距。一部分孩子起步早的可能已經學完了初一的內容,這個完全不必擔心,學完不等于學懂,學懂不等于能拿高分,把控好自己的節奏即可。 二、選擇班型,課外班的形式分為一對一、大班課、小班課。一對一的優勢是針對性強,適合自主性稍弱的孩子或者是本身比較優秀需要老師點撥以下能達到卓越的水準。相較于班課,一對一成本相對較高,初中一對一價格大多在四百左右~數百每小時,頂尖的一對一老師,能達到數千一小時。一對一老師的水平相較于班課,大多數情況下要稍弱于班課老師,因為班課老師的收入更可觀。不過這個也不絕對,這和老師自身的定位有關系,有的老師就覺得代一對一輕松,而且對金錢的欲望也沒有那么強,多年經驗看來,想要找靠譜的一對一老師,大機構貌似沒有中小型機構的靠譜,別問為什么,另外可以自己在選擇哪個老師之前嘗試試聽一下,哪怕是十幾二十分鐘看看和老師是否有默契,試聽課不可能是說你能學到多少東西,主要是看看孩子的頻率是否能和老師匹配。 不過一對一的弊端是容易形成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少有老師能讓孩子達到舉一反三的能力。另選擇一對一,最好不要在家里,因為家里的氛圍比較舒適,孩子精力不能長時間高度集中,自主性強的無所謂。 對于點睛的一對一老師,大多都是在臨近畢業的時候選擇是可以的,每年也有不少從不報輔導班,但是臨近中高考花費大價錢請這樣的老師,這樣的老師可以不夸張的說,一節課可以告訴你很多的得分點,緊扣考點,這樣的老師,有,不多,而且基本都挺貴的。 大班課,一部分是機構的課,小學和初中的不同的地方在于,主要培訓小學的一些大型機構,初中教學未必很過關,小學一些機構很火,那是由于奧數熱導致的,牛孩追名師,相互成就,但是初中這種情況幾乎不會出現。初中也沒有說哪些機構特火,班課大多都會超前一點學,每到小升初暑假就會有很多機構為了吸引生源,開設超低價課程,至于效果只有經歷過的才清楚哈,我只能說每個人的時間也很值錢,同樣一分錢一分“貨”也適用于課外班。 如果孩子上班課沒問題,只需要能找到適合孩子的老師就可以,這些“適合”包括,教學進度、老師的性格和孩子是否匹配、教學風格是否能應對孩子(有的孩子喜歡思路開闊,而非一味灌輸應試技巧 ,有的孩子就喜歡傳授應試技巧的老師)、教學之后的服務是否能做到及時回饋等。 學習是至少分為兩階段,學和習,經驗豐富的老師教的再厲害,那也是能解決學的過程,但是習,就需要老師或者機構要抓一下學完之后的回饋,簡單的說就是有沒有回顧之前的知識,而后通過練習題回饋的信息是否能悉知,而后定接下來授課的進度。 另外一種是神秘的存在,那就是在校老師攢班,很顯然,現在是絕對不允許的,但是很多老師為了大把的銀子,也會冒險在外帶課,其中以重點初中的老師為主,因為學校給的無形的光環足矣讓老師身價至少百萬。 經過多年打磨,已經形成了一條隱秘的產業鏈,由家長牽頭攢班,當然名義很簡單,某校名師,不告知姓名,大多數情況下家長不允許進教室,價格比機構的費用是要高不少的,攢班老師拿一部分學費、臨時租用的教室有一小部分的費用,剩余的就是給老師的,不夸張的說在外攢班的老師一年賺幾十萬是相當輕松的,曾幾何時有機構和某名校老師用此種方式合作,被舉報之后,老師直接開除,編織沒了,機構被罰款200w。 只要是老師別太水,當然是可以選擇的,但怕的就是老師本身水平較一般,家長還不知道老師的具體情況,我反正知道有幾位一線在職的老師,每年小升初結束后就開始被其他人包裝一下大肆宣傳了,結果孩子聽完課之后口碑不敢恭維。 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社會上有很多是借以在校老師的名義作為一種招生的手段而已,實則是掛羊頭,這就需要自己擦亮眼睛了。 最后是小班課,相較于大班課,人數少一點,8~15人最佳,最好別超過20人,這樣的班課效果其實最好,兼備了班課的學習氛圍和一對一差不多效果的針對性,只要是自主性別太弱,都沒問題。 綜上,選擇什么形式的輔導班,還是要看孩子自身的情況,這個沒有統一的定論。在初一階段還是要多抓緊時間,初二開始之后學科難度加大,另外所有學校都開始學物理了,這一學科對一部分孩子是一個挑戰,當然如果能有很好的興趣,物理其實學起來也沒有那么復雜。如果孩子在初二階段不會有明顯的下降,初三也是會比較穩的,初三的任務更多的是梳理初中三年的知識點,課程壓縮,課外輔導的時間更加緊張。 很多家長很直白的問,說我們應該報哪個機構?這個話最應該問的是自己。因為選機構不如選老師,大大小小的機構都有很好的老師,也有一般的老師,自己的孩子只有自己最了解,這樣再根據孩子的特點針對老師的情況作出選擇即可。另外距離其實也是一個關鍵因素,時間成本也很重要,但是如果能有很適合孩子的老師,這個因素應該要淡化。 雖說選擇北京市主城區普高升學率已經達到8成左右,但是這里面包含了一部分孩子中考之前就被勸到了職高、技校、中專,不影響學校的升學率。只要是小學階段學習習慣沒有太大的問題,青春期也不是特別的叛逆,都不太會落到這三個地方。如果學習出現了問題,一定要及時的查缺補漏。 經歷完小升初之后可以告訴各位家長,小升初不是終點這句話一部分是為了安慰去處不好的家長,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中學六年也是需要拼的,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所學校可以素質教育搞得很好,時不時的大型活動,中考成績也響當當,即便有,大多也是包裝出來的,學習這件事,沒有別的可能,只能是踏踏實實的努力,些許的放松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一直放松,那名校也就把你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