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法理學并不是一門高高在上、與人們日常生活脫離的學問。法理,簡單來說,就是法律的道理。法律是關于人類生活的安排,法理就是人類生活如何安排的道理。因此,法律一定是來自生活,是對人類生活規則的提煉;同時,法理又必須有能力照應生活和解釋生活?!馨财?/span>
法學方法論
[德] 托馬斯·M. J.默勒斯(Thomas M. J. M?llers) 著杜志浩 譯李昊 申柳華 江溯 張彤 校
<<<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
法學方法論蓬勃發展于對話與思維碰撞中。為結束沖突,法律人必須就爭端作出判斷。一個好的法律理由令人信服時也會令人印象深刻。當一個有爭議的法律問題不能直接從法律或以前的判例法中找到答案時,就非常具有挑戰性。且在法律模棱兩可或完全空白時,如何制訂出一個好的法律解決方案?此時,掌握好法教義學與法學方法論的基礎就是不可或缺的。本書關于法學方法論的論證模型以及在世界范圍內的應用都是服務于此目的。本書不僅要介紹經典的解釋方法,還要在跨學科與法教義學的背景下超越之。具體的主題有:法源、古典與現代的解釋方法以及憲法和歐洲法作為更高位階法律的影響。此外,還有要求更高的法律之具體化(如處理一般條款、法官法和法律原則),確定法續造的正當界限,不同解釋方法之間的檢驗順序,以及與實踐密切相關的案件事實詮釋學。本書介紹了最重要的論證模型并發展了現代的法學方法論。
是非與曲直——個案中的法理
作者:蘇力
何為是非,何為曲直?都不過是理想化的判斷。真實的生活世界并沒有絕對的是非和絕對的曲直。絕對的是非和絕對的曲直不可得,也并不一定重要。我們應當關心其背后的道理??梢哉f,《是非與曲直——個案中的法理》為我們呈現的不是高深莫測、晦澀難懂的司法實踐,而是普普通通生活事實背后的道理,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并且認為理所當然的道理。
大國憲制——歷史中國的制度構成
作者:蘇力
<<<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
從古代中國的制度發展出發,找尋制度運行的邏輯和合理之處,有助于描繪我國歷史中制度運行的基本圖景,也有助于回答中國傳承千年的原因。蘇力老師從法學、社會學、歷史學等多個學科角度出發,讓我們知道“月亮并不當然是外國的圓”。
法的門前
作者:彼得·德恩里科 鄧子濱
<<<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
誰賦予了法官的審判權力?警察權力的邊界在哪里?如何看待律師的道德倫理?誰來證明我們個人身份的合法性?本書將帶你推開法律之門,步入法律迷宮,感受思辨與探索之樂。書名取自卡夫卡的一篇寓言故事。一個鄉下人試圖求見“法”,卻終其一生被守門人擋在法的門前。鄉下人習慣了等待和懇求,而守門人則習慣了與鄉下人對峙。
常識法理學
作者:周安平
常識往往比知識要重要。《常識法理學》從常識的角度出發,為我們介紹了生活中的法理學,將法學理論與生活常識相結合。有時候,不需要用晦澀難懂的語言介紹法理學的基本內容,用生活化的語言,以輕松生動的語言,更容易為我們搭建進入法理學的渠道。
法理學導論(第三版)
作者:舒國瀅
法學的研究總是指向法律現象或法律間題的,法律并不是純思,必須關注世俗的生活。借助《法理學導論(第三版)》一書,我們可以進入法理學的大門,看到除了邏輯分析,利益衡量在法律中的重要意義。同時,經驗積累也影響著法律的判斷。
法理學導論
作者:馬長山
法理學是法科學生研習法律的重要基礎和核心課程。本書曾在華東政法大學徐永康教授的主導下,為華東政法大學等政法院校的法理學教學作出了重要貢獻。為了更好地適應本科教學需要,充分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次對《法理學導論》進行了重新編寫,并組建專家組進行了審定,力爭在保證基本知識體系完整的基礎上反映新的動態,采取多種引導方式來啟迪學生進行深入思考,通過關注社會現實問題來強化理論的應用性。
簡明法理學
作者:李紅勃
簡,不等于空。既要有化繁為簡的勇氣,也要有闡明細節的能力。本書雖小但厚重,承載著法理學的重要研究。如果你從未接觸過法學,并且對法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不妨讀一讀這本《簡明法律學》,在李紅勃老師深入淺出、言簡意賅的文字中,體味法理學的魅力。
法理學基礎(第二版)
作者:孫春增
<<<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
作為一名學習法律的新人,首先便需要了解和掌握“法律是什么”這一基礎問題。《法理學基礎(第二版)》為法律學習者提供了相應指引,介紹法學、法律的基礎知識和我國法治建設的基本情況。借助此書,讀者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可打牢基礎,自由穿梭于法學的浩瀚海洋中。
法理、法意、法治:法治中國建設與區域法治研究
作者:戴小明
全書聚焦法治、思考法理、體悟法意,對法、法治、德治、善治等進行了結構性理論闡釋和通俗性思想表達。國家治理現代化在本體和路徑上就是國家治理法治化,內含良法的基本價值,內置善治的創新機制;立良法、謀善治,是現代法治的精髓和依歸,國家治理不僅需要完備的法律體系,更要求法律的良好運行與有效實施,將蘊涵于法律體系中的價值理念和規范效力,切實轉化為治理效能。區域法治是國家法治的落地落實和邏輯展開,是法治中國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必然;區域法治持續拓展國家法治多樣性新形態,是觀察國家法治發展的新理念、新維度、新視閾,互聯網、數字化推動區域法治創新發展并開辟無限空間。
法理要論(第三版)
作者:張恒山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理想和現實往往相差甚遠。在追尋法的純原理或純粹理論原則的道路上,張恒山老師以理想主義者的身份,暫時擯棄法的繁復雜亂的現實,進而提出在現實社會具有可行性的、最接近于純粹理論原理、原則的實踐的原理、原則。
法理學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