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防汛抗洪面臨哪些挑戰和考驗?防洪抗災,各地各部門做出了哪些努力?如何筑牢防洪大堤?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防汛抗洪面臨多線考驗
面對防汛嚴峻態勢,7月5日,國家防總連夜會商研判雨情汛情變化。受6月23日以來今年最強降雨過程影響,長江、西江相繼出現2017年第1號洪水,湘江、桂江發生超歷史紀錄最大洪水,洞庭湖水系、鄱陽湖水系等眾多河流汛情齊發,防汛抗洪面臨嚴峻挑戰和多線考驗。
南方洪水為何來勢洶洶?水利部水文局副局長劉志雨分析,這輪降雨強度很大,時間集中,雨區位置主要在長江中下游和洞庭湖區附近,時間和空間兩重因素疊加,短期內大量雨水匯集,導致一些河流迅速出現漲水過程。
“目前,湘江等河流匯入洞庭湖的水量非常大,這造成洞庭湖水位,包括長江中下游干流水位還在持續上漲。”劉志雨表示,江河水位上漲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沿江省份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目前南方汛情總體可控
談及目前的洪水,劉志雨表示,尚且不必過度擔心,“長江流域現在發生的是區域性洪水,通過長江上中游水庫群的科學調度,應該說,汛情總體可控。”
為減輕長江中下游防洪壓力,國家防總、長江防總按照《長江流域上中游水庫群聯合調度方案》,聯合調度長江上游水庫群和三峽水庫攔蓄洪水。國家防總、長江防總決定自7月6日8時起,將三峽水庫下泄流量由每秒8000立方米增加至每秒1萬立方米,并逐日調整加大,以迎戰長江上游可能出現的大洪水。
汛情面前,國家防總、水利部、南方各地迅速行動,為防大汛筑牢安全“大堤”——湖南全省出動30.27萬抗洪軍民,24小時日夜奮戰在2000多公里江河湖庫堤防上,確保各類險情及時發現并有效處置;長江防總先期派出3個督導組深入當前防汛形勢相對比較嚴峻的湖南、湖北、江西一線,督促做好長江中下游堤防巡查防守;由珠江防總組派的3個國家防總廣西工作組正在一線協助指導當地防汛搶險。
目前,洞庭湖城陵磯和湘江長沙站水位已降至保證水位以下,資水、沅江、西江干支流已全線回落到警戒水位以下,長江干堤未出現險情,洞庭湖、鄱陽湖“兩湖”圩垸險情得到及時有效處置。
未雨綢繆筑牢防洪大堤
隨著“七上八下”的來臨,當前全國的防汛抗洪已處于關鍵階段。
“主汛期珠江、太湖、淮河可能發生較大洪水,遼河、第二松花江、黃河中游及海河部分水系可能發生暴雨洪水,山洪地質災害、中小河流洪水、城市內澇積水的風險也在不斷增加,河北、西北等部分地區發生夏旱的可能性大。此外,北方也將進入‘七上八下’防洪關鍵期。”國家防辦督察專員、新聞發言人張家團說。
張家團介紹,此外,去年水毀工程點多、面廣、量大,崩岸整治任務繁重,雖然都按原來的要求完成了修復,但尚未經過大洪水考驗,中小水庫、水電站以及在建工程數量多、分布廣,安全度汛形勢不容樂觀。
國家防總要求各地加大長江中下游干流堤防、連江支堤和“兩湖”湖堤、圩垸堤防的巡查防守。同時,精準調度長江三峽及水庫群,統籌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防洪需求,合理調整下泄流量,預留防洪庫容,兼顧中下游退水,為防控后續洪水和減輕下游防洪壓力創造條件。
(本報記者 李慧 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