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額濟納旗府達來呼布鎮一路向南,視野中的綠色逐漸減少,這意味著離巴丹吉林沙漠越來越近了。兩個半小時后,到了沙漠邊緣的古日乃嘎查。手機在這里沒有信號,磚砌的老房子,簡陋的小院,就是圖布巴圖的家。老舊的木門上,一塊“全國文明家庭”的牌子閃閃發亮,它承載的是這個平凡的牧民家庭不平凡的故事。
像駱駝一樣倔強
個子不高,皮膚黝黑,穿著一身褪色中山裝的圖布巴圖,臉上總帶著靦腆的笑容。可平日里親切隨和的老人,一旦涉及種樹的事兒,脾氣倔得像駱駝。
前不久,有一位老同學來看望圖布巴圖。這位老同學退休后就和夫人一起游山玩水,看到圖布巴圖還在為種樹奔忙,忍不住勸他:“都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還勞碌啥呢,抱抱孫子旅旅游不好嗎?”圖布巴圖只是笑笑不說話。
勸圖布巴圖的人還有很多,其中最擔心他的還是子女。兒子嘎拉雄浩爾告訴記者,圖布巴圖曾因前列腺炎和膽結石進了醫院,手術后在子女家待了3個月就非要回古日乃去照顧梭梭。那天下著傾盆大雨,車被困在了半路。兒子說不如打道回府,圖布巴圖一聽,打開車門就跳下車,冒著大雨往前走。“他說:‘你們不回我自己走回去!’”嘎拉雄浩爾對父親生氣的樣子記憶猶新,“我爸有高血壓心臟病,我們都想勸他別干了,但只要提起這事,立馬掛電話,誰勸都沒用。”
梭梭的種子存活時間極短,育苗是個又難又累的活兒,為了節約成本多種樹,圖布巴圖從不買現成的苗子,梭梭苗全部都是自己用種子培育而成的。“我這個人自己能干就自己干。”圖布巴圖一臉自豪。
“大家都說我是駱駝脾氣。”圖布巴圖談到別人的評價,也忍不住笑了。駱駝有兩個特點,一是脾氣倔到極點,不達目的不罷休;二是認家愛家,無論多遠總能找回家。對種樹治沙的執著和對家鄉的深情,就是圖布巴圖身上的“駱駝精神”。
像花葉一樣依偎
像駱駝一樣倔強的圖布巴圖,面對再大的困難和失敗,也沒有流過一滴眼淚。而他唯一一次流淚,是因為妻子陶生查干。
“我們是在初中畢業的時候認識的,后來我去甘肅上大學,走的時候我跟她說,你著急就找別人吧。結果人家卻說,我等你。”回憶起往事,圖布巴圖語調溫柔。
對圖布巴圖種樹的決定,陶生查干一開始也很猶豫,她想去城里和兒女團聚。為了說服妻子留下,圖布巴圖給陶生查干買回了7只小羊羔:“等這幾只小家伙長大了,咱們再回縣城不晚。”于是,兩人一個種樹,一個養羊,各自找到了生活的樂趣。
2011年,陶生查干突發腦溢血,一度病危。在妻子命懸一線之際,圖布巴圖淚如雨下:“我覺得再難的路,兩個人一塊兒走也好走得多。”如果妻子不在了,這條路該怎么走下去?幸而手術成功,陶生查干轉危為安。術后陶生查干癱瘓在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連話都說不出來。圖布巴圖擔負起了護理的重任,還學會了給她講故事。突然有一天,失語許久的陶生查干蹦出了幾個字:“羊,羊……”妻子終于能說話了!圖布巴圖欣喜若狂。在圖布巴圖的精心照料下,陶生查干身體逐漸康復,已能獨立行走。
對妻子,圖布巴圖始終懷有愧疚。當記者問起這些經歷,圖布巴圖淚水盈滿了眼眶。“所有的人里,只有她從來沒勸過我放棄。”
像胡楊一樣守望
自打退休以來,圖布巴圖夫婦把大部分的積蓄都花在了種樹上,住的始終是那套公家分的舊平房,名下沒有任何屬于自己的房產。由于長期風吹日曬,兩位老人看上去比同齡人更加蒼老,但他們無怨無悔,對種樹治沙樂此不疲。圖布巴圖說:“孩子們要我們去旗里住,我們在這里都習慣了,不想離開。”
對自己生長的家鄉,圖布巴圖不僅想讓它變綠,也想讓它變富。肉蓯蓉是一種寄生在梭梭根部的名貴中藥材,在綠化造林的同時,圖布巴圖還不斷嘗試改良肉蓯蓉人工嫁接技術,并無償傳授給牧民,讓他們走上小康致富之路。目前,當地牧民通過種植梭梭嫁接肉蓯蓉,每戶年均純收入增加了4萬余元。
面對每年動輒收入數十萬元的肉蓯蓉生意,圖布巴圖自己卻堅持不種肉蓯蓉:“我唯一的想法就是種樹還綠,肉蓯蓉過量種植可能會引起梭梭死亡,我就不種了。”在圖布巴圖心里,梭梭林比什么都重要。
“我要干到我干不動為止,那以后,這片地就是集體的。”圖布巴圖的話語樸實而堅定。院子里有兩棵胡楊,一高一矮,并肩而立。他給它們取名為“夫妻樹”,就像他和陶生查干一樣相依相偎,“等我們倆都走了,這兩棵樹就繼續守望在這里”。
(本報記者 高平 本報見習記者 安勝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