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活了大半輩子,終于搞清楚了家里到底有多少土地。拿到‘紅本本’后,我的心里可踏實多了!”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qū)黃艤鎮(zhèn)永興村村民趙恒容鄭重地打開柜子,取出鎖在柜子里的“紅本本”——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證,小心翼翼地遞給記者看。
2014年,四川省被列為全國首批3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整體推進試點省之一,歷經3年時間,已經基本完成了確權登記工作。
“目前,已經完成外業(yè)調繪、農戶簽字確認的面積為9394.7萬畝,占應確權面積的92.9%?!彼拇ㄊ∞r業(yè)廳農經總站副站長李丹告訴記者。
定地確權,不僅讓農民定心,更因土地實測面積普遍增加給農民帶來了真金白銀。廣元市蒼溪縣云峰鎮(zhèn)響水村的271戶農戶,承包地的面積確權后共增長了68%,戶均流轉土地的收入增加了1700余元。成都市崇州市積極引導農民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確權登記以后,入股的土地每畝平均增收260元以上。
“通過確權登記頒證穩(wěn)定了農村土地承包關系,讓農民敢于流轉土地。這不僅放活了土地的經營權,有效地推進了土地的流轉,更促進了農業(yè)規(guī)?;潭鹊奶岣摺!崩畹ふf。
據統計,截至2017年6月底,四川省家庭承包耕地流轉總面積為2034.4萬畝,流轉率達34.9%,比2014年全省推進確權登記以前提高了11.6個百分點。
“現在我就可以放心地增加農業(yè)生產投入了,就算以后歲數大了沒有能力種了,我也可以放心地把土地流轉出去?!壁w恒容說。
確權登記是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重大舉措,也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石。四川省在新一輪農村改革中發(fā)揚“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四川省委、省政府于2014年9月在全國率先召開全省深化農村改革推進會,第一個提出以“放活土地經營權”為重點的深化農村改革的主攻方向,成為全國農村改革的一面旗幟。
為了有效放活土地經營權、加快土地流轉,四川省各地在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及入股等方式流轉承包地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豐富流轉模式。
崇州市盤活土地經營權,由農民以承包地入股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聘請農業(yè)職業(yè)經理人,配套社會化服務,形成“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業(yè)職業(yè)經理人+社會化服務”三位一體的“農業(yè)共營制”模式,開展規(guī)?;?、標準化、集約化和品牌化經營。
在巴中市,按照自愿的原則,農戶將土地經營權委托給土地合作社,合作社集中流轉給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對土地進行綜合整治后,在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掛牌流轉招引業(yè)主,土地整理后的增值價差,在農戶、合作社、土地流轉服務中心三方進行分配。
2017年9月30日,四川省印發(fā)了《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實施意見》,穩(wěn)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127個縣(市、區(qū))啟動清產核資,在53個縣開展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加快了形成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格局的步伐。
未來,四川省將圍繞做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構建經營主體政策扶持體系、建立流入方資格審查制度、建立健全風險防范機制和建立土地經營權流轉動態(tài)監(jiān)測制度等重點發(fā)力,落實集體所有權,穩(wěn)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持續(xù)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著力構建公益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和新型農業(yè)社會化服務體系,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
(本報記者 李曉東 本報見習記者 馮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