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大部分地區的傳統確有專長考核政策,中藥學的考察會放到現場辨識相關中藥環節,考察范圍包括中藥的種類,藥性,藥量,配伍,禁忌,毒性知識等。
而且中藥學考核中藥的性能是重點考核內容,考核的指數達到5顆星。
中藥的性能又稱藥性,主要內容包括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毒性。
四氣,指藥物的寒、熱、溫、涼四種不同藥性,又稱四性。
它反映了藥物對人體陰陽盛衰、寒熱變化的作用傾向,是對藥物治療寒熱病癥作用的概括。
四氣的作用:
◆ 寒涼藥: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滋陰除蒸、瀉熱通便、清熱利尿、清化痰熱、清心開竅、涼肝息風等作用。
◆ 溫熱藥分:具有溫里散寒、暖肝散結、補火助陽、溫陽利水、溫經通絡、引火歸原、回陽救逆等作用。
五味,指藥物有辛、甘、酸、苦、咸五種不同的味道。有些藥物還具有淡味或澀味。
五味的作用及適應證:
◆ 辛:有發散、行氣、行血等作用。多用治表證及氣血阻滯之證。辛味藥還有潤養的作用。
◆ 甘:有補益、和中、調和藥性和緩急止痛的作用。多用治正氣虛弱、身體諸痛、調和藥性、中毒解救等。
◆ 酸: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多用治體虛多汗、肺虛久咳、久瀉滑腸、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崩帶不止等證。
◆ 苦:有泄、燥濕、堅陰的作用。即具有清泄火熱、泄降氣逆、通瀉大便、燥濕、堅陰等作用。
多用治熱證、火證、喘證、嘔惡、便秘、濕證、陰虛火旺等證。
◆ 咸:有軟堅散結、瀉下通便的作用。多用治大便燥結、痰核、瘰疬、癭瘤、癥瘕痞塊等證。
◆ 淡:有滲濕、利小便的作用。多用治水腫、腳氣、小便不利之證。
◆ 澀: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多用治虛汗、泄瀉、尿頻、遺精、滑精、出血等證。
藥物的升降浮沉與四氣五味有關:
味屬辛、甘,氣屬溫、熱的藥物,大都是升浮藥,如麻黃、升麻、黃芪等藥。
味屬苦、酸、咸,性屬寒、涼的藥物,大都是沉降藥,如大黃、芒硝、山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