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是什么?是我國古代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正所謂物盡其用,我們得從中汲取營養。而小編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就是“父子不同舟,酒是色媒人”。
先來看第一句“父子不同舟”。什么意思?很多人第一眼看到可能就想當然的以為就是父親和兒子不能做同一條船。從字面上來看,這么理解沒什么錯,但太淺顯。我們需要明白,父親和兒子為什么不能在一起?原來在中國古代農耕社會,男人通常是家里的頂梁柱,生活質量的好壞取決于男人在外的付出能獲得多少收獲,并且我們都知道古時候醫療手段不發達,交通也十分不便利,所以人們經常遭遇意外,比如坐船突然來場事故,又碰巧父親和兒子在同一條船上,那家里的兩個頂梁柱豈不是在同一天就沒了!于是,就出現了這句俗語,他告誡人們,凡是做事都要三思而后行,做最壞的打算,行最完美的事。
那么“酒是色媒人”又是什么意思呢?從字面上理解就是那些做媒的人事先都要喝酒。他們為什么要喝酒呢?原來啊,酒精可以麻痹人的神經,我們平常看一些戰爭片,里面的一些人物在即將趕赴戰場之前都會喝一杯臨別酒,其實就是用來麻痹人的神經,從而達到壯膽不怕死的效果。
可是,放到當下社會,這句話已經有了全新的解釋。我們都知道,酒通常是聚會上的飲品,很多時候為了應酬不得不喝上幾杯,一般都說酒桌上談生意,三杯下肚,稀里糊涂的就簽合同了。所以,酒有時候是好東西,可以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有時候又是壞東西,喝醉了酒不光會壞事,還會傷害人的身體,并且一些女孩子喝多了酒還容易遭遇一些有心之人的非分之想。
所以啊,古人流傳至今的這些俗語,放在當下不光沒有變味,反倒有了全新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