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吃東西的動作,一定要有可吃的東西。否則的話,吃這一動作就無從說起。
宇宙大爆炸??也是如此,必須要有可爆炸的東西。對此,科學界從唯象的角度,提出了兩種極端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宇宙的爆炸,就是各種基本粒子相互之間的遠離,即是物質的爆炸。這種觀點的好處是簡單,與現存的世界相一致。其不足是粒子的速度不能超過光速,而宇宙的膨脹是要求超光速的。這是宇宙的平滑性所要求的。
第二種觀點認為,宇宙的爆炸,是宇宙內部空間的膨脹。各種粒子只是漂浮在空間的物體,會隨著空間的膨脹而相互遠離。這些物體實際上是相對于空間靜止的,因而物體之間的遠離速度是不受光速限制??的。
這種觀點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巧妙地回避了因宇宙超光速膨脹所帶來的問題。其不足則是沒有進一步地說明膨脹的空間為何物。
根據認識的基本原則,凡是具體的都是有限的。宇宙的大爆炸,是具體事物的膨脹,是一個具體的物理事件。因此,宇宙的空間,并不是哲學意義的抽象空間,而是具體的物理背景,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物理空間。
由于普朗克常數h的普遍存在,以及所有的粒子都具有波動性,說明宇宙的物理背景是由無數個離散的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量子構成的。簡單地說,就是宇宙中存在著量子空間。
如果我們把量子空間比作一池清水的話,那么宇宙中的各種基本粒子及其組成的不同層次的物質,就只是因水的快速膨脹所泛起的水泡。
于是,宇宙的本質是量子。宇宙中的一切物理變化,都只是量子及其狀態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轉化。
當宇宙被其外部空間壓縮至量子之間的距離為零時,此時宇宙的體積最小——等于量子的體積乘以量子的數量,宇宙就再也無法繼續收縮了。
于是,宇宙內外部的壓力對比發生了變化。宇宙開始反轉,以大爆炸的形式,開啟了宇宙新一輪的膨脹之旅。
在宇宙的膨脹之初,宇宙的膨脹速度遠大于其內部的傳播速度,宇宙只能借助于把局部的高能量子屏蔽起來,以維持其內部空間的平衡。
于是,作為量子封閉體系的各種基本粒子,才得以生成。作為能量緩釋器,在宇宙膨脹速度低于其內部傳播速度時,這些粒子再逐步地將被封閉的能量釋放出來。
所以,各種基本粒子并不是宇宙爆炸之物,而是宇宙爆炸的產物,會隨著宇宙爆炸的結束而逐漸地消亡。
總之,宇宙的爆炸,既不是現成的粒子膨脹,也不是虛無的空間概念的擴張,而是由無數個離散的量子組成的物理背景的膨脹,即宇宙中每個量子之間的距離在不斷地相互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