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蓯蓉屬于補陽類中藥。為列當科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蓯蓉的肉質莖。主產內蒙古、甘肅、新疆等地。以干燥肉質莖入藥。性味甘、咸,溫。歸腎、大腸經。功能:補腎益精,潤腸通便。
民間及傳統醫藥多用于以下疾患:1、腎虛陽痿。2、精敗。3、白濁。4、腰膝冷痛。5、精血虧損,津液枯渴之腸燥便秘證。6、遺精早泄。7、女子不孕。8、尿頻。9、筋骨痿弱(肝腎不足)。根據癥狀辨證施治,遣方用藥,通過相應藥物配伍效果才更為明顯。
常用量6一18克,水煎服,可入丸、散及泡酒服用。用鹽漬浸,去鹽質蒸熟用為淡蓯蓉;拌黃酒煨后用為酒蓯蓉。注意!肉蓯蓉溫燥,凡屬腎虛火旺,及脾虛便溏者忌用。《本草匯言》評價:“肉蓯蓉、養命門,滋腎氣,補精血之茲也。男子丹田虛冷而陽道久沉,婦人沖任失調而陰氣不治,此乃平補之劑,溫而不熱,補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故有蓯蓉之名。”
肉蓯蓉主含微量生物堿、結晶性中性物質。有降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