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作為中國古代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涌現出了各個不同的哲學派別,其在思維方式上也具有獨特性、多元性。張岱年先生在《中國思維偏向》一書中從總體上描述了中國傳統哲學思維方式,包括整體思維、對待思維、直覺思維、模糊思維、陰陽五行模式和解經模式。先秦作為中國古代一個百家爭鳴的時期,無論其哲學思想本身還是作為進行思考的思維方式,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以及多樣化。
01整體直觀感悟思維
“整體”作為現代人的用語,在古書中用“一體”一詞。該詞首見于惠施,惠施曰:“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后見莊子,莊子曰:“生死存亡,是為一體”。而“整體”作為一種思維的傾向,更多的是從世界觀層面建構思維方式的過程。首先,在先秦的哲學思想中表現為對“道”的理解。“道”在先秦哲學中被視為一種最高的本體,它無所不包,貫通中在每一事物之中。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莊子·天地》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薄盾髯印ぐЧ吩唬骸按蟮浪宰兓斐扇f物也?!?/p>
基于這種整體性,直覺感悟成為先哲們進行思維的一種方式。在先秦各家的哲學中,道家系統的思維有著明確的直覺形式,感性、理性都無能為力,而只能“玄覽”,“致虛極,守靜篤”,用玄妙之心去直接領悟。莊子更是推崇直覺,強調“無思無慮則知道”,認為“知而不言,言者不知”,主張“心齋”、“坐忘”或“守心”,用排除知識欲望之后的“虛室生白”之心靈去直接體悟宇宙的真諦。即使儒家,他們雖然重視“知”,但對于宇宙本體的把握或最高精神境界的追求,也以體驗或直覺為主??鬃铀f的“仁遠乎哉?我欲人,斯仁至矣”,“仁”作為內心世界的道德感,絕非指一種單純的知識和認知活動,本質上是對“道”的體驗和感受,具有直覺的意味。孟子提出“盡心、知性、知天”的認識路線,認為天道與人道息息相通,因此,對天道的認識,同時也是盡心的過程。所謂“盡心”,也就是主體對內在善的道德本性的反省或體驗,它不是純粹的邏輯認知過程,而是以直覺為主的過程。
02意象思維
直覺思維是一種超越感性和理性的直觀方法,其特征是從總體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對象的本質。而這種模糊直接的把握與感性形象、符號是離不開的。
在意象式的思維方式中,以象征與類比為主要的表達方式。一般來說,中國古代的先民主要是運用“象征”的方式表述宇宙人生的根本原理,通過想象、聯想、比擬溝通感性符號或概念。形象性的思維符號和概念可以說是對對象之物的抽象與概括,但同時也是對客體對象的直接模擬、復制。
在中國先秦哲學中,易學一系是以“象數”符號作為思維元素的?!跋髷怠彼劝ㄏ髷捣栂到y,又包括象數所代表的對象事物。就符號系統而言,“象”指八經卦和六十四別卦之卦象;“數”指爻之奇偶及其位置或位次的變化。這種借助于象數符號來表現對象世界,相對于其他名族來說無疑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
除了象征,儒道兩家作為先秦影響最大的學派,無不以類比為基本方法。從儒家看來,孔子把“取譬”當作建構其仁學體系的一項基本原則??鬃诱f:“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認為通過“取譬”的方法,即可推導出人與人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把握宇宙人生之道。另外,孔子所說的“聞一知十”、“舉一反三”也是如此。同時,孟子也提出了“類”的觀念。他說:“麒麟之于走獸,鳳凰之于飛鳥,太行之于行潦,類也。圣人之于民,亦類也?!避髯訕伺e出“以類度類”的命題:“故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類度類?!卑杨惐茸饕环N普遍的原則。
類比推理的方法雖為儒家所重,但也為道家所常用。老子說:“圣人抱以而為天下式?!?、“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笨梢姡钪嫒f物是同道的,因此也可以說是同類的。至此,道家在類比上完成了自己的哲學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