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這兒,有許多養生傳說,流傳著各種各樣的偏方。在民間,藥酒,深受部分人士喜愛。但是,出現的問題也不少。僅在今年的1月到6月,某地就發生藥酒中毒事件13起,發病62起,并造成4起死亡。這其中,多數與烏頭堿中毒有關。烏頭堿是什么?應該怎樣預防呢?咱們來看看細節。
烏頭堿是存在于附子、川烏、草烏、雪上一枝蒿、落地金錢、鐵棒錘等植物草藥中的有毒成分,主要作用是使迷走神經興奮,在應用中,許多所謂袪風濕的藥酒,就是利用這個特性。但是,如果炮制不當,則可能引起中毒。口服烏頭堿,0.2毫克就會中毒,3毫克到5毫克就可能奪命。烏頭堿為何這么恐怖呢?咱們來解析成分。
烏頭堿,屬于雙酯類生物堿,在稀釋10000倍的溶液中,就可產生麻辣感。從結構看,酯鍵是產生毒性的關鍵部分,水解后,毒性會降低。烏頭堿如果在稀堿水溶液中加熱,可除去2個酯鍵,生成烏頭原堿。烏頭原堿帶苦味,但幾乎喪失了麻辣味感,毒性也基本失去。
烏頭堿有鎮痛作用,外用的時候,能麻痹周圍神經末梢,產生局部麻醉和鎮痛的作用,也有消炎效果。因此,有人一直在爭論,說當年給關老爺刮毒療傷時,用的是麻沸散,其中的主要成分就有烏頭。但是,您要有頭腦,關老爺臉紅,那不是喝藥酒喝出來的。烏頭堿進入體內,可以興奮麻痹感覺神經和中樞神經,以及膽堿能神經和呼吸中樞,對心臟迷走神經也產生興奮,并毒害心肌細胞,此外,還有發汗作用。
烏頭堿中毒,在低劑量時,會表現為口舌麻木、頭暈、惡心、嘔吐、心悸、心律失常等,嚴重時,就會威脅生命。烏頭堿中毒主要是對心臟產生損害,通過興奮迷走神經和對心肌的直接損害,引起多種心律失常及傳導阻滯,以室性早搏為多見。還會引起腦水腫、肺水腫等多種并發癥,引發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出現烏頭堿中毒,要立即送院洗胃,并進行對癥搶救。送晚了,后果會相當嚴重。
烏頭堿中毒頻發,與草藥本身的成分相關,但是,更重要的是炮制方法。有研究表明,超過90%的煎煮不當,會導致附子中毒。民間的簡單煎煮,與正規的中藥炮制,是完全不同的。中藥炮制,講究的是減毒增效,其方法繁雜,僅以傳統的雷公炮制法為例,就有17種類別。以附子為例,炮制品有黑順片、白附片、炮附片、淡附片等4種,每種都有嚴格的工序。比如在道地產區,附子會經過膽巴浸泡、浸漂煮制、剝皮、切片、漂洗、蒸制、干燥等流程,才能達到解毒增效的要求。您從野地里挖幾顆草,洗洗泥,就泡到酒里,那能不出事嗎?
您可能會說,買回炮制的草藥泡酒,就應該沒事了吧?錯啦。同樣有風險。咱們還以附子為例,看看其復雜性吧。附子,通常入藥時是要先煎的。就是說,要先行煎煮,而且要久煎,煎煮時間如果控制不當,仍然會造成中毒。通常是要先煎1到3小時,口嘗不麻,才能與其他藥物同煎。您需要明白,中藥炮制,在以往是門技藝,在如今是門學問,是專業要求極高的事兒。您弄來個偏方,那上邊是不會教您具體炮制操作的,就是寫了,您也未必能掌握,因為炮制講求藥理,還需要經驗。因此,為了安全,還是別冒風險亂泡、亂喝藥酒吧。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清風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