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 藥學部 蔡澤芳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登高來到那山岡,采摘貝母治憂郁。
女子善懷,亦各有行。女子心柔善懷戀,也自有其主張。
許人尤之,眾稚且狂。許國眾人責難我,實在狂妄又稚愚。
《詩經·國風·鄘風·載馳》
母國有難,卻未有人施援手。許穆夫人憂心故國,揮鞭駕車欲回國,卻受到許國的阻攔。內心憂傷、失望、憤怒的郁結心情無法排解,只能尋“蝱(máng)”解郁。
詩中的“蝱”,便是臨床常用的中藥——貝母。現代中國藥典收錄的貝母類藥材多樣,有土貝母、川貝母、平貝母、伊貝母、浙貝母、湖北貝母,但臨床應用多以川貝母、浙貝母為主。先秦時期,貝母不分“川”、“浙”,統稱貝母,療郁結之疾。而到了明末以后,二者才慢慢地被區分出來,功效也開始有了明確地區分。
也許你不了解““蝱”和貝母,但是你一定聽過大名鼎鼎的“川貝”枇杷膏,川貝就是其中一味重要的藥。
川貝母姓“川”,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甘肅等地,品質較優,被奉為道地藥材。川貝母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太白貝母或瓦布貝母的干燥鱗莖。
而浙貝母姓“浙”,更靠近江浙一帶,主要分布于江蘇、浙江、安徽、湖南等地。浙貝母為百合科植物浙貝母的干燥鱗莖。
川貝母
浙貝母
川貝母和浙貝母都可以化痰止咳、散結消癰,用于咳嗽、乳癰、肺癰、瘰疬等病癥。
如果說川貝母長于安內、以扶正為主,那么浙貝母長于攘外、更偏于祛邪。
川貝母性微寒而甘,以甘味為主,比浙貝母潤,偏向于慢性的肺虛久咳之癥,它的藥性較溫和,氣味不濃,更適合老年體弱者服用。
浙貝母的苦寒之性較強,以苦味為主,清降開泄之力大,對急性的外感風熱或痰熱郁肺之咳嗽有奇功。體質較佳的小兒、青壯年,最好選擇浙貝母。
由于川貝母的產量低故價格較高,而浙貝母產量大價格較低,川貝的價格是浙貝的十倍之多。很多人在用貝母就會進入“價高效高”的誤區,二者并不是簡簡單單的價格區別,還需細細辨證。簡單地說,我們可以總結為:
川貝母潤肺,偏于治療慢性的燥痰、熱痰
浙貝母苦泄,偏于治療急性的熱痰、痰郁
所以,川貝和浙貝很有區別的必要,它們就如許穆夫人的雙面,憂思母國的細膩情感如川貝一般溫潤,力挽母國危機的氣勢卻如浙貝一般苦寒力強。
雪梨1個,冰糖25g,川貝母7-8粒。
制法
功效
主要用于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等病癥。
使用注意
1、川貝母、浙貝母都是咳嗽的良藥, 但并非適用于所有的咳嗽患者。無論是哪種貝母,都屬于苦寒之品,只適用于痰熱咳嗽。相反,如果是咳嗽有痰白、帶泡沫,或者咳嗽痰多、面浮腫的寒痰、濕痰的人,都是不適用的。
2、因貝母反烏頭,故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
審稿專家: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李巧容、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胡松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愿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