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第580條第二款的規定,如果非金錢債務合同,存在不適用強制履行的情形,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根據違約方的請求,也可以終止合同權利義務關系,即違約方也有權解除合同。這種規定,與過去《合同法》中只有非違約方才有權解除合同的規定,是一個較大的突破,對于“九民會議紀要”第48條,則可以看作是一個承繼。
過去《合同法》第110條僅規定了三種情況下,違約方可以拒絕繼續履行,但如果非違約方不主張解除合同時,違約方并沒有合同解除權,也就是說,在我們上一篇文章所講的三種例外情形下,守約方想要繼續履行,法律不支持;違約方想要解除,也沒有法律依據。這就會導致合同僵局的出現:只要非違約方不行使合同解除權,合同權利義務關系就始終懸而未決,不能終止,也不能履行。因此,本次《民法典》第580條在《合同法》第110條的規定上,增加了第二款,即賦予雙方當事人合同解除權,即違約方也可以主張解除合同了。
不過對于違約方解除合同,仍然是有嚴格的限制條件的,包括違約方主觀上不是惡意違約,客觀上繼續履行對違約方顯示公平,守約方拒絕解除違反了誠信原則。在此情形下,如果任由守約方拒絕解除合同,可能造成雙方利益嚴重失衡,因此違約方可以通過提起訴訟或申請仲裁的方式訴請解除。此外,違約方雖有權解除合同,但仍應依法承擔違約責任,不因其主觀無惡意,客觀利益失衡等原因影響違約責任的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