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墨
他們三位“神童”,謝彥波比較特殊,之所以說他特殊,還得從他小時候說起。通常情況下,我們眼中的“神童”,應該是屬于早慧的那種,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孩子2歲識多少字,4歲看了多少書。可是,謝彥波恰恰相反,由于他性格內向,不愛說話,6歲時說話還不熟練。
按理來說,謝彥波不應該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他的父親是一名教師,母親是一名醫生,讓人怎么也想不通。其實,謝彥波1歲那年,因為父母工作比較忙,沒有時間照看他,就被父母送到鄉下和奶奶一起生活了幾年,直到要上學時,才回到父母身邊。
回到父母身邊的謝彥波非常靦腆,與父母有一種陌生感,平時不愛說話,甚至連第一人稱“我”也不會用。如果餓了就說;“彥波要吃飯!”為此,他的媽媽嘆氣說:“這孩子,像個榆木疙瘩,長大準沒出息!”
謝彥波上小學后,開始時的表現令老師很失望,老師提問他,他也不回答,仍然不喜歡說話。為此,老師把他在校的情況告訴了家長。后來,他的爸爸想了個主意,給她講了《木偶奇遇記》的故事,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謝彥波問道:“小木偶遇到那么多麻煩事,為啥臨走前不問問大人呢?”爸爸說:“因為它不愛說話,所以就沒跟大人打招呼。”
也就是從爸爸講了這個故事以后,他變得要比以前活潑了。就在他上二年級時,有一天,爸爸檢查他的作業,發現他竟然在做高年級數學題。爸爸感到很驚訝,于是他說:“五年級班里上課,我在一旁聽了一遍就會了!”
這時,謝彥波的爸爸覺得兒子不一般,接受知識的能力非常強。從那以后,他開始輔導兒子自學。別看謝彥波年齡不大,自我管理能力還很強,每天什么時間起床,都完成哪些任務,都做了計劃,并且堅持執行,休息時,就到外面玩滾鐵環。
就這樣,他在上小學期間,就學完了高中的數理化,并且開始鉆研大學的解析幾何和微積分,還參加了長沙市高中生數理化競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小學剛剛畢業的他,因此出名了。中科大有關人員知道這一情況后,派專人對謝彥波進行面試,結果發現他掌握的知識已經達到高中畢業水平,所以決定錄取他進中科大少年班。
中科大第一屆少年班合影
謝彥波也成為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8級第一屆少年班學生,當年他才只有11歲。后來,在中科大流行這樣一個傳說,說的是謝彥波滾動一只鐵環去報到。這也充分說明他當時就是一個孩子,雖然學業上達到高中畢業水平,但心智還不成熟,甚至還需要有人照顧,根本不符合一名大學生應有的年齡特點。
即使這樣,謝彥波學業上還很順利。15歲到中科院讀物理學碩士,18歲又師從中科院周光召院士讀博士。大家原以為他20歲就能獲得博士學位,但讓人沒想到的是,由于他沒能和導師處理好關系,博士學位沒有拿到手,但一路順風順水的他并不甘心,轉而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讀博。師從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的菲利普·安德森教授學習。
菲利普·安德森
但是,他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讀博仍然不是很順利。就在他要畢業時,和導師關系僵化,因為博士論文一直通不過,最終還被意外遣返回國,博士學位仍然沒有獲得。這讓謝彥波十分沮喪,之后以碩士身份入職中科大,成為一名老師。接下來又娶妻生子,過上平淡的生活。最終沒能取得更為突出的成就。
回顧謝彥波的成長經歷,我們在承認他是“神童”的同時,也不得不看到“神童”背后帶給我們的思考。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人的成長是有秩序的?!吧裢钡呐囵B就等于打亂了他的成長節奏,這不符合人的正常成長規律,從長遠來看,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蔡元培先生在辭去北大校長時寫過這樣一句話:“殺君馬者道旁兒?!币簿褪钦f,殺你馬的人,就是給你馬鼓掌的人。由于旁觀者的過分厚愛和期待,才讓駿馬奔跑到超出極限而死亡。
所以,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雖然作為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但也不應該拔苗助長,剝奪孩子的童年時光,否則不利于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正常的情商,會影響孩子后來的發展。
其次,父母不管工作多忙,孩子最好還是由自己來帶,親子關系的培養從小就應該開始。心理學家李玫謹教授說:
人在幼年需要心理撫養,在0-12歲這個階段,是孩子最重要的依戀階段,所以這個心理撫養必須要父母去做。
我們從謝彥波的童年成長經歷來看,如果他一直在父母身邊,可能就不會出現6歲說話還有問題,性格靦腆內向。從鄉下回來后,他和父母還有一種陌生感。由此可見,孩子在父母身邊長大是何等的重要,因為父母給孩子的教育和影響,其他人是無法取代的。親子關系從小建立的不好,家長對孩子后續教育也容易出現問題。
最后,家長教育孩子要有策略和方法,不能因為孩子一時表現不佳,就非打即罵,教育孩子要像對待一株幼苗一樣,小心呵護,用心培養。
心理學家認為,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教育孩子的方法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影響。事實上,70年代,作為父母教育孩子多數都采用非打即罵的方式。我們都應該有這樣的體會,但是,謝彥波的父親在教育引導他時,卻回避了這個問題,通過講故事明道理的方法,讓謝彥波領會到了應該活潑開朗愛說話。
總之,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都會有很多個選項,選擇哪一項取決于父母,選對了會對孩子產生積極的教育效果,選錯了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傷害。
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