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每天接收精彩內容、看到不一樣的科普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類不僅外部容貌出現了明顯的衰老,內部器官功能也逐漸降低。
其中,大腦神經的退行性變是一個顯著的表現。大腦如同生銹的機器運轉放緩,長此以往會出現癡呆等特征。
老年癡呆癥的發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其可怕性甚至超過癌癥。
一旦患上這種疾病,其進程便不可逆轉,并且患者平均壽命只有五到九年的壽命。
如今老年癡呆部分原因被揪出,這3種錯誤吃飯習慣你都清楚嗎?
你了解老年癡呆嗎?
盡管人們對老年癡呆并不陌生,但真正了解它的人卻并不多。
數據顯示,全球約5500萬人患有老年癡呆,而且這一數字上升趨勢顯著。
值得注意的是發展中國家老年癡呆患病率明顯高于發達國家。
人一旦患上老年癡呆癥,會逐漸出現記憶障礙,并且大腦和神經的損傷是不可逆的。
因此有人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于近在眼前猶如隔世。
對于老年癡呆癥的家屬來說,這種感受更為深刻。因為一旦患上老年癡呆癥,就需要有人長期陪伴照顧,而且相守多年的人,會漸漸忘記至親的名字。
老年癡呆這種疾病,單從名字解讀似乎與年齡有著密切的關系。實際上隨著年齡的增加,患病的風險確實有所加強。
研究顯示65歲老年癡呆的患病率約為6%,而85歲之后患病率高達30%。其中女性的患病率要遠遠高于男性。
目前,我國存在的老年癡呆患者數量約有1507萬,其中男女比例約為1:3。
與此同時,研究顯示老年癡呆與遺傳同樣存在著密切關系。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老年癡呆,那么其他成員患病風險會明顯高于普通人群。
然而,需要強調的是,盡管遺傳因素在老年癡呆的發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該病并非簡單的遺傳病。
除此之外,老年癡呆的病因還涉及多種因素。其中腦變性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都會導致老年癡呆。
此外最新的研究發現,老年癡呆與吃飯習慣也存在一定的關聯性。
影響患病的3種吃飯習慣
老年癡呆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腦部疾病,因此應該盡早采取預防措施。其中,有三種吃飯習慣可能會增加患老年癡呆風險。
1.攝入過多的鹽
根據多項研究,攝入過多的鹽可能會導致血管壓力上升,神經元過度活躍。
久而久之,大腦便會出現缺氧癥狀,勢必會對腦部組織造成損傷。認知能力隨之下降,患老年癡呆的風險大大增加。
長期攝入過多的鹽還可能增加高血壓的風險,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誘因便是高血壓。心血管受損,最終會造成大腦組織損傷,最終也會增加患老年癡呆的風險。
2.食用含有重金屬的食物
大量研究已經證實,經常攝入鋁和汞等重金屬的食物,會直接損害大腦細胞。
此外攝入量的多少與智力衰退的發生率呈正相關,也就是說吃的重金屬食物越多,老年癡呆的患病率越高。
在日常生活中,受污染的水源養殖出來的海鮮屬于含有較高重金屬的食物。因此為避免攝入過多的重金屬,建議在購買食物時選擇正規途徑。
3.暴飲暴食
最新研究顯示,30%-40%的老年癡呆患者都具有長期不加節制飲食的習慣。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無需為溫飽問題而擔憂,但暴飲暴食的現象也隨之出現。
過度飲食會導致體重超標,從而增加中老年時期出現三高問題的風險。
這會嚴重影響腦血管的健康,從未增加老年癡呆的患病風險。物極必反,身體過瘦也對腦部健康不利。
因此為保持身體健康,中老年人應將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并合理飲食,避免過量進食。
早期老年癡呆有哪些癥狀?
由于對疾病的認知不足,許多患者錯過了早期診斷和治療的黃金時機。對于這些問題,越早發現和治療,效果就越好。
因此,如果發現老年人出現以下癥狀,應及時帶他們去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
1.記憶力減退,無法記住近期發生的事情
比如剛說完的話或剛做過的事情,但不會忘記以前發生的事情。
2.語言表達能力下降
無法正確稱呼熟人或說出認識的字,說話時表達不清。
3.情緒波動較大
此時老人會出現焦慮情緒,且情緒波動較平時更加強烈。比如情緒低落、焦慮、易怒等。
結語
家里如果有老人,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留意老年人的情緒、行為等方面的變化,一旦發現異常應引起重視。
預防老年癡呆癥除了積極進行抗衰老活動和多做有益智力的活動之外,還應改正生活中的不健康吃飯習慣。
只有這樣,才能預防老年癡呆不期而至。對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