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一盞茶的時光 圖片來源于網絡
▼
當你覺得入口的茶過于苦澀時,對方就回你一句,“不苦不澀不為茶”。為什么茶的本性就是苦澀?為什么有些茶的身上卻沒有“苦澀”的影子呢?到底,孰為真?孰為假?
茶為什么一定是苦澀的?
茶的苦,是由茶單寧、咖啡因花青素等內含物質所綜合產生的一種基本味道。
茶的澀,是源于茶單寧、多酚類等化合物質產生的一種對皮膚有收斂性的感覺。
不苦不澀不為茶,主要是因為咖啡堿,茶多酚,氨基酸等等是茶內含物質的主要成分。而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就是茶單寧。當茶的苦澀味化掉時,收斂性會呈現生津的感覺。這是含有豐富茶單寧的體現。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茶自然是會苦澀的。
那為什么有些茶不苦不澀呢?
從品飲的經驗來看,有些茶是真的不苦不澀,反而還帶著一種甜柔。它就是某些山頭的古樹茶。喝了,不僅沒有饑餓感,還有一種腹飽感。原因是它所含有的內含物質比較豐富多樣,并非不苦不澀,只是其含有的多糖物質或氨基酸比較多,蓋過茶單寧的風頭。
苦澀,并不代表著茶品質差。
但你要學會判斷。
茶的苦澀后,會有兩種不同的情況,第一種是苦澀感化得比較快,第二種是苦澀感遲遲化不掉。
第一種,苦澀感化得比較快的,其回甘也是非常快的,而且持久。這種事情,一般發生在比較好的大樹茶身上。
第二種,苦澀感遲遲化不掉,其回甘也是非常慢的,而且不持久。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臺地茶的身上。其實,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這個苦澀并非源自茶的本身,而是來自農殘。
苦,澀,收斂性,回甘,看似是4種不同的體感。其實它們之間是相伴相生的。茶中產生澀感的物質,往往帶有苦味,如茶單寧。所以,不苦不澀不為茶。
苦澀物質的厚與薄,間接決定了口腔的收斂性,澀感比較好的茶,收斂性較好,回甘生津的速度也較快。反而,亦然。
當然,還有一種苦澀感看似很強烈,可,遲遲不化。這種苦澀對茶本身來講,是一大敗筆。當澀感化不掉,口腔中就不會出現收斂性,更不會有回甘。所以,換個角度來講,這是,造成苦澀的,不是茶單寧。
那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