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應該如何正確治療功能性便秘呢?
01
一般治療
(1)功能性便秘患者應保證攝入充足水分以及足夠的膳食纖維。
推薦成人每天1.5~2.0L的液體攝入。成人膳食纖維的推薦量是每天20~30g,推薦患者“小劑量開始和緩慢增加”的策略。
適量食用能潤腸通便的食物,如芝麻、蜂蜜、甜杏仁等。
(2)適度運動可改善便秘。有規律的有氧運動可以幫助緩解便秘,有利于腸道氣體排出,改善腹脹。
可適當進行如揉腹、提肛運動、步行、慢跑、太極、八段錦等。以上運動對久病臥床、運動量少的老年患者更有益。
(3)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結腸運動在晨醒和餐后時最為活躍,建議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h內嘗試排便,排便時集中注意力,減少外界因素的干擾。
02
藥物治療
(1)容積性瀉藥(膨松藥)
通過滯留糞便中的水分,增加糞便含水量和糞便體積,促進腸道蠕動,從而起通便作用;主要用于輕度FC患者,服藥時應補充足夠的液體。
常用容積性藥物包括歐車前、聚卡波非鈣、非比麩等。
(2)滲透性瀉藥
滲透性瀉劑產生的腸腔內滲透壓梯度可促進水和電解質分泌,從而降低糞便的硬度、增加糞便體積,繼而促進腸道蠕動。
藥物包括聚乙二醇、不被吸收的糖類(如乳果糖、拉克替醇、甘露醇)和鹽類瀉藥(如硫酸鎂、檸檬酸鎂、磷酸鈉和磷酸氫二鈉)。
過量應用鹽類瀉藥可引起電解質紊亂,老年人和腎功能減退者應慎用。
(3)促動力藥
作用于腸神經末梢,釋放運動性神經遞質、拮抗抑制性神經遞質或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增加腸道動力,對慢傳輸型便秘有較好的效果。
(4)鳥苷酸環化酶C(GC-C)激動劑
藥物利那洛肽可激活GC-C,促進腸腔內液體分泌,加快腸傳輸。利那洛肽主要作用于消化道,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全身不良反應較小。
(5)回腸膽汁酸轉運抑制劑
Elobixibat是一類高選擇性回腸膽汁酸轉運抑制劑,常見不良反應為劑量依賴型腹部絞痛和腹瀉。目前在北美進行elobixibat I期臨床試驗來驗證其對慢性便秘和IBS-C患者的療效。
(6)灌腸藥和栓劑
灌腸藥和栓劑可通過肛內給藥,潤滑并刺激腸壁,軟化糞便,使其易于排出,適用于糞便干結、糞便嵌塞患者臨時使用。便秘合并痔者可用復方角菜酸酯制劑。
(7)微生態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