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下面音頻播放
來自大提琴工作室保定
最近可能是太忙了,小編一直也沒留意家里的陽臺的茉莉花,開了許多。這個季節是茉莉花盛開的旺季,當一股清香沁入心脾,周身的燥熱添了一絲清涼,不覺沉醉于茉莉的世界。正如南宋詩人劉克莊的一首詩詞“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猶覺玉肌涼”。不禁贊嘆,“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夸……”
茉莉花歷史
最早關于《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流傳于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調各異,但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這些民歌以江蘇的《茉莉花》流傳最廣、影響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文藝兵何仿記錄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區一位民間藝人那里聽到的民歌版本《鮮花調》,后將原詞中三種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修改為一種,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點,對歌詞的順序也做了調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將其他一些歌詞改為老少咸宜的語句。之后這首茉莉花才逐漸在中國流傳開來。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