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詞牌故事
《洞仙歌》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調名。傳說此調為呂洞賓所作,原用以詠洞府神仙。蘇軾曾作《洞仙歌》,自序云:“仆七歲時,見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歲。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云”。
話說前蜀滅亡后,后唐兩川節度使孟知祥自立稱帝,但不久就死了,其子孟昶繼位。孟昶非常好色,他廣征蜀地美女以充后宮,妃嬪之外另有十二等級,一日無美女就悶悶不樂。有太監在青城物色到一位姓費的絕色美女,孟昶非常喜歡,封為慧妃。費慧妃不僅生得冰肌玉骨,粉面櫻唇,嬌艷動人,而且“幼能文,尤長于宮詞”。世傳《花蕊夫人宮詞》100多篇,其宮詞描寫的生活場景極為豐富,用語以濃艷為主,但也有清新樸實之作,如下面這首宮詞,就寫得十分生動活潑,富有生活情趣:
三月櫻桃乍熟時,內人相引看紅枝。
回頭索取黃金彈,繞樹藏身打雀兒。
費慧妃喜歡芙蓉花和牡丹花,孟昶特地為她修了一座牡丹苑,并下令在城墻上種滿芙蓉花,連百姓也要家家栽種。每到芙蓉花開時節,成都城中花團錦簇,燦如朝霞,花香濃郁,因此成都也被稱為“錦城”、“蓉城”。一天,孟昶帶著費慧妃登城飲酒賞花,他望著花叢中的美人,感慨的說:你真美呀!這芙蓉不足形容你的柔媚,這牡丹不足以形容你的明艷,朕封你為“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別出心裁地用龍腦粉末涂抹在白色的絹扇上,一搖扇子香風撲面。有一次她與孟昶登樓望月,不小心絹扇墜落地上被人撿走了,蜀人爭相仿效此扇,并取名為雪香扇。為了避暑,孟昶在摩河池上建筑水晶宮殿,宮里備下鮫綃帳、青玉枕,鋪著冰簟,疊著羅衾,夜夜與花蕊夫人在此逍遙。這晚孟昶喝醉,坐在水晶殿前紫檀椅上,見倚閣星回,玉繩低轉,看著花蕊夫人冰肌玉骨,粉面櫻唇,嬌艷動人。不禁詩興大發,乃倚唐《洞仙歌》曲調,填新詞一首,花蕊夫人嬌聲彈唱: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倚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這首詞本已亡佚,后來蘇東坡根據孟昶宮人的唱詞的基礎上重填。
就在孟昶與花蕊夫人醉生夢死之時,宋太祖趙匡胤在開封北的陳橋驛“黃袍加身”,取代后周而君臨天下,國號宋。隨后命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率軍六萬向蜀地進攻,十四萬守成都的蜀兵竟不戰而潰。孟昶對花蕊夫人說:“我父子以豐衣足食養士四十年,一旦遇敵,竟不能東向發一矢!”孟昶不得不自縛出城請降,王全斌出兵僅六十六天后蜀就被滅亡?;ㄈ锓蛉撕兔详票谎航膺M京。在途經葭萌關驛站時,花蕊夫人感慨萬千,揮筆在驛站的墻壁上題了一首《采桑子》:
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三千宮女皆花貌,共斗嬋娟。髻學朝天,今日誰知是讖言。
原來,孟昶曾親譜“萬里朝天曲”,令花蕊夫人按拍而歌,他們還以為是萬里來朝的佳讖,因此百官競執長鞭,自馬至地,婦人竟戴高冠,皆呼為“朝天”。后來孟昶的另一個妃子李艷娘入宮,喜歡梳高髻,宮人都學她以邀寵幸,喚作“朝天髻”。誰知道卻是萬里前往汴京見宋主,萬里朝天的讖言卻是降宋的應驗,真是可嘆!
到了汴京,宋太租假意安撫孟昶,封他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秦國公,孟昶及其家人入宮謝恩,宋太祖見到蜀國第一美人,果然腰似弱柳,眉含遠山,唇若朱涂,名不虛傳。七天后,孟昶莫明其妙地暴疾而終,孟昶之母為兒子的請降而覺羞愧,絕食而死。于是宋太祖把花蕊夫人接入宮中,得知花蕊夫人能詩,便要她即席吟詩?;ㄈ锓蛉顺了计?,再啟朱唇,題了一首《述亡國詩》: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這首詩表現了花蕊夫人對誤國者的痛切之情和亡國的沉痛,個性色彩鮮明。宋太祖有感于花蕊夫人的故國之思和才情,不久封花蕊夫人為貴妃,每日退朝必到花蕊夫人那里飲酒聽曲。一日,趙匡胤率親王和后宮在后苑宴射,趙匡胤舉酒勸趙光義。趙光義答道:“如果花蕊夫人能為我折枝花來,我就飲酒。”趙匡胤命花蕊夫人折花時,趙光義引弓將她射死,隨后流淚抱著趙匡胤的腿說:“陛下方得天下,宜為社稷自重,遠離酒色!”趙匡胤雖心中不快,卻沒有責怪他,而是“飲射如故”。
二、詞牌格律
《洞仙歌》也稱《洞仙歌令》、《羽仙歌》、《洞仙詞》、《洞中仙》、《洞仙歌慢》。正體八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韻。前片第二句是上一、下四句法,后片收尾八言句是以一去聲字領下七言,緊接又以一去聲字領下四言兩句作結。
蘇軾《洞仙歌·冰肌玉骨》
中平中仄,仄中平平仄(韻)。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中仄平平仄平仄(韻)。
水殿風來暗香滿。
仄平平,
繡簾開,
中仄平仄平平,
一點明月窺人,
平中仄,
人未寢,
中仄平平中仄(韻)。
攲枕釵橫鬢亂。
中平平仄仄,
起來攜素手,
中仄平平,
庭戶無聲,
中仄平平仄平仄(韻)。
時見疏星渡河漢。
仄仄仄平平,
試問夜如何?
仄仄平平,
夜已三更,
平中仄、
金波淡、
中平中仄(韻)。
玉繩低轉。
仄中仄平平仄平平,
但屈指西風幾時來?
仄平仄平平,
又不道流年
仄平平仄(韻)。
暗中偷換。
三、詞牌聲情
《洞仙歌》調兼入中呂、仙呂、般涉三調,音節舒徐,極駘宕搖曳之致。
●柳永《洞仙歌·佳景留心慣》
佳景留心慣。況少年彼此,風情非淺。有笙歌巷陌,綺羅庭院。傾城巧笑如花面。恣雅態、明眸回美盼。同心綰。算國艷仙材,翻恨相逢晚。
繾綣。洞房悄悄,繡被重重,夜永歡余,共有海約山盟,記得翠云偷翦。和鳴彩鳳于飛燕。間柳徑花陰攜手遍。情眷戀。向其間、密約輕憐事何限。忍聚散。況已結深深愿。愿人間天上,暮云朝雨長相見。
●蘇軾《洞仙歌·詠柳》
江南臘盡,早梅花開后,分付新春與垂柳。細腰肢自有入格風流,仍更是、骨體清英雅秀。
永豐坊那畔,盡日無人,誰見金絲弄晴晝?斷腸是飛絮時,綠葉成陰,無個事、一成消瘦。又莫是東風逐君來,便吹散眉間一點春皺。
●黃庭堅《洞仙歌·月中丹桂》
月中丹桂,自風霜難老。閱盡人間盛衰草。望中秋、才有幾日,十分圓,霾風雨,云表常如永晝。
不得文章力,白首防秋,誰念云中上功守。正注意,得人雄,靜掃河山,應難縱、五湖歸棹。問持節馮唐幾時來,看再策勛名,印窠如斗。
●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永夜閑階臥桂影。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螀,神京遠,惟有藍橋路近。
水晶簾不下,云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投曉共流霞傾盡。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傾。
●李元膺《洞仙歌·雪云散》
雪云散盡,放曉晴池院。楊柳于人便青眼。更風流多處,一點梅心,相映遠,約略顰輕笑淺。
一年春好處,不在濃芳,小艷疏香最嬌軟。到清明時候,百紫千紅,花正亂,已失春風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紅自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