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有一種說法是:“快樂和幸福是錢買不到的。”那么快樂和幸福分別是什么意思?物質的豐富能帶來它們嗎?
“快”是形聲字。小篆從心(表示與人的內心有關)。《說文解字》:“快,喜也。”“快”的本義為歡喜、高興。如韓愈《與少室李拾遺書》:“若景星鳳皇之始見也,爭先睹之為快。”成語“先睹為快”即出于此,意思是以能盡先看到為快樂。形容盼望殷切。
引申指舒服。如“身體不快”。又引申指稱心的。成語“乘龍快婿”形容如意女婿。又引申指動作迅速。如陸游《寄黃龍升老》:“快哉天馬不可羈。”又引申敏捷、靈敏。如“眼疾手快”。又引申指鋒利。如“快刀斬亂麻”。用作副詞,表示將要。如“天快黑了”。
“樂”是象形字。甲骨文的字形表示在木的上面有兩股絲質的琴弦,像古代的琴。金文字形在中間加“白”,像調弦之器。《說文解字》:“樂,五聲八音總名。”
樂字的甲骨文
“樂”的本義為樂器,讀作yue。音樂使人愉快,所以又引申為快樂,此時讀作le。不僅音樂能愉悅人的心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也能使人快樂,所以又引申出對某事甘心情愿之意。如“樂此不疲”、“樂善好施”。
作動詞時,讀yao,意為喜好。如《論語·雍也》:“知(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幸”是會意字。小篆從夭(頭屈下來,表不直),反屈為直的意思。《說文解字》:“幸:吉而免兇也。”意思是:幸,意外地得到好處而免去災禍。
幸字的小篆
“幸”的本義為意外地得到好處而免去災難。如“幸免于難”、“幸虧”。又引申為幸運、幸福。古人常說“幸也”,意思就是幸運、幸福。又引申為高興。如“幸災樂禍”。古時候又指皇帝親臨。如“臨幸”。
“福”是會意字。甲骨文左為祭壇,右為雙手捧著酒壇之形,指拿酒祭神,祈求幸福的意思。《說文解字》:“福,祐也。從示。”意思是:福,(神明)降福保佑。從示。
福字的甲骨文
“福”的本義是求福。后來作名詞,與“禍”相對。如《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引申指保佑。如《左傳·莊公十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又引申指行禮致敬。如《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四回:“馬老爺才趕過來作揖,瞿太太也只得福了福。”“福”還可以用在書信中,表示良好的祝愿。如“福安”、“福體”。
官場現形記
由此可見快樂是身心愉快的意思。而幸福則是神明保佑,天上會掉餡餅,災禍可以意外免除的意思。通俗的說,幸福就是運氣好,走運的意思。那么各位看官認為快樂和幸福,錢可以買得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