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
(原文 賞析)
[宋]柳永
誦讀:衛東
朋友你好,我是衛東。今天要賞析的作品,是柳永的《蝶戀花》。
這里又一次出現了《蝶戀花》的詞牌名。在宋詞中,詞牌是詞的格式名稱。宋詞的格式和唐朝的律詩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但詞卻有一千多種格式。詞最初是伴曲而唱的,而曲子都有一定的曲調,詞牌,就是曲調。詞人們要么按詞制調,要么依調填詞,只是宋朝以后,隨著宋詞的不斷壯大和發展,人們往往是根據曲調來填詞。隨著詞牌與詞的內容逐漸剝離,它就作為文字、音韻結構的一種定式而成為宋詞的重要組成部分。水調歌頭、蝶戀花、如夢令、沁園春等,都是我們熟知的詞牌名,也就是宋詞作者們常常用來填詞的曲調。
說完了詞牌相關的知識,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上一期節目,我提到柳永擅長寫羈旅之情,今天這首《蝶戀花》也同樣飽含漂泊之意。詞的上闕寫景,描繪春愁。危樓、煙草、憑欄,都是宋詞中常見的描繪春天和離愁的意象。但柳永的妙處就在于他自己一直不說他的春愁到底是什么。直到詞的下闋抒情,才曲徑通幽,在結尾處表白自己是為了相思而愁,給人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回味。此時再回頭看上闕描寫的景物,則倍增其愁。
其他人在描繪春愁時是要努力擺脫春愁,柳永和這些人不同,他為了相思之人,心甘情愿地被春愁折磨,哪怕日漸消瘦,哪怕形容枯槁,也無怨無悔,至死不渝。
所得,柳永的才華并沒有因為政治抱負無法實現而被埋沒。在他生活的年代,他就是流行歌壇的“教父不過,讓柳永衣帶漸寬的,也許不是哪個具體的戀人、朋友,而是他漂泊一生,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可惜他終生也沒遇到伯樂,窮困潦倒,就連死后,也是妓女們自發籌錢為他安葬的。命運的奇特之處就在于,有所失的人生其實也常常有”。歌妓們之間廣泛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兩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見,愿識柳七面。”這樣的瘋狂與熱情,大概不亞于今天我們常說的“腦殘粉”吧。
傳說,金國對宋朝的入侵,也和柳詞密不可分。柳永在他的《望海潮》一詞中,用生動的筆法,將杭州的繁華一一鋪陳于筆下,以至于金國的海陵王完顏亮聽到以后,立刻就被“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所吸引,于是才有了南侵的意圖。傳說雖然未必是真的,但柳詞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柳永雖然被仕途拋棄,但“奉旨填詞”的他卻擁有了比別人更高的文學成就。他本就博學多識(shí)、精通音律,再加上這一生的特殊經歷,對離愁、苦悶的感觸,自然也比一般人深刻,而這些對于他的宋詞寫作,都變成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正是經由他手,宋詞從過去不登大雅之堂的“詩余”,逐步拓展到成為記錄宋代生活和歷史的重要文學體裁。無論是繁華的杭州,還是市井的戀情,都在柳永的創作中逐漸得到發展和開拓。與此同時,因為精通格律,柳永還大力開拓慢詞,在詞的格式上也有重要貢獻。
清代紀曉嵐說,“詩當學杜詩,詞當學柳詞”,大概就是說柳永和杜甫一樣,通過文學作品紀錄民生百態,而不只是表達上層文人的愛恨情仇。雅俗共賞,才是宋詞的最高境界。
人間難得無悔。只是柳永的執著之所在,直到生命盡頭也未能如愿。但人的活法兒從來不止一種。不管你在什么崗位,經歷怎樣的故事,在暮然回首時,愿你能像柳永一樣“衣帶漸寬終不悔”,選擇自己要走的那條路。只要不斷努力,就算是“有意栽花花不開”,也終會“無心插柳柳成蔭”。衛東祝你晚安!
撰稿:熊曉曉
本期配樂剪輯自:
林海《讓愛》《傷》
陳悅《江月初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