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阿爾茨海默病會對記憶和認知至關重要的神經元發起緩慢攻擊。但是為什么衰老大腦中的這些特殊神經元如此容易受到疾病的破壞,而其他神經元卻保持著可塑性呢?
耶魯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前額葉皮層中易受影響的神經元在鈣儲存方面會出現“滲漏”,這種鈣儲存的破壞反過來導致磷酸化或修飾的tau蛋白的積累,從而導致大腦中的神經原纖維纏結,這是老年癡呆癥的一個標志。
相關研究發現公布在4月8日Alzheimer's & Dementia(The Journal of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雜志上。
研究表明,這些變化發生緩慢,經過多年的積累,可以在非常老的猴大腦神經元中看到,研究人員報告說:“隨著年齡的增長,鈣信號的改變與具有更高認知能力的神經元的早期tau病理有關。”
這些脆弱的神經元面臨另一個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們往往會失去鈣信號的關鍵調節因子,一種叫做鈣結合蛋白的蛋白質,它能保護神經元免受鈣超載的影響,并且在年輕個體的神經元中含量豐富。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神經元面臨雙重打擊,過度的鈣泄漏會引發毒性作用,文章作者Amy Arnsten說:“除了保護劑鈣結合蛋白的水平降低之外,前額葉皮層的神經元需要相對高水平的鈣來執行認知操作,但鈣必須受到嚴格的調控。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調節功能喪失,神經元變得容易受到tau病理和變性的影響。”
“了解這些早期病理變化可能提供延緩或預防疾病進展的策略,”Arnsten說。
參考文獻:
Age‐related calcium dysregulation linked with tau pathology and impaired cognition in non‐human prim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