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華夏兒女有一個引以為榮的自我稱謂,那便是“炎黃子孫”,“炎黃”二字已經深深地融入了我們華夏兒女的血脈當中,而炎黃其實是中國古代的兩位人文始祖,我們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他們的傳說吧。
在大約四五千年前,我們的中原大地上還沒有國家的概念,而是分布著大大小小上萬個部落,很多部落也會抱團發展,形成部落聯盟。在眾多部落聯盟中,最大的便是神農氏。
傳說神農氏部落的首領炎帝教會了人民從事農業生產(《易經·系辭》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人們吃飽了肚子,卻又發現了新的麻煩,炎帝發現他的部落中總有人會得病,而那個時候,人民得病根本不知道該怎么辦,要么靠自己的體力抵抗,要么只好等死,炎帝內心很是焦急,它決心為人民嘗遍百草,這樣,就可以知道什么是可以吃的,什么是不能吃的;什么是有害的,什么是治病的。(《史記·補三皇本紀》神農嘗百草,始有醫藥。)
而在中原大地的另一邊,一個年輕人的部落正在崛起,他就是軒轅氏黃帝,有一種說法,說黃帝是炎帝同母異父的親兄弟。(《國語·晉語》四說:“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黃帝、炎帝。”)
和炎帝的農耕部落不同,黃帝的部落最早是個游牧部落(《史記·五帝本紀》“邑于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平日里居無定所,遷徙的時候,人們都是背著東西走,非常的累。有一次趕上惡劣天氣,狂風大作,黃帝頭上的草帽都被吹掉了,因為草帽是圓的,掉在地上后像個輪子一樣滾出老遠,他急忙追上去把草帽撿了起來。而滾動的草帽給了黃帝極大的啟發,如果我們做一個架子,再給架子兩邊裝上能滾動的輪子,不就可以用來裝運東西了嗎?回去以后,他就找來木料和工具,根據自己的設想做了一遍又一遍,試了一次又一次,終于做成功了。黃帝造的車樣子很像現在的獨輪手推車。人們為了感謝他的貢獻,因此也把黃帝稱為軒轅。(“軒轅”意思是橫木為軒,直木為轅,在古時候代指車)。
后來,人們在使用過程中又把它改成了雙輪車。慢慢地人們馴服了牛,用它來代替人拉車。從此人們出遠門就有車坐,搬運東西也更加的輕松。(在上古時代,車比馬更為普及。)
黃帝同樣還發明了小舟,有一天黃帝看見水面上飄著很多樹葉,而其中一片樹葉上還爬著一只螞蟻,黃帝興奮的對大家說:“如果有像樹葉一樣能浮在水面上比較大的東西,人呆在上面,不是同樣能在水面上行動嗎?”第二天,大家便找來了一根很粗的樹干,把它放在河里,浮是浮起來了,可是人一爬上去,樹干就開始滾動,人根本呆不住,怎么辦呢?聰明的黃帝決定把樹干中間的一段挖空,人坐在中間,嘿,果然能坐穩了,之后,人們又用木頭做了槳,從此,人們就能在水上自由行動,這就是我國最早的小舟。
黃帝可以說是個不折不扣的發明家和改革家,人們在黃帝的親自操刀和帶領下,造屋子,制衣服,做音樂、打水井,造舟車。并且黃帝的部下隸首創造數學,風后建立軍隊, 倉頡創造文字,黃帝的老婆嫘[léi]祖發明了養蠶。黃帝還和部下岐伯討論病理,做了《黃帝內經》。可以說,炎黃二帝和他們的臣子、后代幾乎創造了上古所有的重要發明,也是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的文明開端。
相信這里,很多朋友會有疑問了,炎帝和黃帝真的有那么厲害嗎?德兒奇想說的是,炎黃由于過去太久遠,而故事來源于人們的口口相傳,其中肯定是有水分的,傳說絕對不等于歷史,但是你不能否定的是每一項發明,在歷史上都是存在的,具體是誰發明了他們,已經無從考證,而這些發明共同構成了中華文明的基石。當我們把這些功勞歸功于炎黃二帝的時候,他們也就不僅僅是兩位部落的首領,他們更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也成為了我們這個民族共同的圖騰。
我非常喜歡紀錄片《黃帝》里的一段話:當歷史變成了傳奇,傳奇不再是一種神話,他的故事成為一個民族,文明的創始。
在今天,每年都有祭祀黃帝大典和祭祀炎帝大典,也是體現了我們對祖先創造華夏文明的尊重。而你們知道嗎?炎帝和黃帝也是經歷了一個由仇人到朋友的關系。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兒呢,我們接著來講。
在黃河流域的中原大地上,神農氏炎帝和軒轅氏黃帝的部落都在不斷擴張和發展,而結果就是他們看上的土地有了重合,兩個部落為了爭奪資源,終于打了起來。他們在涿鹿東南一個叫阪泉的地方打了三仗,頭兩仗,炎帝使用了部落擅長的火攻,加上人多,占盡了優勢,可是在第三仗的時候,黃帝也聯絡了更多的部落,并且這一天,天降大雨,炎帝的火攻無法實施,炎帝失去了威力,黃帝最終戰勝了炎帝。炎帝被俘后,黃帝仍然讓炎帝統領部落,由此炎黃二帝也正式結成了同盟。
這個時候,一個九黎族的部落聯盟越來越強大起來,九黎族的首領名字叫做蚩[chī]尤。據說這個部落聯盟是由蚩尤的九九八十一個兄弟部落組成,他們勇猛善戰,并且已經學會使用銅制的長矛和大刀,武器十分精良(《龍魚河圖》“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獸語人身,銅頭鐵額”。)。
蚩尤見自己的力量已經可以和黃帝抗衡,就去聯絡炎帝,準備幫炎帝報仇,共同奪回中原,但是炎帝見黃帝將中原各部落治理的非常不錯,因此不愿意讓百姓再受戰爭之苦,所以拒絕參與,于是,蚩尤便聯絡了南方的一些部落向中原進軍。
蚩尤的軍隊勇敢強悍,開始時勢如破竹,一直打到了黃帝的老巢涿鹿。涿鹿之戰爆發,而由于戰爭打的非常激烈,也給今天留下了很多神話故事。
相傳,蚩尤的軍隊制造了大霧,大霧彌漫下的戰場,黃帝的部隊迷失了方向,而黃帝則沉著冷靜,在北斗星座的啟示之下,發明了指南車,讓自己的部隊在指南車的指引下沖出大霧,向敵人反擊。
蚩尤見大霧陣被黃帝破了,又出動了他的特種部隊,士兵們一個個裝扮的牛頭馬面,青面獠牙,面目猙獰的狂叫著殺來。黃帝見了,從容不迫,命令將他早已經訓練好的虎、豹、熊、羆[pí]、貔[pí]貅[xiū]等猛獸放出來,那些士兵裝扮的假猛獸,一看到這些真猛獸,立馬就害怕了,一個個嚇得抱頭逃竄,跑的慢的,還成為了猛獸的點心。蚩尤的前隊吃了敗仗,黃帝的主力排山倒海的壓制而來,蚩尤軍抵擋不住紛紛敗退。后來蚩尤也因此戰死。
蚩尤被殺之后,有一種說法,蚩尤的一部分子民開始向南遷徙,成為了今天南方苗族的祖先(《國語·楚語下》'三苗,九黎之后。”)。傳說蚩尤是牛頭人身,而我們今天在苗族的頭飾上也能看到相同的印記。
而留在中原的蚩尤部落則是和炎黃的部落融合在一起,共同繁衍,成為了華夏民族共同的始祖。
文章看完后,德兒奇建議大家去查一查自己和親朋好友姓氏的起源,你會發現中國大多數姓氏都起源于姬和姜,而姬和姜最早也正是黃帝和炎帝的姓氏(《國語·晉語》四說:“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這也為我們是炎黃子孫進一步提供了依據。
請記住,我們的祖先名叫炎黃!中華上下五千年的開端正是起始于炎黃時代,最后我也想給大家分享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主題曲《黃帝頌》,讓我們共同在歌聲中追憶祖先曾經的輝煌。
黃帝頌
詞:朱海
曲:張宏光
天地玄黃 東方曙光,
文明始祖 中華炎黃
薪火相傳 盛世未央
華夏各族 中原家鄉
和平天下 國運興昌
和睦百姓 社稷安康
新鄭拜祖 彌之高仰
同根同源 龍族榮光
大風起兮云飛揚 吾土吾心吾歡暢
四海之內皆和諧 吾思吾夢吾向往
大風起兮云飛揚 吾土吾心吾歡暢
四海之內皆和諧 吾思吾夢吾向往
祈福九州 祥和無疆
風調雨順 百業興旺
護佑中華 盛世運昌
護佑子孫 永續輝煌
大風起兮云飛揚 吾土吾心吾歡暢
四海之內皆和諧 吾思吾夢吾向往
大風起兮云飛揚 吾土吾心吾歡暢
四海之內皆和諧 吾思吾夢吾向往
以上。
本文轉自德爾奇講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