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苑利:大禹誕生神話的醫學詮釋


本文刊于《中原文化研究》2016年第3期



大禹誕生神話的醫學詮釋

——兼論“鯀復生禹”神話的誤傳

 

苑 利

 

摘 要:大禹誕生神話歷來有“母生說”與“父生說”兩種記載,前說認為大禹是其母女嬉所生,后說則認為大禹出于其父鯀之腹,即所謂“鯀腹生禹”。長期以來,受人類學產翁說影響,學界多傾向于“父生說”,對“鯀復生禹”“伯鯀腹禹”“伯禹復鯀”等說法有諸多解釋,并且這一觀點長期占據主流地位。實際上,“母生說”對大禹誕生的記錄十分清楚:由于其母女嬉晚婚晚育導致大禹誕生時難產,她先是服薏苡催產,催產未果后用吳刀拆胸生禹,不少地方風物傳說也印證了這些做法。因此,這一神話所講述的不是鯀死后如何生禹的故事,而是鯀死后女嬉在過了預產期后如何采取多種醫學手段生禹的故事。所謂的“父生說”,實際上不過是因“漏字”而產生的文化誤讀,但它也間接反映了當時的醫療觀念與水平。

關鍵詞:大禹誕生;神話;醫學;誤傳

 

通觀大禹神話不難看出,它主要反映了兩方面內容:一是大禹治水,這背后反映的是遠古人類與大自然不屈不撓的斗爭,表現的是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二是大禹誕生,這背后反映的是遠古人類在自身繁衍過程中所經歷的種種磨難,表現的是人類自身的再生產。在此,筆者暫時擱置大禹治水神話不提,而是集中筆墨,專就大禹歷盡磨難的出生問題,從醫學角度,發表一點拙見。同時,從文獻學角度,就“鯀復生禹”①神話的誤傳及其造成誤傳的原因等問題提出一些具體的看法。


一、大禹誕生神話研究概述


關于大禹誕生神話,古籍歷來有“母生說”與“父生說”兩種記載。前說認為大禹是其母女嬉所生,《史記》《吳越春秋》《竹書紀年》等書持此說;后說則認為大禹出于父親鯀之腹,即所謂“鯀復生禹”,《楚辭》《歸藏》《呂氏春秋》《山海經》等書持此說。令人不解的是,古籍記載雖有兩種,但后世在研究大禹誕生神話時,往往對女嬉生禹神話置若罔聞,而把“鯀復生禹”神話作為熱門談資。這方面的研究以王逸、洪興祖、孫作云、聞一多諸家學說為典型,如漢代王逸在給“伯禹愎鯀,夫何以變化”[1]作注時說:“言鯀愚狠,愎而生禹。禹小見其所為,何以能變化而有圣德也?”意思是說:愚頑兇狠的鯀生下大禹,禹從小就知其所作所為,但禹改變了父性而成為一位具有圣德的賢人。在這里,他所強調的是鯀與禹性格上的差異,但其以“愎”釋“愎”,故眾皆非之,后人也少采此說。至南宋,洪興祖釋“愎”時,認為“愎”通“腹”,其意“猶懷抱也”[2]。當代學者孫作云在其遺著《天問研究》一書中,結合近代民俗學理論進一步指出,“伯禹愎鯀” 應作“伯鯀腹禹”,此來源于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過程中出現的產翁制習俗。割開父親的肚子禹出生之情節,則是產翁制的變形。今人楊堃在他的著作《民族與民族學》中亦采產翁說。聞一多在《楚辭校補》《天問疏證》中則認為《山海經》中的“鯀復生禹”應解為“鯀腹生禹”,《天問》中的“伯禹愎鯀”,也應改作“伯鯀腹禹”。所謂的“腹”,通“孚”,而“孚”又通“孵”,意思便是“鯀生禹”。龔維英、鄭慧生等人在他們的著述中直截了當地認為鯀原本就是女性神,是禹的母親②。

以上諸說,盡管在解釋上各有不同,但總的傾向是一致的,即都拋開女嬉生禹神話不提,專在“鯀復(愎)生禹”的“復”字上做文章,致使研究擱淺。


二、女嬉生禹神話考證及其醫學詮釋


女嬉生禹母題的神話,不但材料多,而且內容翔實,合情入理,應視為大禹誕生神話的主流;而“鯀復生禹”母題的神話,材料多寡姑且不說,就是從其荒誕不經的內容看,也只能算作支流。研究此類神話,置主流材料于不顧,只熱衷于個別字詞的考證,無論如何都是不足取的。

那么,作為主流材料的女嬉生禹神話是如何反映大禹誕生的?后來的“伯鯀復禹”神話又是因何產生的呢?    

遠古社會,人類自身的再生產是個相當棘手的問題。早婚早育、多生多育并沒有使人類自身的再生產得以順利發展。相反,近親繁殖的加劇,自然環境的險惡,以及醫療手段的原始,常常威脅著人類自身的繁衍。為此,人類一方面憑借想象,祈求神靈保佑,建立起無數個“高禖”的殿堂;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對現實,極力尋求有效的保產催生手段,以確保新生命的誕生與存活。如果說簡狄吞卵等神話所反映的是前者[3],那么,女嬉生禹神話所反映的則是后者,即展示了遠古人類在解決自身再生產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求實精神。

大禹之母女嬉又稱“女志”“修己”“志”,因隸屬有莘氏,故又稱“有莘氏之女”。女嬉生禹神話異文頗多,如《禮緯》曰:“禹母修己,吞薏苡而生禹,因姓姒氏。”《論衡》載:“禹母吞薏而生禹,故夏姓曰姒。”《世本·帝系篇》云:“禹母修己,吞神珠如薏苡,胸拆生禹。”《竹書紀年》言:“帝禹夏后氏,母曰修己,出行,見流星貫昂,夢接意感,既而吞神珠,修己背剖而生禹于石紐,虎鼻大口,兩耳參鏤,首戴鉤鈴,胸有玉斗,足文履己,故名文命。”《帝王世紀》亦載:“(鯀)納有莘氏女曰志,是為修己。山行,見流星貫昂,夢接意感,又吞神珠臆圮(薏苡——筆者注),胸拆而生禹于石紐。”上述記載向我們交代了女嬉生禹時對付難產的兩種方法:一是吞薏苡催產,二是吞薏苡催產不果后剖胸(背)取子,這也就是《世本·帝系篇》所說的“吞神珠如薏苡,胸拆生禹”。下面,我們分別加以論述。

何為薏苡?《廣韻》曰:“薏苡蓮實。”《本草》載:“薏苡仁開紅白花,結實青白色,形似珠而稍長。一名回回米,又呼西番蜀秫,俗名草珠鬼。”傳統醫學認為薏苡有墮胎、催產作用。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難產”部“墮生胎”條中就有用薏苡根墮胎的說法。即使現在,醫師在給產婦治療其他病癥時,為防滑胎,也鮮有用薏苡者。

古籍中,我們還能見到一種與薏苡作用非常相似的中藥,這便是芣苡。有人以為芣苡即是薏苡,實則不然。《玉篇》講,芣苢(苡)即馬舄。郭璞疏:芣苡“大葉長穗,江東呼為蝦蟆衣”。陸璣疏:“馬舄,一名車前,一名當道,喜在牛跡中生。幽州人謂之牛舌草,可鬻作茹,大滑,其子治婦人難產。”又“芣”通“桴”,“苡”通“苢”,故“芣苢”又稱“桴苡”。《唐韻》引《逸周書·王會解》:“康民以桴苡。桴苡即所謂芣苡也,其實如李(《韻會》載《說文》,“李”作“麥”。筆者認為桴苡穗似麥,故用“麥”較“李”為上),食之宜子。”康民,即西域之民。  

關于芣苢,史籍早有記載。《詩經·周南·芣苢》篇就是一首遠古婦女采集芣苡時所唱的歌謠。歌謠唱道:“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不苢,薄言  之。”從歌謠詠唱中的動詞“采”(采集)、“有”(采到)、“掇”(拾起)、“捋”(揪果實)、“袺”(用衣角裝)、“   ”(用衣襟兜)所傳達出的內容看,婦女們所采集的并非芣苡全草,而是其籽實。為何采集芣苢籽實?《詩經集傳》作者朱熹解釋為:“采之未詳何用,或曰:其子治難產。”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車前子”條云:“治婦人難產……橫生不出。方法:車前子末,酒服二錢,子母秘錄。”“頌曰:車前子入藥最多,駐景丸用車前、菟絲二物,蜜丸食下服,古今以為奇方也。”車前子與菟絲子同服,有滑胎作用,主治難產。由此可知,遠古孕婦采食芣苢的目的,并非像有些學者所說是為了受孕,而是希望通過吞食芣苢,能順利產下嬰兒。在此,芣苢與薏苡一樣,都被古人視為催產神藥。神話中女嬉“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古人多有不解,近人也每每以圖騰釋之。其實,這則神話所記錄的無非就是女嬉生禹遭遇難產時,吞薏苡催產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女嬉所在的姒姓氏族,催產方面是很有些經驗的。據《白虎通》所引《刑德放》載:“禹姓姒氏,祖昌意以薏苡生。”這就是說,大禹的高祖昌意,就是憑借著食用薏苡神藥催產出生的。食薏苡以催生,可謂姒氏家族的祖傳秘方。女嬉食之不果,剖產而亡,無疑引起了整個社會的關注,此類神話在大禹神話中所占比重之大,傳播時空之久遠,似乎都證明了這一點。

從傳說學角度看,《蜀王本紀》載:“禹本汶山廣柔縣人也,生于石紐。其地名痢兒畔,禹母吞珠孕禹,坼堛而生。”文中“痢兒畔”之“痢”, 通“瘌”。《方言》云:“凡飲藥傅藥而毒,南楚之外謂之瘌。”由此推斷,大禹生身之地之所以叫痢(瘌)兒畔,恐與禹母吞催生神藥薏苡之事有關。

催產不果,隨之而來的便是“胸坼而生禹”的剖腹產手術。《竹書紀年》載:“修己背剖而生禹。”《吳越春秋》載:“(女嬉)剖脅而產高密。”《路史·后紀》載:“(女嬉)屠疈而生禹。”這些所謂的“剖腹產手術”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并非剖腹而是剖胸。也就是說,為了搶救因難產而窒息的嬰兒,遠古人類采取的一個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剖開產婦的胸腔,將嬰兒取出,這一點與現代醫學的剖腹產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因為剖腹產所能挽救的是母與子兩條命,而剖胸產所能挽救的只能是嬰兒一條命。

關于“胸拆而生禹”神話,我們還可以引用大量被稱之為大禹故鄉的風物傳說加以印證。《路史·后紀》載:“鯀納有莘氏曰志,是為修己。年壯不字,獲若后于石紐,服媚之而遂孕,歲有二月,以六月六日屠疈而生禹于棘道之石紐鄉,所謂刳兒坪者也。”刳兒坪之“刳”,音哭,剖開之義。刳兒,就是剖胸取子,這一點與史實記載無異。

由剖胸取子神話,又演繹出一系列民間風俗。《錦里新編》載:“刳兒坪在石泉縣南石紐山下,山絕壁處有‘禹穴’二字,大徑八尺,系太白書。坪下近江處,白石累累,俱有血點侵入,刮之不去。相傳鯀納有莘氏,胸臆拆而生禹,石上皆有血淺(濺)之跡。土人云取石湔水,可治難產。”由接觸巫術反證,可知在土人看來,女嬉吞薏苡、剖胸之舉,確因難產。

話又說回來,大禹的母親女嬉生大禹時為何會難產呢?這一點史學家早有說明。《路史·后紀》說女嬉“年壯不字”③,說明她晚婚;《吳越春秋》說女嬉“年壯未孳”,說明她晚育。一句話,女嬉既晚婚又晚育,又是頭胎,從而造成難產,命喪九泉。


三、“鯀復生禹”神話的產生及其誤傳原因


但在一些大禹誕生神話的研究者看來,大禹并非是其母女嬉所生,而是其父鯀所生的。事實上,古籍中也確有這方面的記述。如《山海經·海內經》云:“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令,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歸藏·啟筮》轉引自《路史·后紀》:“鯀殛死,三歲不腐,副之以吳刀,是用出禹。”《歸藏·啟筮》轉引自《山海經·海內經》郭璞注:“鯀死,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刀,化為黃龍也。”《呂氏春秋·行論》言:“帝舜于是殛之于羽山,副之以吳刀。禹不敢怨。”《初學記》卷二二引《歸藏》載:“大副之吳刀,是用出禹。”這些史料的大意是說:禹之父鯀因治水無方,被舜殺于羽山。死后,三年不腐不爛。用刀剖開他的肚子,從里面生出大禹(或云生出一條黃龍。大禹所屬夏族崇尚黃龍,并以之為圖騰。族內人以黃龍自謂,故此黃龍概指大禹——筆者注)。

對此,戰國時期的楚國大詩人屈原早就已經提出質疑:“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禹愎鯀,夫何以變化?”[1]意思是說,既然在羽山殺死了鯀,為什么那么長時間還不處理尸首?從大男人鯀的肚里生出禹,我倒要看看是怎么個生法?可見,這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是懸案了。所謂的“伯禹愎鯀”,也就是“鯀復生禹”,在許多學者看來,“愎”“復”皆通“腹”,均作動詞,表生育之義。它們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講從鯀腹中生出大禹,只是語法略有區別,“伯禹愎鯀”為被動句,“鯀復生禹”為主動句,如此而已。它們的含義均與“鯀殛死,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刀,是用出禹”的傳統說法相通,可知古代確有此類傳聞。然而,傳聞并不等于事實。事實上,在已經熟知女嬉生禹神話的古人那里,是很難相信“鯀復生禹”這樣一個荒唐故事的。大詩人屈原在《天問》中能把“鯀復生禹”作為他人生中一個重大疑問提交給老天爺,以求上天賜教,也說明了這一點。

那么,造成“鯀復生禹”這則荒唐傳說流傳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筆者以為此當與傳承過程中的誤傳有關。

中國是個古老的文明古國,漢字很早就產生了,有文字記錄的歷史非常久遠,因筆錄失誤而造成的誤傳自然也不會少。“鯀復生禹”這則神話荒唐、非理性的主要原因也是由傳播過程中的誤傳造成的,而誤傳的基本形式便是書寫過程中的脫字。

“鯀復生禹”神話展現開來,講述的似乎是這樣一則故事:“鯀殛死,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刀,是用出禹。”譯成現代漢語就是:鯀被處以極刑后,三年不腐不爛,用吳刀剖開他的肚子,從里面生出大禹。其實,這種理解是有問題的。這則神話所講述的絕不是鯀死后如何生禹的故事,而是鯀死后女嬉如何生禹的故事。遺憾的是,不知為什么,在行文中有意或無意地省卻了主人公“女嬉”的名字,以至于使后人發生誤解,并成為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懸案。

筆者認為,這則所謂的“鯀復生禹”神話,在補上脫字后,講述的應該是這樣一則故事:“鯀殛死,(女嬉)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刀,是用出禹。”譯成現代漢語就是:鯀被處以死刑后,(女嬉)腹中的胎兒,預產期過了很長時間都生不出來,無奈,以吳刀剖腹,才使大禹來到這個世上。從語法看,全句的行為發動者(主語)不是鯀,而是女嬉,它講的不是鯀如何生禹的故事,而是女嬉如何生禹的故事。“鯀殛死”在全句中只起到了一個限定時間的狀語作用,生禹一事,與鯀無關。脫字是古籍點校中的常見病,點到為止,無需詳解。但這段話中的“三歲”與“腐”應該引起注意。

文中“三歲”,并非實指三年,而是言時間之長。“三歲不腐”是說女嬉的預產期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但仍無分娩跡象。這一點與《路史》修己懷孕“歲又二月”的記載以及《遁甲開山圖》女狄“十四月而生夏禹”的記載是吻合的,他們都傳達了女嬉孕期之長,生產之難這樣一個基本主題。在中國遠古神話中,難產出生情節并非大禹神話所獨有,而是誕生神話中最常見的母題之一。例如,黃帝誕生神話講:“母曰附寶,之郊野,見大電繞北斗樞星,感而懷孕,二十四月而生黃帝于壽丘。”[4]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再如商始祖契誕生神話說:“商之始也,由有神女簡狄游于桑野,見黑鳥遺卵于地,有五色文,作八百字,簡狄拾之,貯以玉筐,覆以朱紱。夜夢神母謂之曰:‘爾懷此卵,即生圣子,以繼金德。’狄乃懷卵,一年而有娠,經十四月而生契。”[5]炎帝之后的神話載:“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6]海內經為什么誕生神話多附有逾期不生的難產情節?是歷史的偶然?還是具有某種特定的文化內涵?目前還是個謎。在此,我們只是希望不要因為“三歲不腐”而引起大家的誤讀。下面,再來看“腐”字的本義。腐,除腐爛之義外,還指人的不潔處。如:宮刑曰腐,《漢書·景帝紀》:“死罪欲腐者許之。”注:宮刑其創腐臭,故曰腐也。在中國,人們視女陰為不潔,視生子為大不潔,均在“腐”之行列,故婦人生子,必另擇產室以避之。文中“三歲不腐”之“腐”,實是動詞,指生育,意思是說預產期過了很長時間也沒分娩。有了這個前提,才出現了用吳刀剖腹以生大禹的情節。

至此,我們似乎可以肯定地說,所謂“鯀殛死,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刀,是用出禹”的神話所反映的絕非鯀的事跡,而是女嬉的事跡。它是“修己背剖而生禹”神話的一種異文,兩者大同小異,同出一源,當可互證。

 

小 結

 

“鯀復生禹”雖屬誤傳,但修復之后,仍向我們反映出一些遠古文化信息,而這些則是女嬉生禹神話所沒有的。如女嬉神話中只交代了大禹出生時間,但鯀死于何時,父子是否見過面等,文中并無交代。而誤傳神話在修正之后,明確告訴人們大禹出生在鯀被處以死刑之后,是個遺腹兒。女嬉之所以“三歲不腐”,除前面我們所講到的生理原因外,很可能與她在鯀死后的心理狀況不佳有關。再者,女嬉神話中雖然也有“胸拆而生禹”的記載,但采用何種醫療器具并無明確交代,而這一點在“誤傳”神話中交代得非常明白,這便是——“剖之以吳刀”。這一資料不但向我們介紹了大禹時代醫療手段的層次,醫療器具的水平,而且也為我們了解大禹氏族的流向提供了一些可資借鑒的線索。


注釋

①“鯀復生禹”在不同作品或不同版本中,又常以“鯀腹生禹”“伯鯀腹禹”“伯禹愎鯀”等形式出現,意思大體一致,所講的都是鯀生禹的故事。②參見龔維英:《鯀為女性說》,淮陰師專編《活頁文史叢刊》第十二號;鄭慧生:《上古華夏婦女與婚姻》,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③“年壯不字”,是指尚未嫁人,古代婚姻中有“問名”之俗。女家向男家通報新娘名字后,男家方可迎娶。故“不字”指待嫁。

參考文獻

[1]〔戰國〕屈原.楚辭[M].北京:中華書局,2015.

[2]〔宋〕洪興祖.楚辭補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2.

[3]苑利.簡狄吞卵神話與上巳祈子習俗[J].民間文學論壇,1991(2).

[4]〔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13.

[5]〔晉〕王嘉,齊冶平校注.拾遺記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5.

[6]方濤譯注.山海經[M].北京:中華書局,2011. 


作者簡介:苑利,男,民俗學博士,中國農業歷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 100029),主要從事文化遺產學研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大自然造化奇趣!雙乳峰 女陰洞 人根峰..(組圖)
唱出中國第一首情詩的女人(女人系列)
什么?不可能!大禹治水是假的!疑古派學者:大禹其實是一條蟲!
2014.11.21 湖北 武漢 大禹神話園
女喜資料 女喜與大禹什么關系 女喜相關傳說
神話傳說——應龍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宫市| 广平县| 西安市| 临沧市| 绥江县| 吴桥县| 民权县| 嘉祥县| 太谷县| 荣成市| 肥乡县| 呼伦贝尔市| 江孜县| 湟源县| 长丰县| 峡江县| 菏泽市| 建湖县| 芜湖市| 建水县| 开阳县| 红安县| 宁都县| 奉贤区| 西城区| 莎车县| 从江县| 望城县| 华安县| 广宗县| 辰溪县| 兰溪市| 东光县| 丹巴县| 诸城市| 博客| 巫山县| 永丰县| 延川县| 开封市| 平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