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寧宮花園建筑彩畫考略(一)
慈寧宮花園位于紫禁城外西路慈寧宮西南,始建于明代,是明清兩代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太妃嬪們游憩、禮佛之處。花園前后共三進院落,院落間為敞開式,未砌院墻相隔。區域內現存木結構建筑共十一座,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為臨溪亭、咸若館、慈蔭樓。臨溪亭東西各建有配殿一座,咸若館東西各建有配樓一座,東曰寶相樓,西曰吉云樓。臨溪亭與咸若館之間東西各建有三卷房一座、后罩房一座,之間用一間游廊相接。
慈寧宮花園內建筑彩畫種類豐富。外檐彩畫分為和璽彩畫、旋子彩畫、蘇式彩畫三大類,其中包含龍和璽彩畫(臨溪亭、咸若館、寶相樓、吉云樓、慈蔭樓外檐)、金線如意頭彩畫(寶相樓檐檁內側面)、金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畫(寶相樓、吉云樓、慈蔭樓檐檁內側面)、金線大點金旋子彩畫(臨溪亭西配殿金步)、墨線小點金旋子彩畫(臨溪亭東、西配殿外檐)、金線方心式蘇畫(含清齋第三卷后外檐、后罩房前外檐、游廊外檐)、墨線方心式蘇畫(含清齋及延壽堂第一卷前外檐、后罩房后外檐)七小類。內檐彩畫同樣分為和璽彩畫、旋子彩畫、蘇式彩畫三大類,其中包含龍鳳和璽彩畫(臨溪亭、咸若館內檐)、墨線大點金旋子彩畫(咸若館內檐掛龕上)、掐箍頭搭包袱式蘇畫(含清齋第二卷房脊步)、無箍頭搭包袱式蘇畫(慈蔭樓脊檁)四小類〔圖1〕。
咸若館是該區域內的核心建筑,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接抱廈面闊三間,四周出廊,黃琉璃瓦單檐歇山頂,采用最高等級的和璽彩畫。外檐及廊內繪金龍和璽彩畫,抱廈及正殿內繪龍鳳和璽彩畫,正殿掛龕上部遮擋部位保留有墨線大點金旋子彩畫。
咸若館之南為臨溪亭,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黃琉璃瓦藍剪邊單檐攢尖頂建筑。內外檐彩畫與咸若館做法相同,采用最高等級的和璽彩畫。外檐繪金龍和璽彩畫,內檐繪龍鳳和璽彩畫。
慈蔭樓為藏經樓,于慈寧宮花園北端、咸若館之北。樓坐北朝南,上下兩層,各面闊五間,綠琉璃瓦黃剪邊卷棚歇山頂。外檐及廊內的表層采用最高等級的金龍和璽彩畫,底層存有龍鳳方心金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畫遺跡。明間脊檁繪有無箍頭搭包袱式蘇畫。
寶相樓為一座六品佛樓,原為咸若館東配殿。坐東面西,上下兩層,面闊七間,西、南、北三面出廊,綠琉璃瓦黃剪邊卷棚歇山頂。外檐及廊內彩畫與慈蔭樓做法大體相同,表層采用最高等級的金龍和璽彩畫,底層存有龍鳳方心金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畫遺跡。不同之處在于,在寶相樓前檐檐檁內側面、金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畫的底層存有金線如意頭造型的彩畫遺跡。
吉云樓原為咸若館西配殿。坐西面東,上下兩層,面闊七間,東、南、北三面出廊,綠琉璃瓦黃剪邊卷棚歇山頂。吉云樓內檐四壁、屋梁各處滿做千佛龕,內供相同的五彩描金擦擦佛母像,共計一萬余尊,是為宮內一處名副其實的萬佛樓。外檐及廊內彩畫與慈蔭樓做法相同,表層采用最高等級的金龍和璽彩畫,底層存有龍鳳方心金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畫遺跡。
含清齋位于寶相樓以南。坐北朝南,主體建筑以天井分作前后兩部分:前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三卷勾連搭式灰瓦卷棚硬山頂;后罩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灰瓦卷棚硬山頂。三卷房與后罩房之西次間有游廊相通。初始為侍奉湯藥之所,乾隆之母孝圣太后崩逝,乾隆皇帝于含清齋守孝。含清齋前房前外檐以及后罩房后外檐繪墨線方心式蘇畫,前房后外檐、后罩房前外檐繪金線方心式蘇畫,第二卷南縫脊步繪有掐箍頭搭包袱式蘇畫。
延壽堂位于吉云樓以南,與含清齋對稱,建筑柱網布局與含清齋相同,亦為乾隆皇帝侍奉太后或丁憂守制之用。清朝后期咸豐皇帝奉皇太后至咸若館等處禮佛曾侍膳于此。延壽堂前房前外檐以及后罩房后外檐繪墨線方心式蘇畫,后罩房前外檐繪金線方心式蘇畫。
臨溪亭東配殿面闊五間,黃琉璃瓦卷棚硬山頂,繪墨線小點金旋子彩畫。
臨溪亭西配殿面闊五間,黃琉璃瓦卷棚硬山頂,表層繪墨線小點金旋子彩畫,底層存留龍鳳方心金線大點金旋子彩畫。
據檔案記載,清乾隆三十年、民國十九年對慈寧宮花園彩畫的改動較大。從現存遺跡上看,這兩個時期改造后的彩畫等級分明,并有各自的特點。乾隆三十年的維修工程,中軸線上的臨溪亭、咸若館繪龍鳳和璽彩畫,三座配樓繪金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畫,兩座配殿繪金線大點金旋子彩畫,三卷房及后罩房繪金線方心式蘇畫。民國十九年的維修工程,將主體建筑的彩畫提升,附屬建筑彩畫的等級降低。臨溪亭、咸若館,以及三座配樓升為龍和璽彩畫,兩座配殿降為墨線小點金旋子彩畫,三卷房及后罩房降為墨線方心式蘇畫。
慈寧宮花園始建于明代,但史料稀少,未有與建筑修繕相關的文字記載,僅有建筑名稱更迭的記錄。如:“慈寧宮花園咸若亭一座,萬歷十一年五月內更咸若館”。 “花園內橋萬歷六年添蓋臨溪館一座萬歷十一年五月內更臨溪亭”。
清代早期未有相關的油飾、彩畫記載,僅可從據康熙時期的《皇城宮殿衙署圖》知其建筑布局〔圖2〕?;▓@內建筑皆為單檐建筑,主軸線上自南向北依次為臨溪亭、咸若館,兩側配殿四座,耳房兩座,亭五座。
乾隆年間,慈寧宮花園經過三次較大范圍的油畫工程。第一次是乾隆元年,第二次是乾隆九年,第三次是乾隆三十年。乾隆三十七年對慈蔭樓、寶相樓、吉云樓安掛匾額,并未涉及油畫工程。
1、清乾隆元年
據《壽康宮奏銷黃冊》[1]檔案記載,慈寧宮花園在乾隆早期稱為“壽康宮南花園”。乾隆元年對園內大木彩畫進行了重新繪制。檔案對彩畫的類別、區域內每種構件做法做了概括性的記錄。由“上架枋、梁照式彩畫大點金、雅伍墨花錦方心”可知,此時園內的彩畫為兩種做法等級,即“大點金”和“雅伍墨”,皆為旋子彩畫類別。椽子、斗栱為雜件彩畫,其等級做法應與相應的大木彩畫相匹配。與“大點金”彩畫匹配的椽子為“椽子刷綠,彩畫金井萬字、寶珠”,斗栱做法為“金琢墨”。與“雅伍墨”彩畫匹配的椽子繪“椽子刷綠,彩畫柿子葵花”。
根據建筑彩畫等級匹配的關系,并結合檔案分析,主軸線上的臨溪亭、咸若館大木繪“大點金”旋子彩畫,椽頭繪“金井萬字、寶珠”,斗栱“金琢墨”做法。附屬建筑大木繪“雅伍墨花錦方心”旋子彩畫,椽飛頭繪柿子葵花。
《壽康宮奏銷黃冊》記載:
……粘修南花園咸若館大殿五間……柱木、裝修粘補灰、麻,朱紅油飾。上架枋、梁照式彩畫大點金、雅伍墨花錦方心,椽子刷綠,彩畫金井萬字、寶珠、柿子葵花。斗科金琢墨……
2、清乾隆九年
乾隆九年三月對各建筑做了保養性維修,并未對大木彩畫進行大規模繪制,僅是對博縫、連檐、瓦口等易受雨水侵蝕、糟朽部位的油飾、彩畫做了找補,此時彩畫還保持著乾隆元年修繕時的風貌。
《內務府奏銷檔》記載[2]
……遵旨粘修慈寧宮等處房間,查慈寧宮系乾隆元年粘修,今已九載未經歲修……以及南花園咸若館,東、西配殿、順山房等處博縫糟朽,天溝損壞,頭停滲漏,應行粘補;其端化亭西佛堂舊式排椽板年久糟爛,今拆瓦頭停,滿換椽望,找補油飾彩畫……
3、乾隆三十年
乾隆三十年初,檔案記載首次使用“慈寧宮花園”一詞,并對花園內的建筑進行大規模的改建,拆除旗房等建筑,添建改蓋后樓、東西配樓、東西配殿、三卷房、后層房、游廊等共十一座。殿宇內添加神龕、掛龕。在咸若館前添加抱廈,周圍添建擎檐廊。值得注意的是,工程使用了花園內原有建筑的舊木料、磚瓦,以及太和殿前的舊石料。此次工程對花園內的大部分建筑進行了大規模的油飾、彩畫,但檔案中并未提及各建筑彩畫的等級和類別。
《內務府奏銷檔》檔案記載[3]:
……今奴才等詳細估計得慈寧宮花園內添建后樓一座……配樓二座……配殿兩座……三卷房一座……后層房一座……游廊一間。粘修大殿五間,改建抱抱三廈,添建周圍擎檐廊,并拆蓋墻外諸旗房六間。以上統計添建改蓋殿宇樓屋十一座,共五十六間。并成做神龕四座,掛龕九十六座,落地罩二十座,天井欄桿六座……。油飾、彩畫、糊裱。出運渣土,抬運物料等項工程所需工料內除本處拆得舊木植磚瓦,并太和殿前檐石工存剩舊石料,內揀選抵用外,所需辦買木植、磚瓦、琉璃瓦料、灰斤、繩麻、釘、雜料,并各作匠夫工價、運價約需銀五萬九千四百五十二兩二錢三分四厘……
乾隆三十年正月起始的拆蓋工程于八月前已竣工,但此次工程并未對臨溪亭的大木彩畫進行繪制。臨溪亭外檐的彩畫已經破舊,顯得與周圍建筑嶄新的油畫不協調,于是在八月對臨溪亭的柱木油畫進行“見色過色”處理。“見色過色”做法常見于清代檔案的記載,處理方法是在老彩畫的地仗上直接進行顏色補繪。適用于彩畫地仗保存較好,沒有大面積空鼓、脫落現象,而僅僅是彩畫顏色褪色的情況。
《內務府奏銷檔》檔案記載[4]:
……恭查慈寧宮花園內添建樓座,粘修殿宇……惟查園內臨溪亭一座原估未入修理,但殿宇樓座一例見新,惟此亭仍其糟舊,甚不適觀,曾經奴才三和面奏已奉,俞允一并修整……臨溪亭……三成柱木油畫見色過色……
4、乾隆三十七年
乾隆三十七年,對慈蔭樓、寶相樓、吉云樓安掛匾額,并未對建筑大木彩畫進行處理。
《內務府奏銷檔》檔案記載[5]:
……辦造咸若館后正樓前檐,清漢字慈蔭樓橫匾一面,東西配樓前檐,清漢字寶相樓、吉云樓橫匾二面……
嘉慶年間,慈寧宮花園建筑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的修繕,以檐頭揭瓦等保養性修繕為主。工程量略大的項目是于嘉慶十五年恢復了坍塌的井亭。
1、嘉慶七年
由于咸若館的連檐、瓦口、天溝等處滲漏嚴重,嘉慶七年對其進行了修繕,揭瓦修理了檐頭、椽飛、望板、角梁等部位,并對其重新油飾彩畫,同時對大木彩畫進行了找補。
《內務府呈稿嘉營92》檔案記載[6]:
……咸若館正殿……俱粘補油飾,內里彩畫,隔井天花,外周圍擎檐廊深四尺簾籠絳環番草雀替成造內,拆換西南掖角老角仔角梁、啞叭飛檐椽、順望板,押飛尾,橫望板,截換連檐瓦口,拆換拱子雀替一塊……白礬二斤十二兩……桐油八十七斤一兩四錢……陀僧一斤五兩三錢……土子六斤八兩……白面四十四斤四兩……白灰四十四斤四兩……紅土十四斤十二兩二錢……水膠八斤十兩七錢……香油三斤三兩……青粉十斤二兩六錢……土粉四斤十五兩九錢……定粉五斤十四兩六錢……油黃一斤六兩五錢……廣花六斤三兩四錢……大綠二十斤一錢……二綠十兩五錢……鍋巴綠三斤七兩六錢……大青六斤三兩九錢……二青一斤二兩三錢……梅花青一斤九兩一錢……香墨一兩……赭石一兩五錢……煙子九兩八錢……胭脂四十二片半……紅金一千五百三十一張……黃金一千二百五十張……貼金油二斤六兩……
據檔案用料記載,嘉慶七年的油畫工程規模有限,為油飾、彩畫找補工程。工程使用大綠料二十斤,主要為重做椽望、角梁等之用。大青與廣花相配合作為檁枋大木的大色涂刷,為找補檁枋大木彩畫之用。二綠、鍋巴綠、二青、梅花青、赭石、胭脂用量較小,為彩畫局部找補之用。彩畫使用兩色金箔,即含金量98%的紅金與含金量74%的黃金。
2、嘉慶十五年
由于年久失修,園內東井亭面臨坍塌的危險,嘉慶十五年對其進行了修復,更換較多木構件,重新繪制油飾、彩畫。其余建筑未做修繕。
《內務府呈稿嘉營223》檔案記載[7]:
……及今本處園內東井亭一座……將及坍塌,情形過重,若不做速修理,誠恐坍塌……慈寧宮花園內東井亭一座,見方……滿換柱木。挑換仔角梁、花架、檐椽。換雷公柱、承椽博脊枋、連檐瓦口。橫望板粘補。坐凳欄桿、檐口、橫楣俱照舊油畫……白礬十四兩……桐油九十斤四兩一錢……陀僧十一兩……土子六斤十三兩……白面五十七斤十一兩二錢……白灰五十七斤十一兩……紅土七斤十兩八錢……土子面一斤三兩八錢……香油一斤八兩一錢……水膠十三斤七兩二錢……煙子五兩……大綠三十七斤六兩八錢……二綠十五斤二兩五錢……鍋巴綠一斤十二兩一錢……廣花五斤十兩九錢……大青五斤五兩三錢……梅花青一斤六兩七錢……青粉九斤九兩七錢……定粉三斤十四兩二錢……彩黃一斤七兩七錢……胭脂十九片……銀朱六斤四兩。黃丹九斤十一兩。白礬一斤四兩。藤黃二兩。線麻十二斤五兩……
通過分析檔案記載所用的材料可知,井亭大木地仗中使用線蔴,即麻灰地仗。井亭因建筑結構具有特殊性,各色顏料的用量有所區別,如飛椽、檐椽、角梁、雷公柱、坐凳欄桿、檁枋等部位需大量使用大綠,所以用量最多,為“三十七斤六兩八錢”。二綠用量其次,主要用于綠顏色的暈色及涂刷某些特定部位的底色。廣花與大青相配合作為檁枋大木的大色涂刷,用量再次。鍋巴綠、梅花青、彩黃、胭脂、白礬、藤黃為點綴顏色,用于某些較小面積的特定部位。彩畫白活在繪畫之前,鋪上底色以后,為便于渲染,都需先過一道礬水。由于檔案所記載白礬的用量不多,因此可判斷彩畫類型不是大量使用白礬的包袱式蘇畫,而是局部用了作染手法,如蘇畫的聚錦白活或旋子彩畫的白活盒子。與乾隆元年《黃冊》記載的做法相比對,可得出井亭為“雅伍墨花錦方心”旋子彩畫。
1、道光元年
一般情況下,建筑彩畫的壽命為三十年左右,乾隆三十年之后的五十年間,慈寧宮花園沒有實施過大的彩畫重繪工程。據檔案記載,園內各個建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滲漏、糟朽現象,油飾、彩畫殘壞較為嚴重,因此,道光元年三月內務府奏請修理慈寧宮花園建筑的油飾及彩畫。
《內務府奏銷檔》檔案記載[8]:
……俱頭亭瓦片脫節,天溝滲漏,角梁椽望間有糟朽,斗科沉垂,大殿西次間西縫桃尖梁中間劈裂,已安頂樁柱,保護抱廈桃尖梁后尾槽朽,裝修亦有損壞……油畫脫落。井亭坍塌……油漆并歡門幡帳糟舊,雨褡損壞等項活計,應請一律粘修,以昭整肅理……
另有一份無朝年的《慈寧花園含清齋等工丈尺做法清冊》,其記載的修繕做法與道光元年奏案所提到的內容相一致,應為同一時期。檔案詳細記載了各個建筑大木、瓦石的修繕做法,對彩畫的類別、區域內每種構件做法做了概括性的記錄,但并未提及彩畫對應的單體建筑的名稱。乾隆三十年,將園內除臨溪亭之外所有建筑的彩畫進行了重新繪制,僅對乾隆元年臨溪亭的“大點金”彩畫做了“見色過色”處理。自乾隆初期至道光元年的近百年間,臨溪亭彩畫的保存狀況必然較為糟糕。又檔案記載“上架枋梁大木使灰五道滿麻一道糙油彩畫金琢墨龍鳳方心。一斗二升麻葉斗科使灰三道糙油彩畫金琢墨”,因園內建筑為“一斗二升麻葉斗科”斗栱的僅有三座,即臨溪亭及其東西配殿,根據彩畫等級規制,用“金琢墨龍鳳方心、斗科使灰三道糙油彩畫金琢墨”只能為中軸線上的臨溪亭。因此,此次維修工程將臨溪亭作為重點修復對象,而且將其等級由“大點金”提升為“金琢墨”。
又《慈寧花園含清齋等工丈尺做法清冊》
……油飾計,下架柱木裝修使灰七道滿麻二道布一道糙油墊光油朱紅油。菱花心使灰一道糙油墊光油光朱紅油。墊栱板使灰五道捉麻一道糙油墊光油光朱紅油彩畫金火焰三寶珠。望板當連檐瓦口拴桿使灰三道糙油光朱紅油。上架枋梁大木使灰五道滿麻一道糙油彩畫金琢墨龍鳳方心。一斗二升麻葉斗科使灰三道糙油彩畫金琢墨。椽子使灰三道糙油襯二綠刷大綠。椽頭使灰糙油彩畫煙萬字龍眼寬珠飛頭罩油。檻框寬七分線路。菱花眼錢俱使油貼黃金??慈~扭頭圈子使油貼紅金。內里墻邊刷綠界紅白線……
2、道光十一年
道光十一年九月對園內部分建筑揭瓦修理了檐頭、天溝等部位,對大木油畫進行了找補,室內補做了部分裱糊,并未提及常用彩畫顏料的用量。從黃丹、銀硃的用量記載可知,此次主要為油飾保養工程,黃丹是表層銀硃油飾的底襯色。
《內務府呈稿道營155》檔案記載[9]:
……慈寧宮咸若館大殿一座……找補油畫……并隨油糊搭拆腳手架子……取銀朱十七斤十五兩。黃丹十四斤十一兩。藤黃十兩……
光緒十三年,園內東井亭發生坍塌,并未進行修理。
《內務府奏銷檔》檔案記載[10]:
……東井亭于本月十三日酉刻坍塌等……查本年東西方向相宜時再行興修……
1、1930年
民國時期慈寧宮花園油飾、彩畫經過一次大修,園內咸若館、寶相樓、吉云樓、慈蔭樓的外檐彩畫被砍除干凈,重新繪制。此次工程改變了清代彩畫的形制、等級,將四座建筑外檐原有的旋子彩畫改為最高等級的龍和璽彩畫。除了上架大木重繪之外,對下架油飾也重新刷飾。含清齋內檐落地罩繪制老嫩兩色的斑竹紋。此次工程未提及臨溪亭、東西配殿、延壽堂的油飾及彩畫做法。
咸若館、寶相樓、吉云樓、慈蔭樓外檐椽子望板鏟除干凈刷汁油漿一道,捉縫粗灰一道細灰一道,望板刷粉紅膠一道,電光柿紅油一道,光銀珠油一道,椽肚刷草綠膠一道,光綠油一道,光亮油一道。連檐瓦口鏟除打掃干凈,刷汁油漿一道,捉縫粗灰一道,細灰一道,磨細鉆生桐油一道,通上細膩子一道,電光柿紅油一道,光銀珠油一道。飛檐椽頭捉粗灰一道,細灰一道,磨細鉆生桐油一道,立萬字粉,光綠油一道,打金膠油一道,貼大赤金,捉綠地。老檐椽頭畫金虎眼成做。上桁條、壓斗枋、斗科、灶火門、斗口空子鏟除打掃干凈,刷汁油漿一道,捉縫粗灰一道,細灰一道,磨細鉆生桐油一道,通上細膩子一道。上桁條中池子立二龍戲珠粉,刷青綠,打金膠貼大赤金。壓斗枋立萬字粉,打金膠油,貼大赤金。找頭立坐龍粉,打金膠油,貼大赤金,綠箍頭金線。斗口刷青綠線路,貼大赤金。斗口空子、灶火門電光柿紅油漿一道,光銀珠油一道。坐斗枋、大額枋、柱子、坎框均斬砍見木,刷汁油漿一道,捉縫粗灰一道,細灰一道,統油灰一道,披線蔴一道,壓麻灰一道,磨細鉆生桐油一道,上細膩子一道。坐斗枋立行龍粉,刷青,打金膠油,貼大赤金。提藍地大額枋立升降龍粉,刷青綠,打金膠油,貼大赤金。找頭立坐龍粉,刷青綠,打金膠油,貼大赤金。綠箍頭金線成做。山花斬砍見木,刷汁油漿一道,捉縫粗灰一道,細灰一道,統上油灰一道,披線蔴一道,壓麻粗灰一道,細灰一道,磨細鉆生桐油一道,上細膩子一道,電光柿紅油一道,光銀珠油一道。下架柱子、坎框、大木隔扇、坎窗電光柿紅油一道,光銀珠油一道,光亮油一道,線路貼大赤金。木板墻均斬砍見木,刷汁油漿一道,捉粗細灰各一道,披線麻一道,壓麻粗灰一道,細灰一道,鉆生桐油一道,上細膩子一道,光亮油二道。各殿隨匾額各一方,照舊樣顏色做法還新。含清齋東間落地罩二壇、西間落地罩二壇隔扇二扇均鋤鏟打掃干凈,隨縫捉細膩子一道,刷草綠膠一道,均光三綠油一道,均畫老嫩斑竹照光油一道。
2、建國后
建國后五十年代慈寧宮花園也進行了兩次比較全面維修,其中1958年重做了園內建筑的下架油飾,彩畫局部找補。八十年代初重新繪制咸若館外檐彩畫,九十年代初重新繪制東配殿彩畫,至2012年修繕前再無彩畫工程。
..............................................未完待續..........
[1]單士元等主編:《單士元集第三卷-清代建筑年表一》頁106,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
[2]單士元等主編:《單士元集第三卷-清代建筑年表一》頁127,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
[3]《內務府奏銷檔》273-074-1,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4]《內務府奏銷檔》全宗5,奏案卷0227,021號,奏案05-0227-021,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5]《內務府奏銷檔》310-010,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6]《內務府呈稿嘉營92》,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7]《內務府呈稿嘉營223》,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8]《內務府奏銷檔》505-135,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9]《內務府呈稿道營155》,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10]《內務府奏銷檔》812-089,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