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新人由于缺乏經驗,對產品理解也不深。所以,面試的時候會經常遇到各種問題。今天,這篇文章,產品老司機教你5招,讓面試通過率提升10倍。
作者 / 枯葉
來源 / 微信公眾號 枯葉咖啡館
如果我在面試你,而你是這樣來回答我的,我想,你基本可以入職了。
我們所謂的面試,是一次雙向選擇的過程,不僅僅是企業選擇人才,也是人才選擇企業。
這是一個經典定理, 我只是引用了一下,也幫大家翻譯一下。
產品經理這個崗位對于這個定理的依賴性很強,我們必須學會選擇企業,對于開發或者其他崗位而言,大部分的企業都能達到自我成長的基礎要求,但對于產品經理卻不是這樣的。
如何選擇企業呢?
首先,薪資是一方面,我就不展開了,其次是企業方向,再次是企業文化,最后才是企業規模。
也就是說,創業型或者成熟型其實對于產品經理的成長來講并不具備話語權,兩者各有優劣。
創業型企業在發揮空間,綜合能力,成長速度要明顯優于成熟企業,畢竟沒有形成規范的束縛要小很多。
成熟型企業則在工作壓力,穩定性,以及企業帶來的光環效應明顯優于創業型企業。
選擇哪個都沒有錯,根據自己的規劃便可,如果很清晰自己的目標,想要在極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成長,那就選擇創業型吧, 如果想要的是穩定的生活,穩定的成長空間,那就選擇成熟型企業吧。
在選擇企業時,真正需要我們留心的地方 是企業的方向,需要和我們自身的興趣或者方向有一定的重合度。
不喜歡金融的,沒有金融基礎的是無法在金融企業充分發揮的,即使我們在一個創業型公司,也無法完全發揮。
只有自己熟悉的方向,自己認可的方向,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我們才能夠學習到如何劃分需求優先級,如何做用戶分析,如何做市場分析。
反之,對于一個自己一知半懂的行業,如果無法融入到這個方向里,對我們自身以及對企業都是很差的結果。
要知道產品的技能有兩種,一種動手,一種動腦,動手的技能學起來很快,動腦的則需要環境的加持了。
這個環境便是我們自身的興趣是否與企業方向相同。
不同階段面試的注意事項是不同的,這里只講一下新人的面試。
1.表達自己與企業的方向相同
在選擇企業時,我們已經確定了自己與企業的方向相符合,基于這一點,就希望在面試時能表現出來。
市場上不缺少產品經理,但缺少志同道合的產品經理,表達出自己對某個行業的觀點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觀點人人都有,固然有深淺之分,但卻不影響我們表達,這個過程會有幾個好處。
1.和面試官建立共同的價值觀與溝通語言。
2.即便觀念不同,但也會證明你有思考并且確實研究過這個市場。
3.也可以看出你對某個行業的熱衷程度,這將會極大的影響你在工作中的積極性。
2.告訴我,你能做什么!
企業不是慈善機構,招聘人才也是看中了你的能力,或者希望將某些事情交給你來完成,對于新人來講,主動告訴我你能做的事情,也會極大的提高我對你的認識。
很多時候,面試失敗,是在于我們沒有抓住有限的面試時間去表達自己的價值,甚至機械式的回復面試官的問題。
其實這是錯的,好的面試過程是面試者多說,面試官少說 。
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面試官的提問是誘導你說出你的價值的, 所以要特別珍惜對問題回答的機會,去表達自己的價值。
如果我問你一個問題,你用很簡短話語回答了,很遺憾,我只能判斷出你不是很清楚自己的優勢,這已經是最保守的判斷了。
畢竟,你對我說的越少,我越不了解你,這也表示我越不敢將你聘入公司,招聘雖然不是婚姻,不是一輩子的決定,但也是數月乃至數年的決定,自然不會草率的將我的后背交給你,在我信任你之前。
3.注意“揚長”
首先,面試官的提問不會是空穴來風的,提問有兩種。
第一種是預先設計好的問題,這種問題主要是看你的能力是否與崗位匹配,除此之外,也有許多問題是常規問題。
針對崗位設計的問題,這方面暫且不談,大多數是針對性很高的問題,比如對于大數據的看法,而常規問題則是在網絡中一大把的問題。
原因在于這些問題經過許多企業的驗證,最能夠引導你表達價值的問題,我需要再強調一下,是最能夠引導你表達自己的價值,而不是驗證你的價值。
面試官的問題并不是為了考倒你,讓你面試不通過,實際上,我們更希望你能通過面試,這樣就不必再進行后面的面試了。
所以我們的常規問題,其實是為了誘導你闡述自己的價值,無須緊張,仔細思考問題較好。
另一種是則是即性問題,這部分問題在面試問題里占據大多數,根據你上一個問題的答案,來提出下一個問題。
這里面就有技巧了,揚長避短。
第一批即興問題是根據你的簡歷來的,因此簡歷時要注意是否存在可能被問倒的問題,比如我們在簡歷里寫了一個活動當日訪問上了10萬,面試時必然讓我們分析一下這個活動。
面試的開始時間,早在面試前就已經開始了。
第二批即興問題,源自于你的自我介紹,還記得我提到的,問題是為了誘導你說出自己的價值,自我介紹便是這樣的一個面試題。
作為任何一次面試的第一道題,都會要求你進行自我介紹,這將決定了面試官的第二個問題是什么。
雖然說自我介紹不宜過長,但這只是一個性質問題,而不是硬性要求,如果你的自我介紹非常的有價值,即使你說10分鐘也沒有關系的。
前提是你的自我介紹非常有價值。
我面試的挺多人,自我介紹顯得枯燥無味,簡單的說了一下自己的背景,工作經驗,就等著提問了,這種情況相當于你主動放棄了先手。
如果你的自我介紹過于沒有亮點,那作為面試官而言,我們只能通過自己對這個行業的了解,通過自己的崗位來向你提問。
此時,你對于問題失去了控制性,大概只有20%的概率能回答上面試官的問題,甚至更低,畢竟這個行業的知識點實在太多了。
比如:我非常在意團隊協作,團隊是我的第一批用戶,我的需求文檔,我的原型圖是我最開始輸出的兩款產品,而開發和設計師則是他們的用戶,好的產品能讓用戶感到愉悅,更能夠為用戶創造價值,這是我一直踐行的事情,所以我能夠有效的降低團隊的低效時間耗損,比如不會有過于頻繁的需求變更和反復溝通。
這樣的一個自我介紹,就留給了面試官的提問空間,我們會問你如何看待需求文檔,怎么樣才能降低團隊的低效時間耗損,原型圖又是如何理解的。
你會發現,這是一個不錯的開場,問題似乎都是你預見性的問題,也是你早有準備的。
嘗試去計算,用你的答案來控制下一個問題,如此循環,你就是“得分王”,每一次的回答,都是滿分。
4.合理“避短”
不論是誰參加面試,都可能遇到自己無法回答的問題,這就像任何一個產品都會有異常頁面一樣。
我們需要提前想好,遇到這類型的問題應該如何回答,這是一類問題,而不是某一個問題。
當提問讓我們聽不明白時,大膽的去追問,無須顧忌太多。
這個行業有很多私有化名詞,所謂的私有化是指相同的概念,不同的術語,相同的術語也有可能是不同的概念。
當問及到某類術語讓你感到迷惑時,不妨追問一下面試官,不是很明白你提的問題,能詳細說一下嗎?
這可能會有一點影響,但這樣的影響,比起勉強解答來講,要好太多,如果問題都不知道含義,你的答案很大概率是對不上號的。
一個是得低分,一個是扣分,你選擇哪一個呢?
可能面試官將問題再明確一下,你就知道他的含義了,比如你可能不知道Kano模型,但你知道需求優先級,而面試官對于Kano模型的進一步解答便是需求優先級相關的描述了。
如果實在不明白的時候,怎么辦呢?
這樣的情況下,爽快的承認自己的不足,向面試官取經會是個不錯的辦法。
大部分的產品面試官都是比較和善的,不要忘記溝通技巧是這個行業的必備技能。委婉的承認自己的不足,并與面試官探討一番,也是一個很討巧的方法。
我面試的一些朋友,在表達自己不足時,并沒有向我探討,而是回避問題,比如“我可以學習“''我的學習能力很強”。
與我而言,這個答案并沒有表達出你的價值,畢竟,我無法判斷你是否能學習,你沒有與我探討,所以我也無法判斷你的學習能力是好是壞。
探討的過程有兩個意義,其一,這個過程中,我能發現你對于學習的態度,以及你是否善于學習,其二,即使我們不太合適,那這次的面試也能讓你收獲到一個不足的地方,并且簡單的為你介紹了一些新的知識點。
5.控制面試的過程,結果不會太差
作為求職者,你真的可以控制面試的過程……
從你的簡歷開始,
再精心設計一個出色的自我介紹,先用文檔記錄下來,
再將自己的優勢分析一下,
有意識的將問題引導到你擅長的地方,
給自己想好一個“異常處理機制”,用它來回避你所回答不了的問題。
為什么不將簡歷或者面試 看成是一款產品,由我們自己來設計一番呢?
你的用戶是HR或者產品leader,
你的目的是讓對方認可你的價值。
就和我們常規的產品一樣,有用戶,有需求,剩下的,就是如何滿足用戶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