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君,我想知道太早送寶寶入托會不會影響他的安全感呢?我最近有這個想法,但是朋友勸我不要這么做,我現在很猶豫,能不能給我一點意見呢?前兩天起點君在后臺收到一位媽媽的私信,問我該不該早早送孩子入托,因為聽說這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所以很猶豫。相信很多家長心中也有同樣的疑惑,不知道該作何選擇。現在很多家長都已經意識到了安全感對孩子的重要性。馬斯洛需求理論將安全需求排在了生理需求之上,也就是說當人類滿足了生理需求(如吃喝拉撒)后,就會有對安全感的需求。只有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后,才會進一步有社交、尊重、自我實現的需求。一個擁有安全感的孩子,會很自信、獨立,能與其他人友好地相處。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沒有得到足夠的安全感,那么成年后心理上的缺陷將很難修復,所以說建立安全感對孩子的成長來說至關重要。那么起點君就和大家聊一聊入托是否會影響安全感,幾歲是比較合適的時間點。
我想很多家長之所以想把孩子早早送托,是因為很難實現家庭和事業兼顧。現在社會節奏越來越快,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很多家庭不僅背負著房貸、車貸,還要攢錢養育“四腳吞金獸”,所以光靠爸爸一個人根本無法支撐。在這種情況下,起點君覺得送孩子入托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試想一下媽媽雖然留在家里照顧寶寶,可心里仍擔心著各種花銷,想必也是思緒混亂,愁容滿面,這樣也很難做到及時和積極地回應孩子的需求。其實,任何選擇都沒有絕對的對錯,不要想著做最正確的選擇,而要做最適合的選擇。凡事都有兩面性,多想想好的一面,而不必過于糾結壞的一面,送孩子入托也是如此。
不過起點君認為在送托前要做好以下兩點,才可以幫孩子順利渡過入托的適應期,而且讓他能擁有安全感。根據埃里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0~1.5歲是孩子建立基本信任的關鍵期。此時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沖突期,因為這期間孩子開始認識人了,當他哭或餓時,父母的積極回應是建立孩子安全感的關鍵。因此,在這一階段,爸媽要盡量滿足孩子所有的需要。當他需要關愛時,如果能夠及時得到回應,孩子的心中就會覺得安定。此外,爸媽還要多擁抱寶寶,和他說說話,逗他笑一笑,讓他有真實的被愛的感受和愉快的生活經驗。這能讓寶寶學會與外界溝通,產生對母親角色的信任與依賴感,并將這種信任感推及到其他人。因此,起點君建議盡量在孩子一歲半之后送托。而且一歲半之后,寶寶的獨立性會發展得很快,喜歡自己爬爬走走,好奇心和探索欲都很強烈,這時爸媽只需陪伴著他和提供適當的保護。慢慢的寶寶會開始獨自玩耍,這時候他只要聽見大人的聲音或者感受到陪伴就會覺得安心,這是安全感進一步發展和提升的表現。也就是說,如果在0~1.5歲期間,家長能夠給孩子積極的回應和高質量的陪伴,那么孩子就能建立基本的安全感。在準備送托之前,爸媽還要經常帶孩子出門玩,讓他多接觸陌生環境和陌生人。很多孩子在剛入托時之所以會哭鬧,一方面源于對母親的依戀,更多的是對陌生環境的不安全感。因此,在入托時可以多陪著孩子熟悉環境、熟悉老師,給孩子一定的緩沖和準備的時間,降低孩子的陌生感和緊張情緒。我們大部分時間談論的是如何安撫孩子的分離焦慮,其實很多媽媽也面臨著分離焦慮。面對與孩子的分離,媽媽有焦慮情緒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從孩子剛出生到慢慢長大,付出最多的是媽媽,最愛寶寶的也是媽媽。所以突然間離開孩子,回到了職場上,媽媽會覺得不習慣,很想念自己的寶寶,就很容易陷入焦慮的情緒中。其實這樣會把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孩子雖小卻能感知到不同的情緒變化。因此,想要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得先培養自身的安全感,能夠積極處理自身的情緒就是有安全感的表現之一。還有一些媽媽甚至會因為送孩子入托而產生愧疚感,覺得自己沒有盡到做媽媽的責任。這可能和我們的文化有關,亞洲文化向來視犧牲為美德,更賦予女性“成全他人為德”的角色。可是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起點君認為認真工作的媽媽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媽媽的快樂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和諧美滿的家庭氛圍才能給孩子最長久的安全感。這就是為什么起點君說在送托前一定要先幫孩子做好準備,也要把自己的情緒調試好。當然,家長在下班后還有周末一定要多陪伴孩子,用這些時光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同時也能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系。當孩子在身邊時,給予他足夠的關注,盡量滿足他的需求。每天都和寶寶說“我愛你”,再給他一個無限愛意的擁抱,相信這種愛的傳遞勝過任何語言,孩子一定能夠感受到。來源:贏在起點早教學園(ID:ElitebabyLand)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