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春秋時,孔夫子庭訓兒子孔鯉“不學詩何以言,不學禮何以立”。
明代的朱柏廬著《朱子家訓》,教育子孫“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清朝時曾國藩在家書中教子侄讀書“不要蠻讀蠻記蠻溫,首應教之以自省自立”。
這些傳統經典規訓,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已經有千百年了,在無形之中也滲入到我們的家庭生活,影響著我們的工作、學習和成長。
給孩子立這10條家規,讓孩子善良且自信,影響孩子一生!
見到認識的人要熱情的打招呼。
別人幫助自己一定要知道感謝別人,或書面表示感謝。
當給別人帶來不舒服或者是麻煩的是,一定要及時道歉。
不管在哪里,都不能大聲講話。
不能以自己為中心,不考慮別人的感受。
跟爸爸媽媽一定要有足夠的信任。
遇到煩心事也一定要跟爸爸媽媽說,不能憋在心里。
誠實的孩子都是爸爸媽媽最喜歡的孩子,即使做錯事情也要如實告訴爸爸媽媽,不能撒謊。
失去朋友跟家長的信任,會讓自己后悔一輩子。
在學校收到同學的欺負,自己不能獨自一人受著,一定要及時找老師解決。
如果避免不了大家,也不能拿工具傷害別的小朋友。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還能贏。
在學校遇到欺凌時,絕對不能忍氣吞聲,一定要有反抗,絕對不能當受氣包。
在撿到掉在地上的硬幣,可以拿回家積攢起來,但是錢包卻不能據為己有,拾金不昧是最寶貴的品質之一。
掉在地上的硬幣面值不高且無法找到失主,拿回來積攢起來對失主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如果是撿到錢包,錢包中可能會有對失主來說十分重要的東西,這時候一定要盡力幫忙尋找失主。對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起貪婪之心。
對別人的善意學會禮貌的謝絕,而不是冷言冷語的傷害,也是孩子應該必備的品質。也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區分別人的善意與惡意。
不管是植物還是動物都要尊重它們,其實是食物也要尊重它們,不能不想吃就扔掉。
浪費食物是不可以的!不浪費每一粒食物是一個良好的修養。
也正是因為保持對萬物敬畏的精神,才能讓我們的自然環境更加美麗。
不要忙不跟別人比較,畢竟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要有自信。
要保持獨特的自己,也沒必要自卑,大大方方活出自己的風采。
當獨自遇到壞人和遭遇危險的時候,能夠保護好自己。
所以這時候不要在意規矩,生命只有一次,只有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家長的教育是很重要的,沒有一個好媽媽就不會有一個好孩子,孩子都會在意媽媽的一舉一動,也會在無形之中的模仿媽媽。
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也是門學問,只有不打孩子的媽媽,才會有優秀的孩子,這會影響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