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界,有一句話耳熟能詳——“人與血管同壽”。就是說,血管壽命有多長,人的壽命就多長。
一旦道路(血管)出現擁堵,車輛就不能正常運行,如果不加治理,這條路就會成為“死路”。
萬病始于血瘀
重則,引發冠心病、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癌癥。
前人云“癌瘤者,非陰陽正氣所結,乃五臟瘀血濁氣痰滯而成”,就是這個道理。
綜上所示:百病始于血瘀!
那么,到底是哪兩個“法寶”呢?
養生第一寶
三七泡水
三氣泡水,徐老已經堅持服用了30多年!
不僅幫助他活血化瘀,而且也對保護血管有著很好的輔助功效。所以他才能擁有堪比中年人的健康血管。
《本草綱目拾遺》: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之最珍貴者。
養生第二寶
絞股藍
絞股藍當茶飲用,每天10克,可以配少量冰糖一起飲用,非常適合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或者有腫瘤的病人。
如果胃不好可以加點陳皮,如果體質虛弱可以加點少量的西洋參。
艾灸,血管的清道夫
而艾灸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它完全符合中醫治療血管堵塞的原則,是清除血液垃圾、疏導血管堵塞的“不二之選”:
艾為純陽之物,艾火是純陽之火,具有走三陰通十二經之功,其純陽溫熱之氣由肌表透達,最能溫陽補氣。
陽氣充足,氣化功能就強,氣機升降通暢,瘀血、痰凝、水濕等就不易瘀積血管,血管自然而然不易堵塞。
《黃帝內經·靈樞·刺節真邪》曰:脈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調,弗能取之。
針對血瘀
艾灸取穴
因為它們從手到足,相互銜接,與內臟密切聯系,反映全身的血管功能。
比如,氣血循行偏離正常軌道,就會導致血瘀,而血海穴可以引血歸源,讓氣血循行走向正常軌道。
①血寒血瘀:加灸心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腎俞穴、關元穴;
②痰濕血瘀:加灸中脘穴、天樞穴、水分穴;
③氣虛血瘀:加灸膻中穴、中脘穴、關元穴;
④氣滯血瘀:加灸肝俞穴、期門穴、太沖穴。
鉑艾液體灸,可以在艾灸之前涂抹效果翻倍,養生隨時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