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看到一則新聞。新聞提到大學生就業(yè)難的原因,其中有一點就是因為大學生的就業(yè)預期目標定的太高,這就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不良結果。
說到擇業(yè),我就想起我身邊的幾個要好的朋友。他們的職業(yè)之路也許能給大家一些啟發(fā)。
朋友甲:從大學畢業(yè)到現(xiàn)在他換過好幾份工作,而且每份工作他都做不長久。剛開始到一家公司上班時,他跟我們說他的那份工作多好多好,賺的錢又多,而且還可以學到不少知識和提升能力。可是過了半年或一年,他又換工作了,他又跟我說他的那份工作沒有上升空間,賺不到更多的錢,而他自己也認為該學的東西也學會了。所以他毫不猶豫地跳槽了。
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他換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賺更多的錢。
朋友乙:他從大學畢業(yè)就一直做一樣的工作。剛開始他能領到的工資不高,但是他依然在一間公司里呆上三到四年。直到他認為他需要更好、更高的平臺來提升自己的能力時,他才會跳槽。
他每進一間公司就想著能在那間公司待久一點,因為他一直追求生活穩(wěn)定,他希望自己的職業(yè)也穩(wěn)定一些。因此,他從來不敢向公司提出提高薪水的要求。不過,他的跳槽都是因為別的公司直接找上他的。
他堅持一點:換工作可以,但是絕不換行業(yè)。他沒換一次工作,身價就上升一些。慢慢地他就成為了那個行業(yè)比較專業(yè)的職員。
朋友丙:他從大學畢業(yè)就一直在一家外企公司上班。他剛開始是搞設計的,后來變成了搞研發(fā)的了。隨著他的經驗和能力的提升,他從一位無職稱的小職員慢慢升到了項目經理。他的工資也越來越高。
他的職業(yè)規(guī)劃我個人覺得是非常完美的。他一開始就對自己從事的職業(yè)、行業(yè)以及公司都選擇得相當好。這也就是他職業(yè)生涯成功的關鍵。
我的朋友有在職場上叱詫風云的,也有在職場上失敗的。成功的都有一個共同點:在同一個行業(yè)里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身價。失敗的是因為他只為了錢而工作,為錢而工作的后果只有一條那就是當賺不到錢的時候,你就會失去了工作的熱情和動力。
在我讀大學那時,我喜歡聽一些成功學大師的演講。我曾聽一位講師說:“只要我們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了,做到大師級別了。還會愁沒錢賺,沒錢花嗎?”這句話我覺得非常有道理。
我們聽聞過的成功人士不都是這樣的嗎?比如:NBA里的風云人物喬丹、科比和我們國家的姚明這些籃球明星們,他們的共同點不都是把自己的打籃球職業(yè)水平提高到大師級別了嗎?他們成功也是因為他們把“打籃球”這件事做到了極致。又比如著名女演員張曼玉、章子怡、周迅、孫儷以及當紅演員的范冰冰、林心如、楊冪。她們也是在演藝事業(yè)上做到極致的、大師級別的人物。
由此可見,我們想要自己能有一番大作為,就要努力地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這樣,我們才會離成功越來越近,離名利越來越近。我們要考慮清楚自己比較擅長做什么,有多大興趣把它做多久。當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對某種職業(yè)既善長又很感興趣的時候,我們要毫不猶豫地選擇它,然后努力地把它做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