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對于女子有很多的道德要求和束縛,如所謂的“三從四德”,不遵循會被丈夫遺棄,至于離婚更只是只有男子才有的權利,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可以始亂終棄,但是女子就不行,會違背社會綱常倫理。
《衛風·氓》是一首著名的敘事詩,女子與自己的丈夫一見鐘情,但是在結婚后卻表現出了真面目,變得朝三暮四,最終女子慘遭遺棄: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這是一首棄婦詩,女主人公與這個男子由相戀后步入婚姻的殿堂,她在婚后勤勞持家卻仍然遭到被拋棄的悲慘結局。體現出女子永遠是弱者是被拋棄者、受到傷害者。在《谷風》中便顯得更加明顯丈夫因為用情不專而遺棄了自己的結發之妻: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能不我慉,反以我為仇,既阻我德,賈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爾顛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與《衛風·氓》一樣,都是棄婦詩,以一種埋怨的口吻對自己悲慘的婚姻進行講訴,控訴她與丈夫共同經歷了苦難但是卻不能共享安樂,可是她卻沒有像《氓》中的女主人一樣迷途知返,而是在自己被逐出家時仍然希望丈夫能送自己一程:“行道遲遲,中心有違。不遠伊邇, 薄送我畿”。這都深層次地體現出女人在當時的社會婚姻中沒有任何權利可言,感情上、經濟上又要依靠男性而存在,甚至以一種卑微的姿態,男人喜歡了就要嫁給他,不喜歡了就可以隨意拋棄,被拋棄后,會受到來自社會道德各方面的指責,只能在孤苦寂寞中度過自己的一生。
在現在的社會中,男人不再是女人的一片天,女人自己則可以撐起半邊天,甚至是一片天,女性的主體意識不斷顯現,“女子無才便是德”已經成為了過去式,現在的女性崇尚獨立擁有自己熱愛的事業,甚至在某些工作領域超過了男性。“女漢子”、“御姐”、“女強人”,越來越成為許多女性追求的目標,“家庭主婦”逐漸退出了女性的意識領域。現在女子在經濟上、感情上不是只能依靠男性,女性在受到男性的拋棄時,可以繼續找自己喜歡的人,而不用受到任何人的指點。同樣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結婚,可以擁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而離婚也不只是男性的權利,女性甚至可以用《婚姻保護法》維護自己婚姻中的權利。婚姻家庭是一個國家社會的折射縮影,女性地位的變化說明了一個國家社會的政治經濟在不斷發展,文明素質不斷上升,或許前進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或許男女雙方不能達到完全的平等但是相信隨著不斷的發展可以達到相對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