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葬形者:
依形依勢而選擇葬法也,十二倒杖之法對此講的很清楚,如回龍顧祖、水纏玄武、騎龍葬法、喝形點穴等均為形葬法;但穴形不離乳窩鉗突之四象,而穴場之玄武后之毬、鬼、樂,青龍白虎方之蟬翼砂、蝦須蟹眼水,朱雀方之唇、氈、金魚水或真應水及內案等。真龍真穴均有形可察,并非虎葬王子、蛇葬七寸之類;最主要是從認雌雄辮別結穴特征,然后依勢依形而葬,比喻穔龍結穴無鬼樂或穴星如饅頭樣不可用也。
二葬脈者:
依脈點滴入穴接脈而葬也,風水難點在于點穴,穴之難在于審脈之氣象。古人說尋龍捉脈以求穴,可見脈象之不一,或細微或飄忽,沉潛似遁逃。如何捉脈,其陰陽辯證之功,全局整合、洞察之眼力最是緊要。凡脈象入穴有粲然可觀者,如縷如線或如珠,而有頭面頓起,交代清晰、形穴端莊、脈象融會便是穴,是點穴最基礎的功夫,是為葬脈。所謂高不斗脈、低不犯冷、閃不離脈是葬法最基本要求,而脈急、脈緩、脈現、脈隱、脈沉、脈橫、脈斜,其葬法又有針對性的要求,習陰宅風水者如果眼力功夫不到而連脈也分不凊,并根據脈象而選擇正受、側倚、深葬、中葬、淺葬之葬法,則屬未入門也。
三葬氣者:
尋氣眼下葬,難度極大,如雞心、魚胞等者之地,略作想象、關聯之模擬,看氣機所流布,審動作之合成,稍有經驗者當以認脈為先,其次當辨穴星。如金之生氣聚于窩泡,木之生氣聚于芽節。水之生氣聚于湧苗,土之生氣聚于口角,火之生氣聚于水窟,謂之水火既濟也。其次,又當相穴形而定動氣。如孩兒動在囟門,側掌動在合谷,仰掌動在轉皮,腕臂動在鼠肉之類。動乃生氣之機也。故當以動為生。再者又當察穴暈。暈如上尖下園,則其在下;上園下尖,則其在上。園乃生氣之表也,故當以園為生。
還當看內局四應,內四應者,生氣之證也。上面微起圓球為后應,下面合水尖檐為前應,兩邊蝦須蟹眼水、蟬翼牛角沙為左右應也。外四應者,生氣之輔也。后頭蓋樂山為后應,前面朝案山為前應,兩邊夾耳山為左右應。若前應有情,則氣在前;后應有情,則氣在后;左應有情,則氣在左;右應有情,則氣在右;四應具有情,則氣在中。此以四應驗生氣之法也。
還當詳龍虎。龍虎者,生氣之用也。左右砂高,則氣在高處;左右砂低,則氣在低處;左直右抱,則氣偏在右;右直左彎,則氣偏在左,此以龍虎驗生氣之法也。
還當觀案朝山。案朝山者,生氣之配也。朝山若高,則氣在高處;案朝山若低,則氣在低處。案開面向穴,而朝拜揖有情于穴,此以案朝山驗生氣之法也。
還當審明堂。堂水者,生氣之食也。堂水聚中,則氣在中堂;水聚左,則氣在左堂;水聚右,則氣在右堂,水來天門開而大而遠,水去短而小而關而閉,此以明堂驗生氣之法也。
故葬乘生氣之法,先當隨龍認脈,因脈察氣,次當以上諸法詳之,庶不失生氣之所在,得以乘之而無差也。就可以獲得正穴所在,也是風水師必須掌握的法術道門。
四葬影者:
是極為高深的葬法,多怪穴,非登峰造極的風水大師而不能為。葬影之關鍵點就是看作結穴持征不明顯,但局勢很好,而穴心又看不出脈氣特征,但細心看或功力硬者一眼便看出太極園暈,則穴貴無比。空石長者 《五星捉脈正變明圖》云:“穴場既定,先須辨其大極圓暈。若見隱微之間,圓暈分明,則性氣內聚,是為真穴,無此則非。若已經開墾,遇者須憑目力詳審之,若見二、三半圓如初生月樣,是名天輪,更為難得。”廖瑀《四象葬法》:“穴內圓暈、乃生氣凝聚靈光顯露之處。開塋宜在暈內,不可鋤破,否則生氣泄漏,靈光銷鑠,蟲蟻入壙,水泉侵棺,子孫貧寒。”有等大地,不但穴山舉止甚大意興遄飛,而且左右砂山,前朝后靠都若有所思所趨,整個堂局之內放佛為眾人至寶,八方呵護處正是的穴。小巧之地也有影葬之設,蓋因穴山開睜凝神貫注不在斯身而另有神目如電靈光下注之處,此處如峰巒投影,其形如胚胎如璞玉如影如幻,恍兮惚兮若有氤氳之氣。
葬形、葬脈、葬氣、葬影之區別不過是氣脈的表象隱微大小不同,是對于具體脈象的辯證罷了。 葬脈循形,山水粲然,中規中矩磊落光明。葬影葬氣是龍神寫意,是山水情幽,不拘小節而渾然大器。點穴之法,在乎一心,山水情性,需得沉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