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納?共情?成長
--家校共育實踐與思考
悅納?共情?成長--家校共育實踐與思考
作者:黨長征
(一)網(wǎng)癮少年
三人面對面的真誠溝通的序幕徐徐拉開:
首先,我向驍勇媽媽提出了對網(wǎng)癮現(xiàn)象的看法和建議。
網(wǎng)絡成癮與家庭教育方式有著密切關聯(lián),比如,懲罰嚴厲、過度干涉、偏愛、拒絕及否認、過度保護等有著密切關聯(lián),過分的放縱和過分的限制都容易造成青少年網(wǎng)絡成癮。在網(wǎng)癮青少年中身處單親家庭的孩子比較多,尤其是與母親共同居住的單親家庭孩子。一方面父母離婚容易使孩子心靈受到傷害,產(chǎn)生叛逆心理;另一方面,單親家庭中家長(尤其是母親)總是試圖以加強說教的方式來彌補另一家長的缺失,這樣“愛的過分愛的過嚴“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與叛逆,容易把孩子從家推向網(wǎng)吧。
認識到問題的癥結之后,驍勇媽媽立即表示愿意積極嘗試、改變家庭教育方式,不以愛的名義去限制孩子的成長、綁架孩子的意志。
然后,也對驍勇進行了推心置腹的交流。作為孩子,需要被愛、被理解、被接納、被認同、被需要、被關注,都是正當?shù)某砷L需求。但也要學會理解自己的媽媽,換位思考,站在家長的角度看待、處理問題。作為一個孩子,應當建立自己長期的發(fā)展目標和切實可行的學習、生活規(guī)劃,做到合理安排時間,理性利用網(wǎng)絡,不要讓上網(wǎng)作為逃避現(xiàn)實問題的方式。只有積極改變才能逐步成長,重新找到自信和自我價值。只有積極向上,拼搏奮斗,才能收獲認可感、價值感和成就感!
驍勇眼含熱淚和媽媽的手緊緊攥在一起!
戒掉網(wǎng)癮的過程必定是艱難的,一次家訪也不會徹底解決。
但是和諧、理性的家庭教育一定會對驍勇的轉變與成長產(chǎn)生積極影響。
只要家庭、學生、學校轉變教育觀念,必然會有收獲。
(二)不被理解的心
小羽作為一個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其行為習慣、生理、認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識在迅速成長,是人一生中發(fā)展最迅速、最旺盛、最關鍵的時期。但這一階段也是學生最容易出問題的階段。作為老師不僅應該充當好管理者的角色,應了解學生心理生理發(fā)展的特點,幫助學生提高承受挫折和應對挫折的能力(即“逆商”),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和健全的人格。老師作為家校溝通的基礎,也是家校共育的橋梁,一方面要積極開展學校相關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宣傳引導家長參與教育,與家長聯(lián)合培養(yǎng)孩子。
作為家長要積極轉變教育觀念,要有“共情力”、“同理心”!
教育孩子方式不溺愛、不偏愛、不極端!學會接納包容孩子成長過程的“不足與不好”,掌握并適應孩子成長階段的身心特征,家長適當降低對孩子的成長期望值,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家庭關系。注重營造家庭和諧、溫暖的教育環(huán)境,以家長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為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聽完我的建議,率真的小羽和爸爸媽媽相擁而泣。
我分明看到這擁抱的背后隱隱約約顯現(xiàn)一行字:
——關愛、包容、尊重、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