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單詞,大家的感情很復雜,都說又愛又恨,但主要還是恨。愛是在無奈的情況下才說的。大家對掌握英語單詞的基本理解是:
1.知道中文解釋,一個單詞一般還有好幾個解釋,第一意思,第二意思等。
2.要背會單詞的拼寫。
3.要知道單詞的準確發音,不過此項最得不到重視。
4.要記住單詞的用法。在哪里用,什么情況下怎么用。
5.要知道詞性。
6.要知道一個單詞跟別的詞搭配后又變成了什么新的意思。
7.背英文單詞很難,單詞拼寫越長的越難背。
上述對單詞的理解,基本上是從知識層面去認識單詞,存在嚴重的問題。大部分同學不但這樣學起來很困難,即使“學會了”也不能做到應用自如。其實問題是出在對單詞學習方式的理解本身出了錯。
先總結一下對上述幾個理解的問題在哪里:
1.首先我們已經明白對單詞翻譯的依賴是啞巴英語的主要原因,所以知道一個英文單詞的中文解釋雖然對閱讀有一點幫助(閱讀速度慢的問題我們先不談),但并不能解決啞巴英語問題,也無助于語言的應用。
2.盡管有的單詞有幾個意思,請一次就學一個意思。
3.知道讀音很重要,但如何拼寫不用死記,拼寫規律是從讀音來的。
4.知道詞性固然好,不知道也沒那么恐怖,在應用中自然就掌握了。甚至完全可以不知道詞性,只會使用就好了。
5.背單詞本身不難,甚至可以說是件非常簡單的事,而且是拼寫越長的越好背。
以上幾個要點,單詞學得好的同學對此會很熟悉。首先我們要提的是有關掌握單詞的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單詞在大腦中是如何存儲的?
當我們聽到某個英文單詞的“聲音”,我們的大腦能夠馬上反映出該聲音所對應的“ 實物概念”的“圖像、聲音、味道、特性、相關事物”等多維的整感覺,并達到上面所述的立體激發狀態,那么我們對接下來聽到的外語新信息和說外語,才能夠達到高速、自然、流暢、有深度的類似母語的反應。所以要學一個英語單詞,核心就是要在實現存儲它的同時,建立這個詞在大腦的“多維神經網絡”,或者說是利用現有相關概念的多維網絡,把這個詞存儲到它應該存放的位置。
接下來我們知道了多維網絡背單詞的方法,我們又有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到底要背多少個單詞才算夠呢?
新西蘭維多利亞大學的Paul Nation博士,是詞匯量方面的權威,我們就找些他的研究中最簡單直觀的數據來介紹一下。Nation博士認為,母語是英語的人平均有17,000個基礎單詞。所以Nation博士認為外國人學英語時,需要單詞的數量遠沒有傳說中那么可怕。
Nation博士對于單詞使用頻率的研究結果是,在一本30,000總單詞量的英文小說里,單詞量和使用頻率之間的關系是如下圖:
背單詞的三個層次:
第一層,最基本的200個左右的單詞,雖然量少,但使用率最高(高達60%)。這些單詞一般我們都超級熟悉,但組合起來未必會應用。比如 “Here she comes.” 都是很簡單的詞匯,會用的人并不多。所以很多同學對這種簡單的句子,感覺能夠聽懂,實際上卻還沒有真正的實現英語思維。那么即使已經學過很久英語,單詞量有幾千個的同學,也要有意識地努力先把這些基礎單詞的英語思維建立起來。
第二層,2,000個單詞。對話中最常用的 1,000個單詞,涵蓋了普通對話中94%的詞匯),這1,000個常用單詞在閱讀中出現機會為74%。對這2,000個常用單詞,要求大家一定要建立我們立體的思維,并掌握這些單詞和與其最相關單詞之間的有機聯系。
第三層,5,000單詞(包括前2,000),在對話和閱讀中,使用最頻繁的單詞,達到98%了。所以這5,000單詞,也一定要建立單詞的“聲音思維”,即一聽之下,馬上反應出形象或概念而非翻譯,否則交流會有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