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民事權利依其作用,劃分為支配權、請求權、形成權和抗辯權。在這一體系中,請求權是作為權利的一種重要類型出現的,本文從請求權概念及產生的歷史理論基礎,請求權的效力,請求權的分類及內容三個方面為內容來論述有關請求權的一些基本理論。
一、請求權概念及產生的歷史理論基礎
民事權利依其作用,劃分為支配權、請求權、形成權和抗辯權。在這一體系中,請求權是作為權利的一種重要類型出現的,它被定義為“權利人可以要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雹?br>
現代請求權的概念源于十七、八世紀自然法學派所倡導的權利理論 ,是古典的自然法學派的觀點的繼續和延伸,自然法學派通過自己的想象,構建了自己的理論體系,認為在自然狀態下,每個人都擁有權利,即生命權、健康權以及自由,所 以,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所謂的權利就是“要求相對人或者第三人履行義務的力”,在自然法學派看來權利是精神的力,這種力并不表現為現實的拘束,而是存在于人們內心的約束。當國家產生后,這種力遭到破壞時,又把國家的強制力稱為權利,但是這種權 利“是基于對第一次的、精神的力的違反而被運用的權利,是第二次的、恢復性的權利 ”,自然法學派認為第二次的權利是超越自然法則之上的權利。 自然法學派將請求權概念進行兩個層次上的劃分,已為我國現代民法理論學界所普遍接受,在眾多的 論著中早已進行了實質上的二次劃分,如:王澤鑒先生在《債之關系的結構分析》一文中,闡述債之給付義務的問題時,引用的 都是拉倫茲(Larenz)的觀點,將給付義務區分為原給付義務(第一次義務)和次給付義務 (第二次義務),并認為原給付義務指契約原定履行之義務,而次給付義務指原給付義務 在履行過程中,因給付不能、給付遲延、不完全給付而生損害賠償義務,或者因契約解 除后所生恢復原狀之義務。最后,又補充道“次給付義務亦系根源于原來債之關系,債之關系的內容雖然因之而改變或擴張,但其同一性仍維持不變?!雹?br>
二、請求權的效力
請求權無論是在債權法領域,還是在物權法領域,都是以效力的身份出現的,請求權效力具有應然性和實然性。
(一)應然性之請求權
應然性的請求權表現為一種靜態的權利,體現著某種利益,它與所有的權 利一樣標志著人們對某種事物的尊重和認可,是與權利理論中的第一性的權利相對應的 。應然性之請求 權與所有的第一性的權利一樣,其效力是不完全的,僅僅表現為“給付授予力”,作為權利的主體,可以接受義務人的義務履行的結果,而請求權中的“給付請求力”和“保護請求力”只是起到威懾的作用,是“隱而不現”的。
(二)實然性之請求權
實然性的請求權是任何第三人都應該承認被法律所規范的生活關系( 法律關系),并應當服從,使該法律關系不受到侵害是一般的市民的義務,該義務是針對所有的法律關系的。實然 性之請求權是具有完全效力的請求權,它不僅具有應然性之請求權所擁有的“給付授予 力”,還具有“給付請求力”和“保護請求力”,實然性之請求權的行使必然在法律上有相應的法律后果,這樣才能完成其彌補因權利受到侵害所遭到的利益損失之使命。③實然性請求權的行使是通過訴訟來進行的,并且訴訟外的請求權是請求權行使的經常途徑,實然性之請求權在訴訟上得到支持必然發生相應的法律后果——即責任。
三、請求權的分類及內容
請求權與抗辯權、形成權一起作為權利的類型之一,在民事權利體系中請求權被賦予了與物權、債權等權利同樣的地位,“請求權以其基礎權利之不同,分為債權上請求權、物權上請求權、基于他物權上請求權、知識產權請求權”。 ④
(一)債權上請求權
債權作為具有財產屬性的私權的一種出現在權利體系中,“債權是債權人請求債務人為特定行為(作為或者不作為)的權利”⑤債權與應然性的請求權具有相同的含義。應然性的請求權在義務范圍內,與之相對應的是義務 。請求權概念創建之初,就是由于停留在應然性之請求權的層面, 所以請求權在債權法領域的概念成為多余。
(二)物上請求權
物上請求權是指當物權的行使受到妨害或有妨害的可能時,物權人為排除或防止妨害,恢復物權的圓滿支配狀態,而請求妨害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物上請求權包括返還請求權、排除妨害請求權和預防妨害請求權三種,返還請求權是物權人對于無權占有或侵奪其財產者,請求返還其財產的請求權。返還請求權的構成條件是相對人無權占有其物。返還請求權的請求主體為物權人,包括所有權人、他物權人和占有人,相對人為現在占有人。排除妨害請求權是指物權人于其物權的圓滿狀態被占有以外的其它方法妨害時,請求妨害人除去妨害的權利。排除妨害請求權以物權的行使受到占有以外的其它方法的妨害為成立條件。
妨害是指以占有以外的方法阻礙或侵害物權的支配可能性,既可以是事實上的妨害,也可以是法律上的妨害。預防妨害請求權是指物權人對于有妨害其物權之虞者,得請求其防止妨害發生的權利。預防妨害請求權的發生以有妨害物權之虞為必要。所謂有妨害物權之虞,是指物權現在雖無現實之妨害,但將來有發生妨害的可能性。至于是否有妨害物權之虞,系事實問題,應依一般社會觀點而決定。妨害人是否存在過錯,妨害之危險是否基于人之行為或基于不可抗力,均在所不問。預防妨害請求權的請求主體為物權人,相對人為對物權有妨害之虞的人。權利人對于相對人得請求以其自己的費用防止其妨害,無論妨害危險是因妨害人的行為而產生,還是因妨害人的所有物而產生,或是基于不可抗力而產生的,均無不同。妨害的防止在多數情況下,須通過妨害人實施積極行為才能實現,當然也不排除通過妨害人的消極行為而達到防止妨害的目的。
?。ㄈ┧餀嗌险埱髾?br>
他物權包括所有的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除所有權以外的他物權也具有物權請求權之適用,用益物權的物權請求權包含地上權請求權、地役權請求權和典權請求權這三類物權請求權,基于地上權的物權請求權之內容與特征如下:
1、地上權受有妨害時,地上權人應享有物權請求權,包括標的物返還請求權、妨害排 除請求權和妨害預防請求權,其構成要件與內容應準用基于所有權的請求權。
2、地上權以占有土地為前提,故當地上權人喪失占有時,可對導致其占有喪失之侵權 人行使返還請求權,以回復其占有的完滿狀態。
3、地上權的內容為在他人土地上保有建筑物、其他工作物等而利用土地之使用價值, 故需區分地上權本身遭受妨害與土地之上的建筑物工作物及林木等遭受妨害這兩種情 形。在前者,系由地上權人行使基于地上權的物權請求權;在后者,由于建筑物、工作 物等的所有權
屬于地上權人,故此時地上權人系行使基于所有權的物權請求權。
4、地上權人行使妨害排除請求權和妨害預防請求權時,若妨害系由不可抗力或意外事 故所致,相對人據此可免予承擔排除妨害的全部或部分費用,而地上權人需自己負擔全 部或部分費用。
5、在土地所有權人依照法律或行政法規對地上權人利用之土地予以公益性或懲罰性回 收時,地上權人不得對土地所有權人行使物權請求權,但土地所有權人應依法對地上權 人予以補償。
基于地役權的物權請求權之內容與特征如下:
1、地役權人之權利的完滿狀態受有妨害時,得行使物權請求權,如排除妨害請求權和 妨害預防請求權。
2、基于地役權的物權請求權,其請求權人應為現時享有地役權之人,然地役權之主體 是限于不動產之現時所有人,抑或包括對不動產享有他物權的地上權人、典權人以至租 賃權人。
3、地役權人使用的供役地不具有獨占性,地役權人不僅可以與供役地所有人或其他用益物權人共同使用供役地,而且還可以于同一供役地上設定多個內容相同或相異的地役權,也即與其他地役權人共同使用供役地。
4、基于地役權的妨害排除請求權、妨害預防請求權常易與基于相鄰關系的請求權發生 競合,此時應由地役權人選擇行使何種請求權。
基于典權的物權請求權之內容與特征如下:
1、基于典權的物權請求權包含的類型典權為移轉不動產的占有于典權人享有之物權,所以,典權人的典權受有妨害時典權人享有標的物返還請求權、妨害排除請求權和妨害預防請求權,其構成要件與內容,與基于所有權的物權請求權極為類似,筆者認為應準用關于所有權的物權請求權。
2、典權于回贖期間內的物權請求權典權與其他用益物權有一明顯不同:典權所設期限(典權不設期限者實所罕見)屆滿時 ,典權并不因此立即消滅,而是進入回贖期,出典人可以行使回贖權,如依臺灣“民法 ”第922條規定:典權定有期限,而未附其他條款者,則應于期限屆滿后二年內回贖。 是故,在典期屆滿后的回贖期間內,典權并不消滅,典權人仍得行使物權請求權。
3、絕賣后物權請求權的改變若出典人逾期不行使回贖權(包括在典期屆滿后的回贖期限內不回贖和在附有“到期不 贖即作絕賣”之條款時典期屆滿不立即回贖兩種情形),則構成絕賣,典權人取得典物 的所有權(此為所有權的原始取得方法之一),典權人由用益物權人而變成所有權人,自 此以后,其權利受有妨害時,當行使基于所有權的物權請求權,而非基于他物權的物權請求權。
基于擔保物權的物權請求權包括基于抵押權的物權請求權,基于質權的物權請求權與基于留置權的物權請求權。
基于抵押權的物權請求權的內容與特征如下:
1、基于抵押權的物權請求權包含的類型抵押權以取得抵押物的交換價值為目的,而稱為“價值權”,其作為一項他物權,于 其價值受有妨害時,可行使物權請求權。
2、抵押物價值有減少之虞時的妨害預防請求權抵押權的目的在于抵押物的價值,抵押權及其所擔保的債權能否最終實現也取決于抵押物的價值,所以抵押權人對于抵押物的價值狀態最為關注,一旦抵押物價值有減少之虞,抵押權人即可行使妨害預防請求權,以確保抵押物的價值得以維持。
3、抵押物價值實際減少時的妨害排除請求權當抵押物的價值實際發生減少之情形時,妨害預防請求權已不足以救濟,此時抵押權 人可行使妨害排除請求權。與權利人直接占有標的物的所有權及其他物權不同的是,由 于抵押權是以標的物的價值為內容,抵押權人并不直接占有標的物,所以對抵押權的妨 害并非對其行使利用權的實際妨害,而是行使價值權的實際妨害,因而抵押權人行使妨 害排除請求權的目的也在于回復抵押物的原有價值狀態,其方式依各國法律規定主要有 兩種:二是請求回復原狀,一是請求提供相當之擔保。如采取回復原狀為可能,抵押權 人即可請求回復原狀。
4、抵押人擅自轉讓抵押物時的物權請求權抵押物設定抵押后,抵押人并非不能處分包括轉讓抵押物,但依法律規定須履行通知 義務,即須將抵押物轉讓的事實通知抵押權人。
基于質權的物權請求權
1、質物返還請求權,質權以質權人占有質物為特征和成立條件,若出質人或第三人非法占有質物,侵害質 權人對質物的占有權,質權人得行使標的物返還請求權,請求出質人或第三人將質物返 還,恢復其占有。
2、質物毀損滅失時的妨害排除請求權,質物若系出質人的過錯而致毀損滅失,質權人得行使排除妨害請求權。在質物毀損的 情形下,既可請求出質人回復原狀(如回復原狀為可能),也可請求其提供與質物毀損價 值相當之新的擔保。
基于留置權的物權請求權
1、留置權人不享有基于留置權的標的物返還請求權。
2、在留置期間內,若債務人(留置物的所有人)提出所有物返還請求權,留置權人得以留置權為抗辯,拒絕返還。
3、若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了不得留置的物,則縱然債務人(留置物的所有人)未能履行 債務,債權人也不得留置該物,債權人不享有留置權,更不能行使基于留置權的物權請 求權。
4、在債務人對留置權人提供了履行債務的相當之擔保時,留置權歸于消滅,債務人對 債權人得請求返還留置物。
(四)知識產權請求權
從目前我國民商事、知識產權的立法來看,當知識產權受到不法侵害,法律賦予權利人以請求權直至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權利是明確、全面的。知識產權的權利人不但權利受到侵害享有損害賠償的請求權,而且同樣享有制止侵權行為、消除侵權危險等的請求權,并受到國家強制力的保護。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八條規定:“公民、法人的著作權(版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發明權和其他科技成果權受到剽竊、篡改、假冒等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按照一些國家知識產權法或民法的表達,該項條文不但規定了侵害知識產權的民事責任,而且還明白無誤地肯定了知識產權權利上的請求權及形成侵權損害賠償之債的請求權等幾類請求權。知識產權的權利人在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或侵害危險時,依據此種請求權可以提起訴訟,并要求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對自己所提出的停止侵權、排除妨礙等訴訟請求予以支持。
參考書目:
①江平、王家??傊骶帲骸睹?商法學大辭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4月。
②王澤鑒:《 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四),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1月版,《債之關系的結構分 析》第98—99頁。
③奧田昌道著《請求權概念の生成と開展》,(日文版)第68頁。
④梁慧星著 :《民法總論》,法律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
65頁。
⑤江平、王家福主編:《民商法學大辭書》 ,南京大學出版社,第890頁。
(作者單位:湖北省宜都市人民法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