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特蘭大日報社做過這樣一個研究調查發現:在家里收集故事和回憶所帶來的幸福感遠勝于物質的滿足甚至學業、事業上的成就。
而故事和回憶,離不開平淡生活中營造的儀式感。
儀式感雖只是一種形式,卻是培養孩子用心熱愛生活的一種積極態度,是提升孩子幸福感、讓內心富足的最好方式。
偶爾的驚喜和儀式感是給孩子最好的“富養”,它比給孩子吃大餐、買名牌更有實際意義。
當孩子還在身邊的時候,為ta盡可能多地創造幸福、感動的時刻吧!
下面這12件小事,并不復雜,卻能讓生活充滿溫暖,讓孩子的童年幸福感滿滿。
1、每天醒來和睡前彼此問候,把“我愛你”掛嘴邊
早晨睜開雙眼,給孩子一個香甜的吻,彼此互道 “早上好”,晚上睡前互道“晚安”,出門前相互擁抱。讓彼此的愛在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下流淌,溫暖一整天。
2、每晚親子閱讀。
睡前進行親子閱讀15-30分鐘,談談彼此一天的收獲,讓孩子帶著愛和溫暖進入夢鄉。
3每周一次特別晚餐。
為這天設置一個主題吧,如“周五披薩夜”,全家人一起準備這頓晚餐,讓這一頓晚餐成為全家人每周的盼頭。
4、定期在學校門口留影。
每月的月初或月末在幼兒園門口、學校門口的同一位置留一張影,并把這些照片按時間順序整理在一起,等到畢業后再翻看,滿滿的幸福回憶。
5、特別節日記得拍全家福。
這是幸福時刻的定格,如果能做成照片墻,每每路過都是滿滿的感動。這同時能讓孩子知道自己有一個穩定、有愛的家。
6、每年問同樣的問題。
從孩子懂事起,每次生日或過年的時候,爸媽都問問他一些相同的問題。
比如“今年你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你長大掙錢最想買的第一樣東西是什么?”并記錄他的回答,等孩子長大了翻出來讀一讀,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想法和答案也會有不同的變化,這代表孩子的成長和成熟,好有意義。
7、家人專屬的交流方式。
別人家兒子和爸爸的特殊擊掌方式是不是很有愛?
不妨設定一些家庭暗號,這種專屬于家庭的交流方式,讓家庭更緊密,讓孩子更有自豪感和幸福感。
8、出席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活動,如家長會、校園運動會、演出等。
這些孩子期待已久,想讓你看到他優秀的時刻,一旦錯過,TA會遺憾一輩子的。
9、和孩子一起為家人準備生日禮物。
家人生日時,帶上孩子一起給對方一個驚喜。
儀式感使夫妻之間的愛情得以保鮮,也讓孩子從中感受到,爸爸媽媽是相親相愛的,我們的家庭是幸福、和睦的。
10、和爸爸/媽媽單獨約會。
很多獨特的記憶都來自于和某人的秘密,這讓彼此關系更加緊密。父母單獨一方,尤其是平日工作較忙的爸爸,盡可能多抽出一些時間單獨和孩子“約會”,去新鮮地方,吃沒吃過的小吃,獨處的歡樂時光,父子/父女之間的感情會迅速升溫,孩子也會幸福感滿滿。
11、讓你自己快樂
這絕對不是自私,你有多么幸福快樂將極大地影響到孩子能感受到多少幸福快樂。
很多調查都驗證了媽媽的抑郁情緒與孩子的“負面成長”之間存在著毋庸置疑的關聯。
快樂開朗的父母,的確更有可能養育出幸福快樂的孩子,所以請調整好你的負面情緒,多給孩子和家庭一些歡聲笑語吧!
12、給孩子更多自由玩耍的時間
玩是孩子極為重要的成長與學習的方式,讓孩子摒棄一切束縛當孩子自由玩耍的時候,是完全享受當下的幸福體驗。不要以為自由玩耍就是浪費時間、沒有無意義,它能很大程度上促進孩子智力、身體、社交能力和情商的全面健康發展。幾個孩子在一起無計劃的自由玩耍,更能夠幫助孩子學會如何在群體中發揮作用、如何分享、如何協商、如何解決沖突、如何調節情緒和調整行為,以及如何表達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