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叫“三生萬物”的自循環家庭農場,其名字取自《道德經》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四季民宿、節氣工坊和酵素農園三部分組成。除了保持著十余年未使用化肥農藥的歷史,創始人張文賀先生還致力于恢復自循環的完整鏈條,推廣環保農耕教育和更為輕盈健康的生活方式。
張文賀,清華大學建筑系建筑學學士,中文系文學學士,文賀建筑事務所主持建筑師,納什空間總建筑師。
2014年9月,張文賀在北京西北六環外約4.5公里處籌劃并設計了一座農場,取名“三生萬物”。
這塊占地三十三畝,合兩萬余平米的農田在初期甚至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劣質的瓷磚,厚厚的灰塵,破舊不堪的水泥路。中國大部分農村的臟亂差情況,這里全都有。
重新改造設計,就意味著要面對現實。而三生萬物并不想讓自己硬生生地弄成歐美小鎮風、中式古典風或是日系清新風。
尊重這些自然屬性的存在,不必仿古,也不刻意求新。
「四季民宿」
農場民宿室內走廊的設計盡顯巧妙
▲ 改造前的走廊
▲ 改造后的走廊
房間的設計也是動用了很多心思。
▲ 鋪設地暖
▲ 陽光獨立衛浴,有機浴液、洗手液,環保潔具
▲ 一點不浪費空間的條案
▲ 設計巧妙的床鋪
這便是三生萬物的四季民宿。這樣的房間目前有9間,可住36人??头扛鲙ピ?,是大園中的小園。
「節氣工坊」
節氣工坊的建設也呈現出了讓人驚嘆的改變
在門廳和餐廳,
該砍的砍,該擋的擋。
讓設計表達自己的思想,
讓頹敗的一磚一瓦,
變成它本來可以更好的樣子。
節氣工坊的理念是讓城市人群更愿意來了解農耕,更自在地融入田園。三生萬物節氣工坊近兩年已經成為京郊田園生活的標志性建筑,把各種不像樣、污七八糟、烏煙瘴氣和噪音統統拒之門外。
▲ 節氣工坊的茶室、會議室、閱覽室
▲ 節氣工坊的餐廳
通透、優雅、清新的百人餐廳,關注飲食健康、引導素食觀念的商店,以及會議室、圖書館、兒童房,滿足全部年齡段的人群享受生命的愿望。中餐廚房將一年中的24節氣文化融入飲食,一年四季根據節氣所需提供健康美食。田園生活館則用來展示和售賣三生萬物自產的、優選的各類有機食材和生活用品。
已經有數千人在這個百人餐廳里
享用過三生萬物的蔬食美味
一個無機動車的、
孩子可以放心撒歡的現代田園。
節氣工坊建筑面積五百平米,和四季民宿一起,形成一道綠色的屏障,保護著三生萬物這座園子。
「 酵素農園 」
最后,便是重中之重的酵素農園。
張文賀的姐姐張文靜曾經在麥當勞打拼十余年,擁有豐富的管理和食材供應鏈的經驗,姐弟倆希望,用最安全的方式來種植經營這片農園。
這里的田地全部沒有使用化肥,一方面是用自家的禽畜產生的糞便經過發酵后形成的肥料,另一方面再補充些購買來的有機肥。農藥的使用也是完全杜絕的,除了在苗期和其他必要時候使用自己配制的生物性驅蟲劑,充分保證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讓被浪費的食物的營養經過發酵,回歸土地,自制酵素做廚余堆肥,通過發酵來恢復適應這塊土地的微生物菌群的活性,從而實現生態系統的自循環。
改善土壤,重塑微生物環境,這是“三生萬物”對新時期新農業的創新。
在普遍農化殘污染的農業環境中,保持有機環境,吃到有機果蔬,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這樣,三生萬物自產的免洗蔬菜和水果在短短一年時間里便擁有了許許多多簇擁者。
每天清晨,日出時分,工人們開始在園子里為會員采摘蔬菜,因為這個時候的自然能量最充足。以各種應季蔬菜為主的節氣食材組合,則是三生萬物微店里備受歡迎的產品。
應運而生的節氣派對也定期舉行
更多更健康更美味的清新素食,
更多種類的自制茶品、調料。
在這座園林中,文賀試圖把握建筑與自然之間的邊界,在荒野與城市公園之間,在度假村與采摘園之間,打造一個世外桃源般的自然農莊。
最初,這不過是一個設計師,一個素食者的一次嘗試。
循環農業和定制化設計是文賀的初衷,以此園林的設計,包括建筑與環境設施,探索當代北方的自然人文景觀。
但是他沒想到,從中能發現那么多關于建筑設計的問題,關于中國農業的問題,關于國民飲食健康的問題。
而現在張文賀想:也許,在不遠的未來,真的會有大規模的別致的鄉土花卉與蔬菜有機結合,形成一處別具一格的景觀。各種植物,色彩搭配;各種昆蟲,相生相克。他可以在菜地里設計個活動廚房,可以在菜地里拌沙拉,喝咖啡,甚至分分鐘開個眾籌大會。
把設計做得有趣,
才是設計師真正的責任。
有趣中又愛護自然生態,
更值得令人尊重
二胎生育政策的放開,“二孩”經濟必將是未來一個火熱的消費市場,越來越多的產業也將會朝著這個市場涌入。同樣,親子農場作為孩子們成長的大自然課堂,已經成為休閑農業產業中發展最為突出、收效最為顯著的細分市場之一。
親子農業作為孩子們成長的大自然課堂,發展空間很大,但在我國大陸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在產品開發、經營管理等方面還存在較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產業競爭力。各個地方須在把握“寓學于樂”的核心下,結合當地自然、人文環境實際情況進行項目打造。下面對親子農場的幾個主要類型進行介紹:
1農業大課堂
孩子的教育不僅是老師的責任,他們的成長更多需要父母帶領去體驗社會、體驗大自然,從而豐富他們的視野和生活體驗。親子農場就符合了這樣的教育體驗意義,成為了孩子們成長的一門大自然課堂。農業大課堂主要針對青少年學生,以科普和社會實踐為主要目的,以夏令營或學校集體組織為主要形式。解說系統的規劃設計是其開發重點,要做到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三性合一”。
2迷你農場
以幾十平米為單位將農田劃分成若干小塊供市民認養,采用自主管理或委托管理的經營方式。農場提供免費種子、農具和限量有機肥料。部分農場實行會員制管理,并提供采收配送服務。另外,農場還可提供果樹認養、動物認養等項目。迷你農場的開發,還要有其他特色項目的支撐。一般設在大城市郊區交通便利的地方。
3鄉村游樂園
鄉村游樂園是一種以鄉土風格為特色的親子游樂項目,游樂形式以上世紀60--80年代的生活場景為藍本,游樂設備主要選自那個年代的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娛樂設施,比如蹺蹺板、秋千,還有一些自制玩具,像滾鐵環、彈球、玩泥巴、跳房子等。雖然設施簡單,但卻是那個時代人的整個童年生活。鄉村游樂園不僅具有時代符號,其中也蘊含著深深的鄉愁,對如今這代人的成長也具有非常好的教育意義。
4農業嘉年華
農業嘉年華是將嘉年華的娛樂方式融入農業節慶活動中,以農耕時節、開花和豐收季節的農業主題節事活動為主要內容,以生態田園為主要活動場地,通過舉辦系列主題創意活動吸引游客,獲得農業生產以外的收益。農業嘉年華是拓展都市現代農業實現形式、發展方式、運行模式的一種新探索、新實踐。
5農業地球村
引進國外先進的經營模式、種植技術和優質作物品種,打造國際交流平臺,并將國際文化元素融入農場建筑、餐飲住宿等多個環節,為游客提供差異化的異域文化風情體驗。
親子農業是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進行延伸開發的,具有引導城市家庭體驗鄉村氛圍和田園生活的功能。對農場經營者而言,如何將兒童農業見學寓教于樂,形成良性的持續的到訪,增加家庭的黏性,拉動農場相關產品的消費,或是未來中國新農場產業運營決勝的關鍵
農莊不在地上 ,在屋頂 農莊不在郊區 ,在市中心 農莊不是個體經營 ,是連鎖經營 農莊不僅接待兒童團體 ,還接待商務團體 年入園人次13萬,累計會員達到4萬個家庭 這個建在屋頂上的農莊是如何取得驕人成績的?
△天空農場所在8號倉
在深圳8號倉,你看到活生生的郊外農莊被搬到了市中心的屋頂上,這里的親子游客絡繹不絕。除了有孩子玩的各種體驗項目,家長也有不少能參與其中的環節,除了能舉辦孩子的各種主題生日party,還能接待各類商務聚會。天空農莊的成功,驗證了屋頂農場經營模式滿足了城市家庭親子消費需求,來看看它是怎么做的。
擁抱新科技 擁抱互聯網 農莊特色
天空農莊目標客群很明確鎖定在城里的家庭,農莊里的所有項目圍繞“自然教育、農耕體驗、有機生活”這三大主題展開。內容其實跟其他體驗型的農莊沒有什么大的不同,唯有一項,他做了線上線下結合的O2O模式,把體驗項目跟他們的微信服務號聯接起來,增加了趣味性和客戶粘性,并且傳播比較快。
△天空農場微信服務平臺
天空農莊設計 了一個“用手機澆水的一平米菜園”的項目,小朋友在他們的微信服務平臺申請成為菜園地主,獲得地主身份后,可以隨時在服務號上了解自己菜園的情況。什么時候澆水、什么時候施肥、什么時候收割一目了然。在微信上也可以直接操作澆水,或者在地主微信群委托管家幫忙。
“一平米菜園”的每塊菜地里嵌入了一個測試芯片,鏈接微信,還能自動發送信息,比如需要澆水、施肥、收割了,這種關鍵節點就會發送信息提醒領主。菜園里有一個管家負責跟所有領主對接,有任何需求、意見都能及時反饋及時處理。
這是天空農莊有別于其他體驗型農場的一個特點,它很好的利用了微信的功能,把使用頻率最高的微信和農莊相結合。提高了農莊每天的曝光度,拉近了農莊與游客的距離,促進轉化二次消費。
△天空農場兒童體驗項目
當然農莊還有很多其他項目供親子家庭體驗,像磨磨樂、秧池大戰、開心播種、打糍粑、云上菜園、捕魚達人、動物喂養、采摘瓜果、種植蔬菜、DIY美食課程、DIY陶藝等等,十分豐富。
不斷調整 不斷更新 配套項目
天空農莊在項目設置上并非一蹴而就,他們從2015年5月正式投入運營一年的時間內,不斷摸索,不斷迭代。體驗項目運營一個月,就會及時做出調整,把部分冷門的項目淘汰掉,引入其他項目進行測試,就這樣不斷更新,不斷調整,運營逐步進入了正軌。
總體來說,經過一年的運營天空農莊得出一些經驗,在項目配置上,戶外體驗項目更受孩子們的喜歡,觀光型項目要適可而止,室內體驗項目不宜過多,這三類要根據農莊場地面積做好配比。另外,一定要兼顧家長的參與度,比如農莊的蔬菜畫體驗項目,就是在家長的指導下來完成的,用五六種顏色的不同豆子拼成一幅畫,家長協助孩子構思畫作,進行顏色區分和拼圖。還有陶藝創作,孩子體驗陶藝制作,家長幫忙設計造型,完工后與其他家庭進行評比,增加家庭的團隊協作能力。
△承接團體活動
為了讓更多的家長了解了天空農莊,農莊不僅承接孩子的活動,還承接了不少公司團體活動,他們利用一切能接觸到家長和孩子的方式,開放農莊的經營范圍,最大限度利用好農莊場地,發揮更大的價值。
所以好的配套體驗項目,是需要根據客戶特點和市場變化不斷調整的,要求反應速度與決策能力要快,而為了防止同質化與項目過時,有持續更新內容的能力對于以運營為重的農莊來說顯得更為重要。
院校合作 資源互換 團隊建設
很多農莊不缺設計,不缺資金,不缺技術,就是缺人才。
天空農莊在人才引進上,也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小編打探到,天空農莊的合作模式是多樣化的,一方面與本地多個農業類院校進行合作,最大限度整合資源,合理配置資源,從地方農科院引入最新農業技術應用;跟農科類專業院校合作,為院校提供學生實習場地,院校為天空農莊輸送專業人才,解決了技術人才。
△天空農場種植區
另一方面聯合周邊幼兒園和培訓機構,給他們提供免費場地,一是起到推廣作用,二是為聘請幼師團隊帶領小朋友參與各個項目作鋪墊。還會跟周邊社區進行合作,開放一些免費名額供社區發福利,借用他們的力量推廣宣傳農莊。并且通過朋友關系聯系兒童類電視節目,為他們提供活動場地,成為電視臺長期合作的拍攝基地。
目前天空農莊年入園人次13萬,累計會員達到4萬個家庭,且60%都成為了農莊的回頭客,與深圳超過200家學校、幼兒園、培訓機構達成春秋游合作,成為華娛衛視《少年看中國》深圳廣電《快樂小主播》拍攝地等,做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親子游玩已經進入一個獨特的生態體驗業態,我們一直強調親子農莊要因地制宜地做出自有特色才能占據市場份額,根據自身優勢設計體驗項目,快速迭代試錯,最終呈現出農莊最佳的狀態。 天空農莊是一個很好的案例,他的絕對優勢是地理位置,他的特色是互聯網微信應用,他的模式是開放型的,能夠很好的整合相關資源,并進行了合理配置。通過經營的快速調整,沉淀了品牌內功,獲得了市場認可。
注:本文來源于 農合論壇、莊主幫。
版權 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