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給我的感覺是一本關于自然哲學的書籍,作用是能刷新人的三觀。
主要內容分三條。
1.天下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2.不按照自然規律的事物最終都是死路一條。
3.根據自然規律可以推斷出未來會發生的事情。
其余大部分內容都是參考案例。
刷完了易經的我的理解是做人不要太得瑟,危險隨時就在身邊發生。處理事情要多想想這件事情可能會帶來怎樣的后果?以前喜歡在人前裝逼,現在喜歡在人前裝慫,以前是裝逼犯,現在像老狐貍(內心覺得裝慫其實也是另一種裝逼)。以前做事喜歡夸口,覺得自己無所不能?,F在做事情不求有功,能但求無過就很好了。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福禍相依,恩害相生。每個人看易經所得出的答案都不一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生活中無數的經典語錄都出自易經,只百姓日用而不自知,能夠完全理解易經中心觀念“道”的人太少。
“道”在我看來更像是一種靈活的思維方式,在不同的場景應用方式都不一樣。符合自然規律的就叫做道。所謂道法自然。比如天的“道”就是堅持誠信,就像天上的太陽每天都會從東邊升起,這樣的道給所有的生物帶來了安全感,叫做陽。
這種陽的誠信規律被人類掌握以后,人類就可以創造出很多的東西,比如古代“立木觀影”發明的最早古老時鐘,人們通過“陽”了解春夏秋冬和二十四節氣等。所以天用了靈活的思維方式結合自身特性,開創出了一種符合自己的發展方式的“天道”,作用是給天下萬物創造出了無數種可能性。雖然天的規律不變,但天氣又是隨時隨地都在變的,連現代的氣象局都測不準。但天又是不變的,就像我們知道太陽都是東升西落不會改變一樣。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道”如果用在了大地身上就是另一種和天完全不同的方式了。地的“道”是順從,跟隨,包容,承載,一句話,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就是一個陰陽組合的卦象,象征大地,64個不同的卦組成了天下事物的參考基礎?!暗氐馈本褪菍捄窈桶?,地里種什么就長什么,從來無怨無悔,但是也要看天吃飯。而地也是包含陰陽變化的,地不會像天那樣經常有變動,否則萬物不能生長。但地球確是永遠轉動的,陰中也有陽。所以把陽稱為天,陰稱為地。陰和陽是一體的,天是動力,地是引力。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只要對了,陰陽就會平衡,平衡的事情就會符合自然的規律,自然就會生生不息,這也是宇宙的規律。
易經把這種看一個事物+兩種特性的思維方式叫做陰陽,屬于同一件事物但分為兩個不同的思考方向。佛魔本一體,禍福倆相依。中國遠古時期的一個村長叫做伏羲,他根據天地陰陽的變化創造了八卦圖,用于記錄事物,傳播消息和預測天氣。
后人根據村長伏羲八卦圖的預測功能,漸漸演變成為算命的由來,算命在易經中大約占比四分之一并不為主。而且擅長易經的人是不太需要卜卦的,因為“道”是靈活的,卦象只是參考意見。比如出現陽在陰下的卦像,就要參考是不是時機未到,或者事情還需要隱忍,如果出現都是陽的卦象,就是讓你參考前進或者開創會比較好。而參考意終究見只是參考意見,只要“道”是正確的,也可以不參考卦象的意見,姜子牙就經常不參考卦象的意見最終幫助武王推翻商朝的。
人也有人的“道”,人的道就比較復雜,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任何人都可以去都讀易經,但引發的后果各自不同,用一本書之力改變大千世界人們思想的走向,也是很神奇的一個事。小人讀完可能成為君子,君子讀完也有可能變小人。因為“道”是一種思維方式,應用在不同的場景出現的結果往往會完全不同。由“人道”發展出來的各種應用方法被人們記錄下來整理成冊供后人參考,被稱為“術”。
“術”是事物呈現的表像,道是事物產生的原理。如果道不正而術高,就會像傳銷那樣,以術欺道,好好的原理被曲解成了歪理,變成了損人利己的斂財之法。而這樣的方法卻不符合“道”,不按照自然規律的“道”遲早是一定會滅亡的。
根據易經中提出的“道”,后世許多人也總結出不同的道法,比如人道酬善,天道酬勤,商道酬誠,業道酬精等等。易經確實有一定的心里暗示和心里干涉作用,讓人看事物的感覺發生微妙的變化,從而影響人的行為,也是很奇妙的一件事。雖然易經講了很多的道理,但看完了又似乎什么都沒有說。答主是野生易學愛好者一枚,說的只是自己的一番騙面之詞,如果你看了有收獲,也是一種“道”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