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者,自然法則與客觀規(guī)律也。德者,上德無為。水最近之。
先論道。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人生萬物。萬物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 此為老子的世界觀。
《列子·天瑞》中,對此老子此言有詳盡解析:
“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不生不化,生物化物者,此之謂道。
“有形者生于無形。有形者,混沌也。氣形質(zhì)具而未相離,故曰混沌。”此之謂道生一。
“混沌分: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此之謂一生二。
“天地含精,萬物化生。”此之謂三生萬物。
老子的世界觀就此產(chǎn)生——“萬物莫不尊道循德。莫命之而常自然。”
人之生死,如同四季更替一樣,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死之于生,一往一返。”,“欲恒其生,止其終。惑于數(shù)也。” 被儒家譽為漢代堯舜的漢文帝,就把這一思想,運用于實踐。文帝臨終前,立遺詔曰:朕聞,萬物之萌生,非有不死。死者,萬物之理,物之自然也。豈可哀哉!
老子的理論,漢文帝的實踐。尊道之行也。
秦始皇、漢武帝尋仙求長生。才是反道。
然后說德。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老子之德,是不爭之德。